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圆悟禅师心要》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这样日后才不会变成沉重的负担。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累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人际、健康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对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必须立刻放弃。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一个人只有及时清扫心灵,才能到达希望的绿洲。
一个秋天的傍晚,鼎州禅师与一位小沙弥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鼎州禅师就弯下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了起来,放在口袋里,站在一旁的小沙弥忍不住劝说道:“师父!您老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把它打扫干净的。您没必要这么辛苦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话不是你这样讲的,打扫叶子,难道就一定能扫干净吗?而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份干净啊!而且我也不觉得辛苦呀!”
小沙弥又说道:“师父,落叶这么多,您在前面捡,它后面又会落下来,那您要什么时候才能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一边捡一边说道:“树叶不光是落在地面上,它也落在我们心地上,我是在捡我心地上的落叶,这终有捡完的时候。”
小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了。之后,他更是精进修行。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磐陀伽,本性十分愚笨,怎么教都记不得,连一首偈,他都只是念前句忘后句,念后句忘前句的。
一天,佛陀问他:“你会什么?”周利磐陀伽惭愧地说道:“师父,弟子实在愚钝,辜负了您的一番教诲,我只会扫地。”
佛陀拍拍他的肩头说:“没有关系,众生皆有佛性,只要用心你一定会领悟的。我现在教你一偈,从今以后,你扫地的时候用心念‘拂尘扫垢’。”
听了佛陀的话,愚钝的周利磐陀伽每次扫地的时候都很用心地念,念了很久以后,突然有一天他想道:“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而内心污秽时又要怎样才能清扫干净呢?”
就这样,周利磐陀伽终于开悟了。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不如说是捡去心中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且不必去管它,而人心里的落叶则是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
落叶之轻,尘埃之微,刚落下来的时候难有感觉;但是存得久了,积得多了,清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有的时候,人的心灵就如同地上的落叶一样,散落一地,即生凌乱,时隔数日,上面便会积上一层尘埃,这就需要我们抽出一段闲暇的时间,打扫自己的心灵,梳理自己的思绪,该舍弃的舍弃,该调试的调试,该更新的更新,也让自己的精神能够跟外界的物质一样,清清爽爽的,不再任由尘埃飞落。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但应该经常打扫尘埃,更应该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只有将自己心里的枯叶一片一片地捡起,才会保持内心的洁净。也许说不定还能在片片捡拾的落叶中,找到昨日已经淡忘的快乐。
【结语】在生命的过程中,也许我们无法避过漂浮着的微尘。但千万不要忘记去拂拭,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如生命之初那般纯洁、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