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干部教育模式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七章 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延安时期党的执政方略是全党干部成熟思想的结晶

栗洪武


  延安时期,党的执政方略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在20多年革命斗争的艰难探索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战略策略和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成熟思想的结晶。并且,党的执政方略是在全党实践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集中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见解,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以及各方面建设的战略策略。
  抗战爆发后,为了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树立人们抗战的信心,周恩来在具体研究了华北战场敌我双方的政治、军事状况后,于1937年11月在山西临汾一次群众大会上,发表了《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一文,明确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它是一场持久战,“华北抗战能持久,日寇将无法实现其全部阴谋”;还进一步分析了华北抗战乃至全国能够坚持持久抗战的有利条件,认为华北的持久抗战影响和推动着全国抗战的发展①。在这里,周恩来明确提出了中国的抗战将是“持久”和“必胜”的思想,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方向和前途。这是在毛泽东《论持久战》之前最早比较全面地论述中国持久抗战能够坚持并最后胜利及其有利条件的重要文献,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华北和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1937年,刘少奇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中,按照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为抗日民主政府规定了施政的基本任务:“(一)普遍地武装人民,动员人民参战;(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三)改善人民的生活;(四)肃清汉奸,取缔一切阻碍与破坏人民参加抗日战争的行为。”②为了最高程度地达成上述任务,刘少奇还从财政经济、土地、劳动、内务、教育、民族、对外关系和群众运动等方面,提出了抗日民主政府所必须制定和贯彻执行的各项基本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抗战积极性,并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根本保证。
  1944年12月,陈云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上作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问题》报告中,关于边区财政经济的思想,是对毛泽东财经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贡献。陈云关于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很好地解决了边区财经工作当时在贸易、金融、财政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保证了边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为边区的财政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党的建设方面,陈云还提出了“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的干部工作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思想。除此之外,《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党的建设著作,是在延安时期由毛泽东和范文澜等几位同志共同撰写的;首次完整地表述党的三大作风的《论联合政府》,也是由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人和毛泽东一起认真研究,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并印发六届七中全会代表征求意见,最后由毛泽东吸取大家的意见修改定稿的。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3页。
  ②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延安干部教育模式研究/栗洪武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