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否削发为尼?
樊英峰,刘向阳
女皇武则天一生曾经有过一段削发为尼的历史。唐代史籍里也曾记载。因此由唐至今,不只在民间流传,而且为历代史家所共信。但是翻阅唐代史籍,发现有几条史料,引起了我们的怀疑。
其一 是《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所说的:“武才人,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这条史料是说武则天做为太宗的才人,在贞观末年(即李世民驾崩以后)被高宗李治召为昭仪。
其二 是(《全唐文》20)以及(《资治通鉴》200)里记载的高宗于永徽六年(655)立武则天皇后时所宣布的诏文:“……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之锡,已经八载,必能训范六宫,母仪万姓,可立为皇后。”这条史料是说武则天为皇后之前的一段,在宫中已经8年,以此推算,8年的开始恰好是贞观末年。上述两条史料从时间上推算,武则天在太宗驾崩后,并未削发为尼。
除此之外,下列史料的推断仍可说明武则天并未入寺为尼。
第一 《唐会要》里记载的唐代寺院历来名称中,未有武则天当年入”感业寺”或“安业寺”寺名。武后倘若真的入“感业寺”为尼,按情理,应有昔日该寺的尼僧出面拥护,那么,武后或许将寺改名以资纪念,但是各种史料里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这就如同四川广元产生出许多武则天传说故事一样。武则天由入宫当才人到昭仪,再到皇后,最后登上皇帝宝座由于她生于四川广元,故而当地人出于纪念留下了许多各种传说和遗迹、遗物。
第二 据(《全唐文》12)记载,高宗即位之初所放出的宫人都是年老的,年少的留在宫中的人数犹多。贞观二十三年(649),武后只有28岁,决不为老,理当不在放出之列。何况高宗为太子时,早已“见而悦之”,怎能肯让她入寺削发为尼。
第三 《资治通鉴》叙述高宗入寺遇见武后事说:“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阴令武后长发,劝上内之后宫。”高宗入寺见武后的时间为“忌日”。所谓“忌日”应是太宗驾崩的日子。贞观二十三年的忌日(5月26日)高宗既没有回到京城长安,又没有即皇帝位,那么,太宗的忌日,高宗哪里能以皇帝身份入寺见武氏?况且高宗放太宗宫人,是他即帝位以后的事,高宗未即位之前,武氏尚留在宫中,高宗即便要会见她,不可能在所谓“感业寺”内。况且那时她的身份仍然是太宗的才人,绝不会削发,王后怎能“阴令武氏长发”。忌日高宗入寺见武氏的故事处处矛盾,显然不能成立。
据此,有些史学家认为,武则天的这段历史是唐代以后史官有计划的伪造。但不管怎么说,武则天削发为尼到底是真是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不过,上述史料应该引起重视。
唐乾陵/樊英峰,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