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概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回工作参考—回民的风俗习惯

中共盐池县党史办公室


  西北局城工部
  第四章 回民的风俗习惯
  西南和华北的回民,因为汉化程度很深,所以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一般汉民的区别不大,而西北回民,却仍保持他们独特的一套。其中又因为教派不同,许多地方并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是一致的。
  兹分述之:
  一、饮食:回民不吃猪肉,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其次他们一般也不吃教外人做的饭、菜,甚至连教外人煮的茶都不喝。他们喜欢吃牛、羊肉,惟必须是阿訇“宰”的。阿訇宰牲时,须沐浴,念简单的咒语,教外人所杀及自死的牛、羊等,回民是不食的。其请客以“手抓羊肉”为上品,过节、念经例用油饼(回民通俗“油香”)待客。
  二、衣服:回民衣服一般与汉民无异,惟男人帽子与女人首帕则与汉人的不同:男帽多平顶或六角形(后者多为新教所戴)叫作(号帽子);女人多用脑包式的“盖头”,使仅露颜面,甚至河州一带,妇女还有戴面纱的。从服饰上分别回汉,以上几点是很准确的。
  三、婚丧:婚姻不自由,一般都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婚时,男方去亲迎,并请阿訇念经,谓之“念尼哈合”。念毕,阿訇以核桃、枣子掷新郎,取多子孙之意。无拜堂、合卺等仪式。又,回教允许多妻及寡妇再醮,按古兰经规定,一男可娶四妻,故回民富豪,间有娶几个老婆的。寡妇守节百日后,可听其自由去留,家人不能干涉,并反对买卖寡妇。关于丧礼,是比较特殊的,在弥留时,必须阿訇祈祷,叫做“念桃白”。死后尸体经过冲洗,束以白布,布上涂有香料,埋葬时间,不超过死后三日,无占期寄厝等习惯,葬时以公用棺材(缺盖回民称为“它白梯”舁往)。尸体下墓后,棺材抬回,故谚语说:“回回的棺材,舍不得”。墓穴挖掘下去,再在西方旁开一洞,尸体即置洞内,以北、南为上下,面朝西方,取“魂归西天”之意,洞门砌封后,即填住穴坑,墓作马背形,与汉人墓不同。送葬时,亲友、邻居都来,并请阿訇祈祷,叫做“站直那则”。死后百日内,分期念经超度,不烧纸、奠酒,子孙戴孝帽,不穿孝衣,新兴教则提倡连孝帽也不戴,据说,因为这是汉人风俗。
  四、卫生:回民比较讲究卫生,所以身体也较健。其特别突出的地方,则为沐浴和割包皮,回民的沐浴分为两种,一叫“欧苏里”俗称“大净”,即洗周身,凡性交、遗精后及节日,临阵前行之。一叫“阿不德斯”俗称“小净”,即洗四肢,净下身,凡礼拜,念经时行之。规定每日五次周身各部,洗时先后有序,不能错乱,大净用淋浴,室内悬木桶,底有孔,水自空间流下,洗者立其下淋浴。这种水桶用木、瓷、金属的俱可,回民通称“吊罐”。小净用壶形浴具,回民叫“汤瓶”。恰如回民饭馆为牌上所绘者。按照回教经典规定,回民在儿童时代,必须割掉包皮,故今河州一带多有此俗,其他地方的回民,则实行的很少。又回民亦有拔除鼻毛、胁下毛及阴毛者,却未必见得合乎卫生。
  五、节日:回民的节日很多,比较隆重的有三个:
  (一)开斋节(尔德),俗称(过大年),于回历每年十一月初举行,凡三日,回民盛服、丰馔,互相拜贺,并于第一日聚清真寺礼拜,叫做“礼尔德”。其前一月(即十月)为斋月,白天不能饮食,至此节日,始开斋戒。
  (二)牺牲节(古禄巴尼):时间在回历每年十二月的第十天。是日,回民宰牛、羊,骆驼等,互相赠送,用以纪念其圣哲伊卜拉欣之牺牲精神,相当隆盛。(据古兰经载:伊拟卑其子伊思马以祀天,经上帝差遣天仙哲伯里也阻劝乃止。)
  (三)圣祭:时间不定,以纪念其至圣穆罕默德。常以教坊为单位举行,回民集清真寺念“赞圣词”,后并会餐。新兴教反对圣祭,各教派斥之后“穆圣的叛徒”。此外各教派还有许多自己的节日,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六、礼节:回民亲友相遇,先说:“塞力目”即用阿拉伯语互相问好,对方是男人,可说:“塞力目来孔”(意思是你好吗)?答:“阿来空们塞力目”(你也好吗)?对方是女人,则说:“塞力目来其”(女性女尾声不同),答语同。在说“塞力目”方面,各教派都有些不同的地方,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就可以知道他是那一派,如新兴教光说“塞力目”而不打拱,一般老教同时还要拱手、新教则先拱手,而不说“塞力目”(或说的很低,只有自己能听到)。此外新兴教还提倡握手,(双手并握)但并不普遍。
  七、妇女:回教经典规定,妇女十岁以后,不许见非亲属男子,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回民妇女地位是很低落的,往往不让出大门,和教外人谈话更不许可,非常封建。苏联小说墨抱所叙述的回民妇女的故事,是可见一斑的。
  

陕甘宁边区概述/中共盐池县党史办公室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