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5.文宗章陵
韩养民
章陵是唐文宗李昴的陵墓。
(1)文宗李昂
唐文宗李昂,穆宗皇帝第二子,敬宗李湛的弟弟。敬宗好游玩,不幸被弑於朝夕游玩的宦官之手,但在另一些宦官的支持下,文宗即位,这时他年仅18岁。即位後,除了处分了有关凶手,为哥哥报仇外,他还很快停止或裁减了敬宗生前在宫中的许多“娱乐业”——如教坊乐官、伎术官大量裁减,停止对教坊衣粮的供给,解放宫中到处皆是的鹰、鹞等,将原来敬宗的游乐场——像御马坊、击毬场行封存,拆除其建筑,退还给原有部门。将敬宗很亲近的和尚如惟真、齐贤、正简,道士如赵归真,一并发配到岭南,击毬军将等一并解散,各归本军。在唐廷岌岌可危时,这些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文宗虽然年轻,但并不贪玩,却是有大志向有大抱负的人,他时刻想着恢复初唐时中央朝廷的权威,重振大唐帝国的雄风。为此,在生活上,他比较节俭,一改自中唐以来,特别是长庆、宝历以来的奢靡之风,锐意改革,躬行朴素,自己亲自充当节俭模范。比如,他常诏令臣民,不得以新花样织成品进献,以至於下令一个月,“机杼一切焚弃”。
在具体做法上,文宗孜孜以求,要力纠中唐以来宦官擅政之患。大和九年(835),文宗任命李训等为宰相,试图以宫外大臣力量消灭宫内宦官力量。但李训却借机图谋弑君篡位,他计议停当,将杀手死士预先埋伏在某处,然後向皇帝诈言说:该处石榴树上有甘露,请皇上御驾观之。不料宦官先到达那里,瞧见了幕下埋伏的兵甲,急忙扶着文宗逃离。李训等事败,皆被杀,文宗於是也被宦官一直软禁着,直到怅恨而逝。
中国封建朝廷的皇权,历来受到外戚或宦官的威胁,在宦官的威胁中,以明代及唐朝为典型,而唐朝比明朝则更惨烈、更长远,皇权受害最重。中唐以後,宫内宦官和宫外藩镇,交相侵蚀瓦解着皇权。皇帝长期成为宦官的掌中物,生死大权,竟系於阉竖。文宗时候的仇士良,正是唐朝宦官中之雄强者。文宗固有远大志向,但为人善良,较之仇士良等,尤差一截。甘露之变後,文宗尽为其控制,许多美好设想不能实施,诚可悲叹!不过,以文宗之才,即使无仇士良辈,毕竟能否使唐朝转危为安,致活天下,便似贞观、开元般呢?这却值得怀疑。其实,终文宗一生,总未提出甚麽致活之策。认识上不正确,行动上怎能有效果?史臣说文宗“能以活易乱,化危为安”,显有誇大处。看他年轻时的喜读《贞观政要》,颇有意於太宗之功,他自己性子又仁善,志向又远大,且坐朝常常“加班”等,也是唐朝中难得的好皇帝。不过,当面对坏宦官时,好皇帝没有坏宦官那麽有能力,好皇帝的“好”处不能充分实现在自己的能力上,这“好”处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2)陵园残破
章陵是唐文宗李昂的陵墓,位置在今陕西富平县城西北,距今西安市约100公里。定陵在它的东南方3公里处,而元陵又在它的西方3公里处。章陵所在的山,称为天乳山,又叫西岭山,海拔783米,孤耸傲立在黄土原中。章陵陵园已残破,门阙角厥遗址残存和残华表、残石人、残石马各一,彷佛述说着唐文宗一生的奋争和无奈。
大唐盛世:风水与唐陵/韩养民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