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4.穆宗光陵
韩养民
光陵是唐穆宗李恒的陵墓,它虽然有所衰落,但基本保持了中晚唐帝陵的规模。
(1)穆宗李恒
唐元和十五年(820),宪宗被宦官杀死,其第三子太子李恒在宦官梁守谦、韦元素、王守澄等人的拥立下登基,是为唐穆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长庆”。
穆宗即位前,蕃镇屏息,天下安宁,可穆宗一上台,政局马上起了根本的变化。穆宗即位的元和十五年(820),成德节度使王录宗死,其弟王录元暂摄军务,上书朝廷,请派遣节度使。在这以前新旧节度使更替,往往关系到藩镇以後是归属中央还是据地自立,本应慎重考虑,选择称职者就任。但穆宗昏庸,竟派田弘正前去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曾两次征讨成德,双方结仇多年,成德军士不肯服从他的管辖,结果激起政变。长庆元年(821)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庭奏利用军士的怨恨情绪,杀死田弘正及僚佐、将吏、家属等300余人,然後四出攻掠,陷冀州,进围深州,要求朝廷进封他为节度使。各节度使也纷纷仿效,割据势力又死灰复燃。
穆宗不了解天下蕃镇的形势,也不懂得如何处理,又不肯听取臣下的意见,而知饮酒酣宴。他上台两年时间,就把宪宗苦心经营的统一局面折腾殆尽。叛乱迭起,蕃镇与中央之间战祸连年,争斗不休,破烂不堪的唐王朝再也不能有起色了。唐穆宗不仅是一个胸无大志的昏庸帝王,而且是一个不理政事,只知道享乐腐化的花花公子。元和十五年,穆宗由宦官拥立上台,当时,宪宗尸骨未寒,安葬仪式没有举行,穆宗丝毫没有丧考妣的悲哀,相反却沉浸在登基坐殿的得意之中。先是在丹凤门楼观看娼优杂戏,又不辞劳苦到左神策军中观看手博杂戏。至於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安定天下,他连想也不想。
安葬宪宗後,每月初一、十五即率领群臣到兴庆宫拜见太后,奉养太后的衣物服饰及食品极尽奢侈华丽。又发神策军2000人疏浚角池,以供自己游玩。
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父亲死了,儿子要服孝三载,不近声色之乐。皇帝要治理天下,可在27天後,脱孝服、改换公服,上朝处理政事,他不遵礼制,却放纵游畋声色,大肆赏赐。又下令在九月重阳选择胜地,大宴群臣。拾遗李珏与同僚劝阻,穆宗置若罔闻。
长庆二年(822),穆宗与宦官在宫中击球,有一宦官失手落马,弱不禁风的穆宗竟因此受惊吓而得风疾。时李逢光为相,与宦官王守澄互相勾结,控制朝政,权倾内外。穆宗自这次大病之後,也吃起方士所进的金石之药来。到长庆四年(824)初,终因风疾复发而死於长安宫清思殿。
(2)尧山峭拔陵园规整
李恒的光陵位於蒲城县北13公里的尧山上,海拔1091米。山陵的南、北和东南郊较平缓,东北部山峰重叠,西和西南部为沟壑。
光陵内城设计得很规整,为长方形。南北二神门距离2900米,东西二神门距离350米,南北长、东西窄。内城四角有角阙,现西南角阙遗址尚存,底径12米、高1.5米。南神门北20米为献殿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150米。遗址内有清代毕沅书写的“唐穆宗光陵”石碑。
据《长安志》载,光陵“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还基本维持着晚唐帝陵的规模。
(3)光陵石刻
光陵石刻包括门狮、神道石刻和北神门外仗马几部份。
光陵门狮形制同景陵,石狮身高1.15米,头呈方形,眉脊突起,颧骨突出,躯体肥壮,雕工较粗糙。
神道石刻组合同泰陵,东西列间距60米。有石望柱、翼马、鸵鸟、仗马、石人等。多数石刻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其中鸵鸟、仗马仅剩下残块。保存较好的有翼马,身长2.35米、身高2.50米。头顶有独角、披长鬃、垂尾。头角刻得较小,与身体不成比例,反映了唐陵石刻的没落。
北神门外仗马共有三对,均残破不全,从残存部份看,形制同神道仗马。
(4)二妃陪葬
据《唐会要》载,光陵陪葬者有恭僖皇后王氏和贞献皇后萧氏。
恭僖皇后王氏,越州人,本是仕家子弟。穆宗作太子时,她就在东宫侍奉,生敬宗。长庆时册封为妃子。敬宗即位後,尊称为皇太后,文宗时曾称宝历太后。唐代後期,帝王即位时间一般都不长,皇后往往历经数朝,这就给名号称谓带来困难,宰相建白建议太后皆以所在宫为称号,宝历太后时居住在庆安殿,故改称庆安太后。会昌五年去世,葬於光陵。
贞献太后萧氏,闽人。穆宗为建安王时,萧氏在左右侍奉,生下文宗。文宗继位後尊称为皇太后。
当初,萧后与家人走散,失去音讯,记得一个弟弟幼时一起玩耍,十分思念。文宗知道後便替她寻找。不久有一名叫萧洪的男子前来相认。太后以为找到了亲弟弟,喜不自胜。文宗拜萧洪为金吾将军,出任河阳节度使。萧洪到任不久,得罪了宦官仇士良。恰巧这时闽地一个叫萧本的男子也自称是太后的弟弟,仇士良知道後,把萧洪逮捕入狱,不久又赐死。接着把萧本接入宫中,称这才是太后真正的弟弟,文宗信以为真,不下十日赏赐已累万,拜卫尉卿、金吾将军。不想,萧本也是个假的。他搞清了萧家的世系,又有仇士良从旁支持,一时蒙过了众人。不久,福建观察使唐抚上言,泉州男子萧弘自称是太后弟。文宗闻言十分震惊,命御史台亲自审理此事,经过察问,二人原来都是冒充的。萧本被流放到曼州,萧弘流放湾州,太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弟弟。
当时,贞献太后和懿安太后、宝历太后合称“三宫太后”。文宗五日一问安,年未来庆谒,四方进贡的新奇玩物,文宗必派人先送三宫太后。
武宗时贞献太后居积庆殿,所以又称积庆太后,大中元年(847)去世,死後陪葬光陵。
大唐盛世:风水与唐陵/韩养民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