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与中国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与壮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
七大的政治路线及对统一战线的总结
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的报告和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在会上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
七大提出的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①。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大会强调指出,为了建立新中国,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最高形式。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中国共产党必须和其他民主的政党、团体或个人实行合作。毛泽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领导,并不等于马上实行社会主义,目前所要实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原则的不同的”。七大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也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七大强调要允许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得到比较大的发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里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毛泽东在七大的口头报告里又说:“在我的报告里,对资本主义问题已经有所发挥,比较充分地肯定了它。这有什么好处呢?是有好处的。我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肯定的,就是孙中山所说的‘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资本主义。至于操纵国民生计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那是不包括在里面的。”“我们这样肯定要广泛地发展资本主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对于这个问题,在我们党内有些人相当长的时间里搞不清楚,存在一种民粹派的思想”②。七大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论述,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七大在党的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员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③。
周恩来在七大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着重讲国共关系,一个是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问题。合起来说,都是关于统一战线的问题”。周恩来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了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指出: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就是要认清楚敌人、队伍和司令官这三个问题。强调:“领导权的问题,是统一战线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右的是放弃领导权,‘左’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空军司令’。可以说右倾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左’倾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④。
七大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规律,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项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整个延安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并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空前发展的重要阶段。党高举民族解放和团结、民主、进步的大旗,在坚持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使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党的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结论中指出:“全党要注意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并且要加强这个合作,使我们能联合更多的人,联合得更好。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我们党内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很多人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
一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科学地阐明了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延安时期起,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1939年,毛泽东在欢送一批即将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年时,说过一段脍炙人口的话,“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同一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了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他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和基本武器。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下述重要思想:第一,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和统一战线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这是一个历史的特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为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⑤。第二,第一次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的高度,“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⑥。第三,科学地阐明了三大法宝之间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⑦。
二是建立包括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同盟军的思想,创立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建立包括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根据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坚固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有可能和必要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他们反共反人民,历来是革命的对象,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中国革命和中国统一战线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在于我国无产阶级拥有最广大的同盟军,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外国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统一战线。一切赞成反帝爱国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都属于统一战线的范围。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根据各个时期的革命性质、目标和各个阶级、各种人们对革命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军。
三是共产党必须掌握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实行坚强正确的领导,是我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特点,也是统一战线得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最根本的保证。1947年12月,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⑧。
实现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依靠和实行正确的政策。在反对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和王明先是“左”倾后是右倾的教条主义斗争中,毛泽东反对“一切团结”和“一切斗争”的错误政策,强调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确立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提出了依靠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分化顽固势力的一整套策略,坚持了党在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牢牢地掌握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实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过程中,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因此,必须十分慎重的对待中间势力,争取他们进步或保持中立。中间势力是介于进步势力与革命对象之间的一切政治力量,他们有革命和动摇的两面性,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其政治态度的向背,往往可以影响革命的成败。对于孤立分化顽固势力,毛泽东要求要善于分析其内部的矛盾,“在一个时候,打击的敌人不能太多,要打击少数,甚至对大地主也只打击少数最反动的。什么都打,看起来很革命,实际上为害很大”⑨。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即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毛泽东强调指出:“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观领导”⑩。
四是正确解决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的一个独创性的贡献。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这是它区别于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和中国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重要特点。毛泽东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就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出了科学论断,并在同党内机会主义斗争中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在随后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报告即《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进一步对买办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了深刻的科学的论述,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不是同一的东西,他们之间是有分别的”,“他们一方面不喜欢帝国主义,一方面又怕革命的彻底性,他们在这二者之间动摇着”,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其另一部分,则有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11),批判了党内那些否认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就不可能同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提出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是又联合又斗争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根本策略原则。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阶级、阶层、社会政治集团之间,既在共同目标下实行联合,又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政见而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因此,毛泽东提出了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政策。1939年,毛泽东总结我们党对待资产阶级问题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之后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政治路线”(12)。1940年12月,毛泽东把又联合又斗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提出来,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13)。以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把这一政策运用到艺术上和文化工作作上:“在一个统一战线里面,只有团结而无斗争,或者只有斗争而无团结,……都是错误的政策。政治上如此,艺术上也是如此”(14)。从而把这一原则推广到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社会矛盾上来。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中的具体运用,是辩证的完整的政策。团结是目的,斗争是手段,团结中有斗争,斗争是为了团结。总的说,是以团结为主。掌握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就要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左”又反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①毛泽东:《愚公移山》(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32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④《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10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4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3页。
⑧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7页。
⑨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⑩毛泽东:《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页。
(12)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8页。
(13)毛泽东:《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3页。
(1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7页。
延安与中国统一战线/中共中央统战部,陕西省委统战部,延安市委统战部编著.—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