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婚事
樊英峰,刘向阳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以勇于革故鼎新的气魄和敢于同传统观念作斗争的精神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关于武则天的婚姻生活,稗官野史和民间的轶闻很多,其中不乏较多的附会成分,实在无法凭信。然而武则天实际上是一个婚寡而再嫁的妇女,这有史可稽,不容置疑。
据文献记载,武则天(624—705)名曌,乳名“华姑”,14岁时以“美容”被唐太宗召入后宫,封为才人(掌管皇帝的起居、宫廷文娱和宴庆的后宫女官)即太宗的小妾,赐号“武媚”,人称媚娘。由于才人本身职责的关系,她常常有机会接近太宗。很快,她以自己的才情博得了太宗的欢心与宠爱。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立16岁的晋王李治为太子。李治虽不乏雄才大略,但也十分贪恋女色。贞观末,太宗病情日重,太子李治奉诏进宫侍奉,看到太宗榻侧陪侍的媚娘姿色十分美丽,顿生爱恋之心。嗣后,李治常借探望太宗的机会接近媚娘,也就在这个时期,媚娘与李治结下了纯真的恋情。
649年唐太宗驾崩,李治继位即唐高宗。按照当时的宫廷制度,26岁的武才人及后宫中没有生养的妃嫔,被遣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武才人在感业寺日夜想念唐高宗,高宗也同样眷念武媚娘。永徽三年(652)太宗忌日,李治驾临感业寺焚香,与媚娘相遇,青春与爱情的诱惑,使得他俩重温旧情,相对而泣。当时,高宗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王皇后得知此事后,暗中让武媚重蓄乌发,引入后宫侍寝,高宗遂封武媚为昭仪。
复入宫廷的武昭仪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的矛盾,各个击破。永徽六年(655),32岁的武则天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长安肃义门,接受了皇后的玺绶。
武华姑,由才人而尼姑,由尼姑而昭仪,进而宸妃,而皇后,而称圣,势如一尊。但她曾为太宗的才人即幼妾,高宗是太宗的嫡子,武氏自是高宗的庶母,高宗以庶母为皇后,武氏婚寡而再嫁。从此前的唐太宗李世民纳胞弟李元吉妃杨氏,以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娶其 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为妃,这种不计行辈的婚姻形式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开放风气和人们贞节观念的淡薄。据考证,这种不计行辈的婚姻形式带有当时国内早已灭亡的收继婚的特点。李唐皇室存在不计行辈的收继婚媾与李唐的家世有关。李唐的先世渊源于北朝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唐世祖的独孤氏、高祖的窦氏、太宗的长孙氏都娶自鲜卑。不计行辈婚媾在北朝鲜卑民族那里,比早于北朝的汉代和晚于北朝的唐代都更为普遍。尽管鲜卑入主中原后汉化较成功,但在婚俗上却保留了某些北方民族的原始文化遗风,被源于鲜卑的杨隋李唐所继承。唐统一天下后,便将北方民族豪放的风气和女性地位高且较开放的婚俗带回中原。不计行辈的婚俗之所以屡见唐室,是鲜卑族文化的体现,是李唐皇室本来的家风,是鲜卑原始婚俗在唐代的表现。
唐乾陵/樊英峰,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