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纲
第六章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召开——1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召开
一、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的召开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始对日军展开局部反攻,并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的形势下,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进一步巩固、发展陕甘宁边区,准备对日军进行全面反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会暨边区政府委员会,于1944年7月18日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年内召开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决定二届二次参议会主要讨论团结与民主、军事、边区经济文化建设、下届参议员改选四项问题。要求各县和各抗日团体,在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大会开会之前,要发动劳模和群众讨论这些问题,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实施的具体办法,准备好意见,以便届时反映于参议会,作出有利于增强团结抗战与发展边区各项建设之决议。
12月4日至19日,在做好各项准备的基础上,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全体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会议的边区参议员203人。朱德、陈毅以及晋察冀边区参议会议长成仿吾,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主席杨秀峰,国民党员、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议长邢肇棠等出席了开幕式。
在5日的大会上,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作了题为《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三年来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指出由于民主政治在边区各方面的发挥,不但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性,而且也调动了富有者的积极性。“三三制”不仅在政权机构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而且也在经济事业与文化事业中得到贯彻,边区内部的生活起了显著的变化,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军民的生活已经开始进入了“丰衣足食”的境地。报告提出,边区民主政治新阶段的任务是要“更进一步团结全边区各界人民,建设出一个很好的地方,协同整个中国解放区,为全中国人民做出榜样,并和全国一起努力,达到驱逐侵略者与建设新中国之目的”①。6日,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作了《关于文教工作方向》的工作报告。
会议着重讨论了当前的时局和要求国民党取消一党统治,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问题。大会充分表现了边区民主政治的特色。参议员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讨论,既衷心赞扬边区建设的空前成就,又坦率地批评政府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并诚恳地提出改进的办法。大会通过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中指出,边区一切进步和成就的基础,在于团聚各阶层人民代表共同负责的“三三制”。陕甘宁边区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这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边区人民以及一切中国解放区人民的道路,正是打日本救中国的道路,是大后方和沦陷区人民殷殷企盼梦寐以求的道路。我们边区人民有完全的责任,与各解放区政府和军民协同在一起,为加强全部解放区工作奋斗,为组织沦陷区人民奋斗,为援助大后方人民奋斗,为联合全国人民争取民主的联合政府奋斗,为驱逐日寇出中国建设新中国奋斗!”②
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在所作的常驻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常驻会职务第一条,为监督政府执行大会决议”。③我们感到满意的是政府不仅执行了,而且在精兵简政、经济文化军事建设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上次参议会的决议,边区军民的抗日热情和抗日力量大大提高,完成了把日寇赶出中国去的初步准备。如果说旧民主主义限于选举、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的话,那么边区有了免于恐怖的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免于愚蠢与不健康的自由以及其他自由,新民主主义的民主内容大有进展。
周恩来、董必武、陈云、彭德怀、萧劲光、南汉宸在大会上分别作了《关于时局和国共两党谈判问题》、《大后方近况》、《关于财经问题》、《华北敌后军民英勇抗战》、《关于边区军事建设》、《关于边区财政状况》的发言。
大会制定和修正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这些条例都是为了协调抗战和建设边区。比如《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规定:“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土地为一切依法分得土地人所有;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土地仍为原合法所有人所有。”④“凡合法土地所有人在法令限制范围内,对于其所有土地有自由使用、收益和处分(买卖、典当、抵押、赠与、继承等)之权”。⑤这就进一步保障了边区范围两类区域中,农民和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陕甘宁边区地租佃条例》规定:在保障地主的地权的前提下,保障农民的佃权;在地主保证依法减租的条件下,农民要依法交租,“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⑥这就合理调整了租佃关系,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团结抗战。为了调动广大边区人民抗战和建设的积极性,《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之差别”,“皆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⑦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为协调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团结,促进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推动大后方人民的民主运动和全国的抗日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20页。
②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3页。
③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27页。
④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8页。
⑤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8页。
⑥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43页。
⑦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4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