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秦著名文官
张宁
一个王朝能兴旺发达,一个国家能长治久安,和政府当时拥有人才的多少关系无比密切。秦是广泛的实用主义,对有用的人、事、物,都会加以利用,所以能很快地从“偏居一隅”而发展成“雄霸”整个中国。其中起过很大作用的人很多,这里只说说大家熟知的吕不韦、商鞅及李斯。
商鞅使秦国强大,吕不韦使秦国的政治逐渐成熟。在嬴政正式执政前的这段时间,政事都是由吕不韦处理。事实证明,吕不韦不但是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个成功的政治家。
商鞅,是秦国历史上不能不提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了商鞅和商鞅变法,才有了秦的强大。商鞅是应了秦孝公的召唤而入秦的,当时的秦正是积贫积弱的时候。秦孝公一心图强,这从孝公对商鞅的话题的兴趣就可以看出。商鞅对秦的贡献是政策性的。他进献富国强兵之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文。其一是重赏,只要是有战功的人,不论聪明人还是愚笨的人,地位高贵的人还是地位低贱的人,勇敢的人还是怯懦的人,有贤德的人还是无德无才的人,都应该加官晋爵,获得功名利禄。其二是重罚,只要是犯了王法和制度的人,不管职务多高也应与庶民同罪,功不能抵罪,善不能抵过,对于执法者和各级官吏不行王法的,要加重处罚,直至处死或灭三族。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富强,从而保障了秦政权的巩固和壮大。
吕不韦,是秦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秦始皇。这样说,不是要纠缠于他是否是秦始皇嬴政的生父,而是他造就了嬴政之父秦庄襄王异人,即后来的子楚,因为有了子楚的成功,才有了嬴政的当权。
吕不韦究竟是哪国人,有人说是卫国濮阳人,也有人说是韩国阳翟人,没有定论,但他的确是一个成功的大商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家资千万的大商人吕不韦碰到了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吕不韦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到了异人是“奇货可居”,他以一个商人的思维问自己的父亲:耕田可以获利多少呢?答曰:十倍于付出。他又问:做生意呢?答曰:百倍于付出。他接着问道:如果辅佐一个人当国君呢?他父亲答曰:那就没有办法计算了。从此吕不韦有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或者说吕不韦要下一个政治大赌注。
于是,吕不韦开始付诸行动。他找到异人说他可以让异人门庭光大,并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异人。异人一听当场激动万分地表示:如果我得到了秦国的王位,我会分一半天下给你。有了这话,吕不韦也放了心,他拿出钱来让异人在赵国广交朋友,笼络人心,自己也赶往秦国积极运作。
吕不韦认真分析了秦国的形势:当时秦昭王在位已经四十多年,于公元前265年立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为太子,而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又没有孩子,吕不韦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他带着金银珠宝找到华阳夫人,以战国纵横家惯用的方式说:您的地位很危险了。接着分析说:一个女人以容貌取悦于人是很短暂的,年老色衰可能就会被遗弃,如果有丈夫还会好一些,如果一旦失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那遭遇就很难想象了。安国君年龄也大了,您又没有孩子,底下的危险自然不言而喻。华阳夫人问:你有什么办法吗?吕不韦就说异人在赵国如何如何的想念您华阳夫人,又说异人在赵国很得人心,大家都喜欢。不如您认异人为儿子,以后设法把他立为太子,您老也有所靠了。华阳夫人动了心思,几番跟安国君说起这事,安国君终于同意了。
秦赵关系一直很紧张,作为人质的落难王孙异人处境如履薄冰。长平之战更是加剧了秦赵关系的恶化,所以异人得想计策赶快脱身。在吕不韦的安排下,异人顺利逃离了赵国。回到秦国的异人拜见了华阳夫人,并改名为子楚,也如愿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250年,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即位,当上皇帝3天他就暴病身亡。于是太子子楚即位,这便是秦庄襄王。成为秦王的子楚也遵守自己的诺言,封吕不韦为相国。吕不韦也不虚承此职,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着秦庄襄王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庄襄王任秦王仅4年便去世了,其子嬴政此时13岁,即秦王位,吕不韦任相邦,称仲父,直到秦王政十年免相,十二年自杀,前后任相职14年。这14年中,根据《吕氏春秋》《史记》等书记载,他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大赦天下,安抚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初显儒家德治思想;二是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地。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断绝了诸侯们以周为号召反秦的念想,同时也并未赶尽杀绝,留一个小村落供其祭祀,以显仁道;三是举兵东进,设立了三川、太原、上党、河东、东郡、南郡等郡,秦的势力直达今山西长治、太原,河南濮阳、洛阳、武陟,湖北江陵一线,秦统一六国已成必然之势;四是为始皇帝的母亲赵姬(此时已是太后)找了代替自己的面首嫪毐;五是邀集战国各学派的人物编了一部集战国诸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吕氏春秋》。这14年的吕不韦,可以说既有武功,更有文治,充分展示了他的治国才能和深谋远虑。
李斯,秦国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统一前,他是秦王嬴政的重要谋臣;统一后,他是秦王朝废分封、立郡县的主要推动者。
人的命运有时候会因一件小事而改变,李斯就是这样。早在他做郡小吏时,因为偶尔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仓库中的老鼠的不同生存状态,毅然决定改变处境,他也因此而辉煌。
李斯在秦的活动,参与了统一政策的制定,那一系列统一法令,李斯都功不可没。焚书,禁私学,这也是他的主张,大家没学上没书念,更好愚弄。这些都迎合了秦始皇的心理。
李斯是有才能的,他的文学和书法都有很高造诣。鲁迅就曾说过:秦之文学,李斯一人而已。李斯上奏的《谏逐客书》,打动的岂止是秦始皇。他跟着秦始皇一路巡游,也一路为始皇刻石颂功,深得始皇青睐。
所谓物极必反,随着秦始皇的暴亡,李斯的命运也悲惨了,最终恓惶死去。临终愿望是那么让人唏嘘: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人,都拼不过名与利!
这些曾经在秦发展道路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早已经都是纸上的铅字。而秦陵南边那些毕恭毕敬、袖手而立的文官俑们,却在把我们的思绪拽回到两千多年以前,让我们去思索作为官员的职责。
秦陵陶俑叙春秋/张宁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9
秦陵陶俑叙春秋/张宁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