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即是家中佛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父母有贫富,但父爱母爱无贵贱。故而,佛经中常说:父母即是家中佛,天地鬼神都比不上双亲尊贵,父母之恩既深且广。为人子女,要报答亲恩,要善事父母。今天,“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已不单单要求人们从反哺着墨,更要求人们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恩之心,关爱所有的老人。

    释迦牟尼为人很孝顺。成道后不久,他曾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东面的灵鹫山结茅小住,其时摩诃迦叶、舍利佛、目犍连三人正跟随身边,听他说法。这时,他听说父亲净饭王已有病在身,渴念情殷。自思:如今佛道已成,回国省父不会再惹尘障,遂带摩诃迦叶等三人回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亲族百姓,也都焚香献花相迎。

    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为自己的父亲度化。

    三个月后,净饭王病逝。释迦牟尼为他举行了火葬之礼,超度他升天,并收拾遗骨,造塔供养。

    由于生母早逝,释迦牟尼便升上忉利天,去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讲法,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这一讲,就是90天。

    自释迦牟尼开始,佛家便提倡孝道。历代禅师也奉行不悖。

    例如,禅师韩伯俞。他的母亲性情非常暴躁。他小的时候,常遭母亲打。但他每次都很乐意地接受挨打,不叫痛苦,也不哭泣。有一天,当他挨打时,却伤心得哭了。他的母亲大为惊奇地问:“以前你受罚时,都很高兴,为什么今天却哭了?”

    伯俞回答:“以前妈打我时,我感觉很痛,所以知道妈很健康,但我今天不觉得痛,因此深恐妈体力衰弱,又怎能不哭呢?”

    禅师洪祥同样如此,他的父亲患了瘫痪,他日夜服侍。递汤送药没有一刻休息。但他父亲感到要新婚的儿子整日整夜离开媳妇,有点过意不去,便对他说:“我现在好一点了,你回房去睡吧!由仆人侍候好了。”

    洪祥表面上答应父亲的话,可是一等父亲睡了,他又溜到父亲的床边。

    深夜,他父亲要下床,看到仆人正在熟睡,便想自己站起来,但很痛,正要跌倒时,洪祥赶紧扶住了他,他父亲感到奇怪,问是谁。他便连忙回答说:“爹,是我!”

    父母有贫富,但父爱母爱无贵贱。故而,佛经中常说:父母即是家中佛,天地鬼神都比不上双亲尊贵,父母之恩既深且广。为人子女,要报答亲恩,要善事父母。今天,“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已不单单要求人们从反哺着墨,更要求人们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恩之心,关爱所有的老人。

    在某市,一个交通警察就因为做到这一点而被人们所称赞。

    那位警察是市中心繁华路段的交警,也是这座城市市民的楷模,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服务标兵,就因为一个动作——温柔的一伸手。雨天泥泞,雪天路滑,他都会习惯性地扶住那些莽撞调皮的孩子,搀扶行动不便的盲人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

    当记者采访他,他在电视镜头前拘谨地笑着说:“是因为那床厚厚的报纸被子吧。”

    高三那年,他迷上了打游戏。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一怒之下拿鸡毛掸子打了他,他负气离家出走。火车颠簸着过了几站,他随熙攘的人流下车,却发现兜里的钱不翼而飞。天色已晚,寒气渐重,他颓丧地坐在候车室里,看人流如烟雾渐渐散尽。他想自己怕是要在这冰冷的候车室里蜷缩一夜了。

    他先是来回地走着,后来袖着手蜷在冰凉的椅子上。无法抵挡的寒冷从脚底向上升腾,最后传遍他的全身。他怀念一床温暖的被子,一件厚实的大衣,哪怕就是一块破旧的毯子也好。

    就在他浑身酸麻、手脚冰凉,睡得迷迷糊糊之际,他感到有人轻柔地在他身上覆盖衣物。他一激灵爬起来,是一张陌生的妇女干皱的脸。他身上盖着她的一件灰旧的外套,还有一层厚厚的报纸,从胸口一直到脚。她是白天在车站卖报纸的老妈妈。

    她和善地笑着说:“睡吧,孩子。我的儿子如果活着,也像你这么大了。”

    他了解到,为了寻找走散的儿子,她辞掉工作,在火车站卖报纸,已经 10多年了。

    后半夜,他睡得很香。清晨,老妈妈为他泡一碗热面,给他买了车票,送他上了车。

    一路上,他脑子里全是老妈妈那张沧桑而又和善的脸:如果我儿子活着,也像你这么大了;如果他在外面睡着了,希望也有人为他盖件衣裳,哪怕是几张报纸。

    回到家,妈妈正在联系电视台发寻人启事,一见他就哭了。嘴硬的他没说半句软话,却从此努力起来,再也没有碰过游戏机。后来,他考取了交通学校。

    那次采访,他在电视上说:“我妈妈老了,反应也慢了,我希望她上街的时候有人也能搀扶她一下。我做的只不过是用父母的心去顾念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心去感念全天下的父母……”

    今天,很多人都漂流在异乡,已经很少能够侍奉双亲于膝下。因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孝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恩之孝——在举手投足间带给遇到的老人真诚的关爱。

    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皈依佛即是皈依自心觉,皈依法即是皈依自心正,皈依僧即是皈依自心净。——《佛心禅话》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禅宗牛头宗祖师法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