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景帝阳陵 > 阳陵出土文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阳陵汉俑艺术的历史地位

王学理


  阳陵汉俑制作的工艺流程是:模型→窑烧→绘彩→著衣。由这四个步骤形成的阳陵汉俑艺术在陶瓷学上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烧制陶瓷具有悠久的传统,而其早期的历史偏重于生活用陶。当然,在这期间也不乏有美术作品的发生,但那多是器物的附件或对器形本身的美化而已。所以说独立的美术陶瓷还是不发达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彩俑,作为塑烧的又是大型的群体圆雕艺术突然出现,使人们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在中国美术陶塑的园地上是独树一帜的奇葩,而且在中国美术史上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过去“雕塑艺术史”上的这段空白,到了补写的时候了。
  阳陵著衣式彩绘汉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过去不曾见到而事实早已存在着的俑式,因为衣物和木臂腐朽无存,人们出于新奇才呼之曰“裸体陶俑”或“裸俑”。经我统计,在汉俑中,此式俑所占比例是极少的。几乎在阳陵汉俑发现前后不太长的时间里,或同时,在汉武帝茂陵、汉宣帝杜陵、汉长安故城内、西安东郊汉利成墓中都有零星的出土。可见它是流行于汉代京畿一带,又独为帝王所特有的作品。虽然河南永城芒山汉梁孝王陵也有出土,但数量极少、工艺水平较差,它当是以汉王室著衣俑为蓝本的地方产品①。以群体出现,又有编列的特别环境、制作精巧生动者,阳陵汉俑则首屈一指,实属上乘之作。
  作为新型的俑式,著衣木臂彩绘陶俑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上起景帝,经过武、昭二帝,下及宣帝,前后四代或六代,时跨一百五十余年。其由兴到衰的时间界线,大约在汉昭帝的末年或汉宣帝的初年。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就是以一种成熟的姿态出现的,其艺术水平之高当非民间或普通的偶物所能比!而阳陵汉俑作为此式俑中的姣姣者,若同其他的秦、汉武士俑相类比,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原因就在于:第一,有着长期制作陶俑的丰富经验和雕塑知识的积累;第二,官窑作坊有着全国一流的技术工匠和设备,制造的又是御用产品,自然高于民窑。
  过去,长时间内曾流行过“中国没有雕塑传统”的说法。但自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之后,事实则给了这种看法以彻底的纠正。而阳陵著衣式木臂彩俑的面世,更冲决了长期来人们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某些陈旧观念。过去我在研究秦俑艺术时,把它与同时的希腊、埃及、印度等国的雕塑艺术作过比较,认为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之前在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艺术。经过数年之后,亲手汉陵考古。面对阳陵汉俑雕塑,看到它对造型比例的把握、神态的刻划、色彩的运用,其艺术水平确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所以仍坚持这一认识。因为陶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文化现象,从其产生到成熟,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经过了一段发展的历程。从秦俑到汉俑确实属于华夏艺术中生育和绽开的花朵。也更由于它植根的稳固,故而在以后同佛教艺术接触中既保存了原有的民族特色,又更多地将佛教形式溶入,使得二者水乳交融又相得益彰。我们只有认真地,而不是浮光掠影地研究华夏这两朵雕塑精英,将会更有利于我们深入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之底蕴。
  ①河南省商丘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阎根齐主编):《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文物出版社,2001年人8月。 

汉景帝与阳陵/王学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