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祛除贪心——孔雀王①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无数劫②之前,有个孔雀王,身边有五百孔雀夫人跟随。它飞过众山,见到一只青雀,很有姿色,就抛弃五百夫人去追青雀。这只青雀很讲究,饮甘露,吃最好的果子。

    当时有一个国王,夫人患病,夜里梦见孔雀王。梦醒之后她对国王说:“请大王悬重赏,我要得到孔雀王。”国王向射师发令:有能得孔雀王的,赐黄金百斤,并把女儿嫁给他。

    众射师分布各山,看见了孔雀,身边还有一只青雀相随,射师们便把蜜麨③涂抹在各处的树木上。孔雀天天为青雀取食习惯了涂抹在树上的蜜麨,还将蜜涂到自己身上。孔雀来取蜜麨,射师就得到了孔雀。孔雀对射师说:“我给你一座金山,你放了我吧。”射师说:“国王给我黄金与女人,足够终生享用了。”于是捉住孔雀并且报告国王。

    孔雀对国王说:“国王您深爱夫人,所以捕我。请拿水来,我念上咒语,用来给夫人饮用、洗浴。如若治不好她的病,再杀我也不晚。”国王应允,令人拿水来让孔雀念咒,夫人饮了,病真的好了。宫内外患各种病患的人都因喝了这种水病愈。国王统治下的民众都来取水,不计其数。孔雀对国王说:“请把我系在木头上,让我在湖中自如往来,那时我来念咒。民众随意取水。”国王说:“甚好。”就把系着木头的孔雀放到湖面上,孔雀极力用木棍控制自己,开始念咒。人们饮用念过咒的水,聋的能听,盲人能见,瘸腿老太太的腿能伸直了。孔雀对国王说:“各种恶病都消除,民众像供神一样地供养我,我不想离开了。请国王放开我,我白天在湖面上飞,夜间栖息在房梁上。”国王下令放了孔雀。

    几个月过去,孔雀在梁上大笑。国王问道:“你为何笑?”孔雀回答:“我笑天下有三痴④:一是我痴,二是射师痴,三是国王痴。我有五百个夫人相随,却舍弃她们追求青雀,由于贪心被射师捕获,这就是我痴;那射师,我给他金山他不要,说国王会给他金子与夫人,这是射师痴;国王得神医,夫人、太子、国人的病被治愈,容颜更加美丽,不牢牢把握住神医,却放走他,这就是王痴。”说罢孔雀翩翩飞去。

    佛对舍利弗⑤说:“那孔雀就是我,那国王就是你,那夫人就是调达现在的夫人,那射师就是不遵佛法的调达⑥。”

    [点评]

    古代,很多民族都有讥讽贪婪无厌者的寓言故事,《孔雀王喻》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部。普希金《金鱼与渔夫的故事》寓意、结构与《孔雀王喻》几个如出一辙。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对贪婪的抨击,《诗经·大雅·桑柔》说:“大风有隧,贪人败类。”意思是天空大风呼呼地吹,贪利的小人是败类。

    儒家、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反对把天当做纯粹的客体,由主体(人)未控制与宰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人对天过于贪心,就会像调达一样,最终获得恶报。那恶报就是天象异常(南方不热,北方不冷)、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等可怕异象频发。

    ①  出自王文元注释点校之《佛典譬喻经全集》。

    ②  无数劫:佛教认为从天地生成到毁灭为一劫,无数劫,极言时间之长。

    ③  蜜麨(chǎo):蜂蜜拌炒面。麨,炒面。

    ④  痴:三毒(贪、嗔、痴)之一,痴的意思是不能理解佛教义理。

    ⑤  舍利弗:梵S/a^riputra,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善解佛法,智慧第一。

    ⑥  调达:佛经中破坏佛法的代表人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