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秦文化的实行性
汪红梅
汪红梅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内容提要 一种文化有无实行性是是否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最具有实行性的文化莫过于秦文化。秦人将要达成的目标制定得既现实又可行,同时在制度设计上尽可能为文化的实行性提供宽松的环境;秦的文化传统中,没有或很少有道德方面的限制或忌讳,为了取得结果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在某种程度上违反道德也是可以允许的;秦人没有思想家,但其始终坚持的“拿来主义”的引进人才制度,弥补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关键词 文化实行性 过程与结果 道德评价与成果评价
引言
任何思想文化都有一个实行性的问题。上世纪四十年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其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出了“北方胡族的实行性”概念,意思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富于实践精神、“少说多做”、“不说就做”的文化特质。根据这一理解,我们认为:如果一种思想文化没有实行性或实行性不足,只供坐而论道式的清谈而无法付诸或指导实践,那就只能被称作空中楼阁或乌托邦,即使它看上去多么华美,听上去多么动听。反之,任何思想文化都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即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用实践回过身去检验真理的过程,又正是思想文化实行性的逆运转。实行性与执行力紧密联系,但二者又并不等同,不是说有了实行性就一定会有执行力。
文化的实行性在历史的进程中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于个人、于集团、甚至民族、国家皆如此。以个人为例,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出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人,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如屈原、荆轲、项羽、李广等,感人至深。然而,从成败论英雄的角度看,他们都不是成功的英雄。屈原自沉江水;项羽垓下悲歌,自刎乌江;荆轲“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李广虽然获得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崇高评价,但也难逃悲惨的人生结局。至于后代的关羽、诸葛亮,一方面是最高的忠武典范和智慧化身,但他们的历史结局却都是令人扼腕。
应该说,这些失败的英雄,之所以不能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造就他们人生的文化缺乏实行性,他们本身也缺乏足够的文化执行力。实际上,人格、道德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也受制于一定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人格。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好的文化未见得就有强的实行性,于是也就未见得会有好的结果;而很强的实行性也未必一定出自好的文化。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