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纲
第五章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3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三、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新的进攻
1943年,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德意日法西斯集团接连失败,开始土崩瓦解。中国的抗日战争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和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仍继续坚持对日军避战、观战的政策。他们一方面希望依靠英、美、苏的力量来取得抗战的胜利,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力图削弱以至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以便在抗战胜利后继续维持其独裁统治。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顽固派发起了对陕甘宁边区新的进攻。
首先是思想舆论上的进攻,1943年3月,由蒋介石侍从室秘书、《中央日报》主笔陶希圣撰写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蒋介石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主义,歌颂封建时代的宗法制度和伦理思想,攻击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主张,诬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扬言“准备于两年内决定命运”,暗示在两年内要消灭中共和一切人民革命力量。《中国之命运》的出版,是蒋介石发动新的反共磨擦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动员。与此同时,国民党还大量出版反动书籍和反动刊物,配合反共宣传,宣扬专制独裁,反对政治自由,大肆攻击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接着,国民党顽固派又借1943年五六月间共产国际宣布正式解散之机,于6月指使西安劳动营训导处处长、复兴社特务分子张涤非,召集只有九个人参加的所谓西安文化团体座谈会,在张的操纵下,通过了他事先写好的攻击“马列主义已经破产”,叫嚣“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的电文。7月6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将这一电文予以广播,企图以此为其发动反共军事行动制造舆论。
在伴随思想舆论上进攻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和加大了军事进攻边区的部署。6月9日,何应钦、白崇禧来西安,偕同胡宗南在陕西耀县召开军事会议,确定进攻边区的作战方案。6月18日,胡宗南根据蒋介石密令,在洛川召开反共军事会议,部署进攻陕甘宁边区。会议决定从驻守河防的三个军中抽调河防第一军开赴彬县、淳化一带,第九十军开赴洛川一带,准备和原来包围陕甘宁边区的两个集团军一起,兵分九路“闪击”延安。7月2日,胡宗南电令各部于1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待命行动。7月7日下午,胡宗南部炮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驻军前沿警戒阵地。其先头部队三个师,还在7月上旬向关中地区不断进行试探性的挑衅进攻,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新的军事进攻一触即发。
为了击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新的反共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根据历次粉碎国民党反共磨擦的经验,继续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3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有力反击。
7月4日,中央军委向八路军、新四军通报国民党顽固派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情况,以使各部提高警惕,准备迎击国民党军之进攻。同日,毛泽东急电在重庆的董必武,指出:蒋介石调集20余师兵力包围陕甘宁边区,战事有数日内爆发的可能,形势极度紧张。须立即将上述情况向外传播,发动制止内战运动。特别通知英、美有关人员,同时找张治中、刘斐交涉制止。①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也致电胡宗南,揭露其调兵遣将策划内战的阴谋,并要求停止反共军事部署,呼吁团结抗日。7月6日,朱德又急电蒋介石,呼吁团结,要求制止内战。电文指出:“当此抗战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兵连祸结,则抗战团结之大业势将破坏,而使日寇坐收渔利。”②8日,中央书记处在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电报中指出:“中央决定发动宣传反击,同时准备军事力量粉碎其可能的进攻。”“各地应响应延安的宣传,在七月内先后动员当地舆论,并召集民众会议,通过要求国民政府制止内战,惩办挑拨内战分子之通电,……造成压倒反动气焰之热潮,并援助陕甘宁边区之自卫战争。”③
7月9日,延安军民举行紧急动员大会,向全国发出“呼吁团结,反对内战”的通电。通电揭露了国民党军队积极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情况,并指出国民党中央社发出的破坏团结抗战的言论实际上是在为发动内战做舆论准备。通电要求蒋介石政府撤销其包围边区的国民党军队,开赴抗日前线,惩办挑拨内战的特务机关,讨伐其投敌将领,审判日本奸细。通电号召全体人民动员起来保卫边区,保卫中国。同日,毛泽东再次致电董必武,要求他“用全部精力”,速将“‘七七’宣言、朱总致蒋胡电、延安新华社揭穿西安特务假造民意新闻及延安民众大会通电(今日发出)密印分发各报馆、各外国使馆、各中间党派、文化人士,并注意设法寄往成都、桂林、昆明各界及地方实力派”④。10日,周恩来由重庆返延安途经西安时,胡宗南为了掩饰国民党军队准备进攻边区的阴谋,安排酒会招待周恩来。周恩来在酒会上当面询问胡宗南,是否已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胡宗南说道,“他没有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意图,他指挥的部队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⑤。这就将了胡宗南的军,并把他妄图进攻边区的阴谋公之于众。
