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紫竹观音完全是中国民间的创造。其来源则于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
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记,文殊菩萨在南方福城说法,有善财童子发心参拜。文殊菩萨即指引他往南方向各善知识参拜,于是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事。相传在五十三参中第二十八参,即在南海普陀珞迦山紫竹林内参拜了观音菩萨。今浙江舟山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说法道场,现已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的双峰山下,潮音洞上有一片紫竹林,相传这就是观音菩萨现身之处。现这儿建有佛教寺院,即称为紫竹林庵。此庵因在潮音洞上,故旧称“听潮庵”。
紫竹观音即由此而来。作于宋时期的四川安岳塔子山毘卢洞的紫竹观音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安岳的紫竹观音像高3米,头戴雕花镏金化佛高花冠,上穿圆口贴身短袖薄纱,露臂袒胸,裙带飘逸,璎珞、翠环、网坠饰于胸腹之间,下身着彩带及轻薄如蝉衣的绣花长裙,身姿略侧,左脚轻踏怒放宝莲上,右脚跷起,戏坐于蒲葵叶上。左手俯掌抚叶面,右手挽放膝头,容貌好似出水芙蓉,体态风韵而又端庄贤淑,神圣中透出风土世俗化的韵味,妩媚里体现出宋代摩崖造像的审美追求。堪称北宋石刻艺术的精品。此像背后有火焰纹的背座,背景雕有紫竹林,所以称为“紫竹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