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一天中午,正是吃饭时候,厨师为苏东坡做了一道好菜——西湖鱼,端进书房给他。苏东坡正准备动筷,忽然看见好友佛印和尚走进大门,他心想:“好呀!你可真会赶时候,我正想吃鱼的时候你就出现了。你不是也爱吃鱼吗?今天就是不让你吃。”苏东坡赶紧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
谁知佛印眼尖,老远就看见苏东坡的小动作了,他心想:“你想独食,门儿都没有!我偏要尝尝这道美食。”
一进书房,苏东坡打趣说:“你这个和尚,不在禅堂念佛诵经,跑到我这里有何见教呀?”佛印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贫僧今日前来,是向你请教一个字。”
苏东坡“噢”了一声,说:“什么字把你这个大诗僧给难住了?”
佛印说:“你姓苏,只是这个‘苏’字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不是不会写,而是又想借此发挥什么了,就说:“苏(指繁体“蘇”字)字,就是草字头,下面左边为‘鱼’字,右边为‘禾’字。”佛印又故意问:“那要是把‘鱼’字搁到‘草’字头上面行不行?”苏东坡哈哈哈笑起来:“你可真会开玩笑!那怎么行呢?”
这时,佛印往书架上一指,说:“既然如此,鱼搁在上面不行,那就把它拿下来吧!”
苏东坡无奈,只好乖乖地把鱼端下来,两人共进午餐了。
数天之后,苏东坡要到寺里回访佛印。佛印得知苏东坡要来,就忙着准备接待。他也做了一道菜——五柳鱼,就是在鱼身上割五刀,放上佐料清蒸就行了。佛印想:“今天你苏东坡想要吃鱼,倒要看看有没有本事了?”
鱼蒸好后,禅房里没有什么地方好藏匿,佛印只好将鱼藏在磐(一种敲击的法器)里。这时,苏东坡来了,一进门就长长地叹了一声。佛印奇怪地问:“怎么了?遇到什么难办的事了?”
苏东坡愁着脸说:“唉!早上起来我突然想到一个上联,但是下联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真是烦死人了!”
佛印想:“连你苏东坡都对不出的下联,看来这对联一定很难。”佛印来了兴趣,忙问:“那这个上联是什么?说来听听?”
苏东坡看看佛印,摇摇头,又点点头,说:“太难了!你未必能对出来。不过,我还是告诉你吧,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一听,不仅哑然失笑,想:“好你个苏东坡!又要搞什么鬼名堂了!这个对联家家户户、年年岁岁都贴烂了,连小孩子都能说出来。我倒要看看你今天葫芦里卖什么药?”佛印故意说:“是太难了!我试着对个下联吧,你看用‘积善人家庆有余’怎么样?”
苏东坡故作惊讶地说:“你真是个天才呀!我这里是‘向阳门第’,你是‘积善人家’,简直太妙了!”
佛印说:“你上联是‘春常在’,我下联是‘庆有余’。”
苏东坡忙说:“打住!你说你磬有鱼?那还不赶紧拿出来吃呀?”原来,佛印藏鱼的时候,已经被进到院子的苏东坡看见了,就故意开了个玩笑。
佛印笑着端出鱼,苏东坡一看,高兴地说:“好啊!名菜五柳鱼。”佛印说:“今天这道菜不叫五柳鱼,而叫东坡鱼。你看,长长的鱼身,像不像你这张长脸?鱼身上那五道刀痕,像不像你这五缕长须?”
苏东坡听后哈哈大笑,说:“今天,苏东坡品尝东坡鱼,别有一番滋味啊!”
小知识 居士
佛教称谓。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受过三皈依和五戒的在家男女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