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质问国民党》的社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和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行径,严厉地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抗议说:“撤退河防大军,准备进攻边区,发动内战,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是不能容许的。中央社于七月六日发出破坏团结、侮辱共产党的消息,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言论,也是不能容许的。”⑥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制止内战危机。接着,延安《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了《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六年战果》等文章,用大量事实说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和主力军。同时,绥德、三边、关中、陇东等分区也相继召开了群众动员大会,提出坚持抗战、发展生产、加强自卫、制止内战等口号。边区抗敌救援联合会发出了《为反对内战保卫边区告边区父老兄弟姐妹书》。国民党元老、晋西北行署主任续范亭通电国民党进步人士和全国同胞,呼吁制止内战,挽救危亡。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军民也先后举行民众大会,发表通电,誓作陕甘宁边区的后盾,坚决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在进行政治反击的同时,边区也加紧军事部署,随时准备迎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6月,中央军委调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八旅等由晋西北开赴陕甘宁边区,以加强防御力量。7月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令八路军由晋察冀、太行等区抽调部队开赴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准备应变。10日,八路军总部决定由晋察冀军区之冀中军区抽调部分部队开赴晋西北地区,由晋冀鲁豫边区之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抽调部分部队开赴陕甘宁边区,以增强晋绥军区和陕甘宁边区的防卫力量。为了迎击敢于进攻之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调主力部队第三五九旅各团全部开往南线,第七一八团布防富县地区;第七团全部及七一九团主力驻守临镇、九龙泉一线;第七一九团一个营置于交道镇、牛武镇一带。调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八旅、独立一旅从晋绥来边区驻防庆阳一线,加强边区军事实力。第三八五旅驻防陇东分区,警备第一旅驻防关中分区,警备第三旅驻防三边分区。⑦边区各县普遍组织和整训自卫军,建立游击队和民兵小组,组织担架和运输队。延安市杨家湾还成立妇女自卫军。有的工厂成立自卫军救护队。关中分区的广大民众也动员起来,夜间巡逻,白天生产。这样,在边区既增强了主力部队,又加强了群众武装组织,做好了反击进犯者的军事准备。
在中共和边区人民对国民党企图发动内战的揭露、声讨和坚决斗争下,蒋介石发动的新的反共磨擦遭到沉重打击。它不仅激起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气愤和谴责,也遭到国际舆论的反对。外国记者纷纷质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道藩。苏联报刊也谴责国民党的反共行为,认为国民党此举简直是在帮助日寇征服中国。美国《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等都抨击国民党的抗战不力和挑起内战。苏、美、英各国大使还召开会议,警告蒋介石不得发动内战,否则停止援助。在国内外的反对声浪中,蒋介石只得暂时停止反共的军事进攻。7月10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停止军事行动。11日,蒋介石、胡宗南均致电朱德,表示并无进攻陕甘宁边区之意。12日,胡宗南也令其第一军军部由彬县撤回华县,第九十军军部和第二十八师由洛川一带开回韩城、合阳。至此,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在还没有发展成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时就被制止了。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49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70页。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52页。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53页。
⑤ 熊向晖:《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9页。
⑦ 雷云峰总编:《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年版,第351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