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无救。
——慧能
自卑,是一种容易产生压抑、凄冷、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心理上一经形成,就具有扩散性和感染性,它笼罩着人们的学习、交往、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卑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或许是因为某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都有可能使一个人的情绪低落,对自己失去原有的自信,对生活充满自卑。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自我消极暗示,它的形成可以是偶然存在,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存在。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是一切心理病态和精神失常的种子。
一天,一个高傲的武士,前来拜访禅宗大师。他本是一个出色且颇具威名的武士,但他看到大师俊朗的外形,优雅的举止,猛然自卑起来。
他对大师说道:“为什么我会感到自卑?仅仅在一分钟前,我还是好好的。但我刚跨进你的院子,便突然自卑起来。以前,我从没有过这种感觉。我曾经无数次面对死亡,但从没有感到恐惧,为什么现在感到有些惊恐了呢?”
大师对他说道:“你耐心地等一下,等这里所有的人都离开后,我会告诉你答案。”
一整天,前来拜访大师的人都络绎不绝,武士等得心急火燎。直到晚上,房间里才空寂起来。武士急切地说道:“现在,你可以回答我了吧?”
大师说:“到外面来吧。”
这是一个满月的夜晚,刚刚冲出地平线的月亮发出皎洁的光辉,大师说道:“看看这些树,这棵树高入云端,而它旁边的这棵,还不及它的一半高,它们在我的窗户外面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从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这棵小树也从没有对大树说:‘为什么在你面前我总感到自卑?’一个这么高,一个这么矮,为什么我却从未听到抱怨呢?”
武士说道:“因为它们不会比较。“大师回答道:“那么你就不需要问我了。你已经知道答案了。”于是武士扔掉了自卑,开始自信起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这才能正确地与人比较。按照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把成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许多人的自卑心理,实际上就是由于归因不当而造成的。例如:有的人一次工作失败,就认为自己不是搞这一行的料,其实这次工作失败,很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人一次恋爱受挫,就开始怀疑人生,其实说不定只是出于某种误会。所以正确地进行挫折归因,不但是总结经验教训的需要,也是对自卑心理的有效防治。
心理学家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不显眼,也要不放弃争取成功机会。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且,任何大的成功,都蓄积于小的成功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就会取代自卑感,则是合乎逻辑的结局。
12岁的珍妮是个爱低头的小女孩,以为自己不够漂亮,人家把她给忽视了。有一次,她在饰物店买了一个头饰,蝴蝶结戴上之后,因为确实好看,得到了店主由衷的夸奖,珍妮欣喜若狂,抬起了平时一向低着的头,变得很自信,脸上有了说不出的神情。
珍妮进教室时老师说:“珍妮,你昂起头真美!”回家时爸爸妈妈说:“珍妮,我的宝贝,今天你昂起头真美丽!”那一天她得到了很多的赞美,但是她不知道,蝴蝶结的头饰在出饰物店时就被人撞得弄丢了,人家的许多赞美不是来自头饰的美丽,而是她前所未有的勇敢的抬头,是她的自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改变了别人原来的看法。
珍妮得到的赞美仅仅来自于简单的昂起头来,那么我们也不妨让自己在许多地方也抬起头,对自己说:“我相信我能行!”珍妮在改变了自己的同时,也能得到人家的欣赏,从而带给自己快乐,带给自己美丽,带给自己成功。
【结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这才能正确地与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