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渭北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创始—渭北游击战争的发动和挫折

任学岭


  1931年5月,中共武字区委员会恢复。马先民任书记,黄子祥、侯守愚、孙平章、胡德润、孙铭章为委员。随即成立了武装组织——武字区赤卫队,队长由区委委员孙铭章兼任,队员是从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民中的积极勇敢分子中挑选出来的,共30多人。各村也相继组织了村赤卫队。
  1932年2月中旬,中共陕西省委渭北巡视员焦仲鸣(焦维炽、焦志敏)和从北平回来的黄子文到达武字区。为了给渭北根据地培养干部和进一步开发游击战争,在长坳堡举办了党员训练班,训练内容包括开发游击战争、进行分粮斗争和怎样才能够做一个共产党员等。该训练班开办1个月多,每期3到4天,共培训40多人。
  同年3月中旬,武字区赤卫队改为游击队,孙铭章任队长。4月下旬,在区委委员黄子祥的负责下,该游击队又正式扩建为武字区游击大队,大队长孙铭章。下设3个分队,邓万发、康尚武、王化海分别担任各分队队长。全大队共40余名队员,长短枪30余支。活动在西至心字区、东抵富平县石河川、北至耀县西原、南到心、武两区的原畔。1932年8月1日,武字区游击大队扩建为渭北游击队,队长马志舟,政委金天华,共60多人,30多支枪。9月中旬,陕甘游击队韩城失败后被打散的第三支队特务队,由习仲勋带领进入武字区改编为武字后区游击队,队长陈国玺,政治指导员习仲勋。
  1932年7月,新的中共三原中心县委成立,金理科任书记,黄子文、赵应奎、马宗德为委员。9月,三原县委改组,由于同年3月21日中共陕西省委曾决议组建中共渭北特委但实际未能成立,这时也再次作出组建渭北特委的决定。10月初,中共渭北特委正式成立。李杰夫(即高维翰)为书记,李冲霄、黄子文、汪锋、程建文为常委。特委机关设在武字区,领导三原、蒲城、耀县、白水等县的党组织和游击队。同时成立了共青团渭北特委,书记程建文,委员由奥天斗、金天华、习仲勋等人组成。
  1932年9月22日,渭北革命委员会(即三原、富平、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三原武字区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28人,包括中共三原县委、共青团三原县委,农民联合会各分会、雇农工会、少年先锋队的代表等。革委会下设土地、军事、财政、肃反等部,主席黄子文,财政部长孙平章,土地部长马志舟,军事部长郑彦清,肃反兼政治保卫队领导马宗德,委员郝祖义、邓万祥等。成立大会上,通过了立即公布和实行苏维埃土地法,改造与扩大游击队组织并向周围发展,各村堡成立少先队、赤卫队、雇农工会等组织,肃清三原、富平、耀县地区反动分子,保护青年、妇女、儿童的利益,禁种鸦片等十二项决议。会议还通过了革命委员会宣言和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东北义勇军的通电等。革委会先后由中共陕西省委、渭北特委、三原中心县委领导。
  1932年10月4日,中共陕西省委向中共三原县委发出指示,批评渭北地区“三分五抗”(分粮、分地、分财产;抗粮、抗款、抗捐、抗税、抗债),模糊了土地革命路线,没有勇气实行土地革命,维护了地主、富农的利益,是“十足的富农路线”。要求立即分配土地,首先在武字区进行。批评三原县委存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示改组县委,创建原、富、耀新苏区,武装农民,扩大游击运动。10月6日,为了贯彻中央北方会议精神,中共陕西省委又做出《开展游击运动和创建渭北新苏区的决议》,指出创建渭北新苏区是渭北党组织目前最中心、最迫切的战斗任务。10月7日,陕西省委又作出决议,要求在陕甘边游击队活动的边区和渭北游击队活动的区域,在10月7日,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游行示威,纪念苏联十月革命。10月8日至9日,中共渭北特委召开了三原、富平、蒲城、耀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对省委10月4日来信和10月6日决议做了认真的讨论,检讨了自己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了全面深入地开展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游击战争的计划。同时对省委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反对富农路线,反对消极怠工的指示,也开始了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执行。10月8日,渭北特委对渭北革命委员会进行了改组,使原革命委员会以三原武字区为代表,扩大到三原武字区、肃字区、耀县、富平等县代表参加。渭北革命委员会主席黄子文,土地部长马志舟、军事部长郑彦青、财政部长孙平章,委员邓万祥、郝祖义。革命委员会中共党团书记为黄子文,委员李冲宵、孙平章。后为书记郑彦青,委员黄子文、马志舟。10月10日,中共渭北特委和渭北革命委员会决定,在武字区南原进行分配土地试点。20日,特委召开支部书记联席会议,研究武字区的土地分配问题;27日,党团特委召开党团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决定根据南原分配土地的经验,用革命竞赛的方法,利用五六天的时间,在武字区进行分配土地。28日,渭北特委和渭北革委,召开武字区38村代表会议,总结南原土地分配经验,进一步学习苏维埃土地法。
  但是,9月份以后,陕西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时的国民党陕西省政府调集了三原、泾阳、高陵、富平、淳化等地民团,由南向北进攻。渭北特委的部署是:集中兵力于北线,利用有利地形,全力打击敌人。陕甘游击队一队由杨森率领,来到武字区,会同渭北游击队,给了进犯之敌以严厉惩戒。9月下旬,杨森率部北归,渭北游击队也转到照金地区。省委全然不体察形势,无视严重的敌情,强令渭北特委执行省委10月7日决议。10月30日,渭北革命委员会举行党团会议,决定在11月6、7、8日,举行庆祝活动,纪念十月革命。11月6日的庆祝大会,由渭北革命委员会主席黄子文主持,会后组织示威游行,集合全部游击队员、赤卫队员千余人,向武字区马额民团示威。7日,参加大会的群众达2000余人,中共渭北特委书记李杰夫作形势报告后即整队游行,武字区游击队为前导,经三原的西阳镇、富平的瓦堡头、淡村,返回武字区。8日,渭北特委举行游艺大会,渭北党、政、军、民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
  11月9日,敌人向武字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三原、富平、泾阳、高陵、耀县、淳化6县民团及敌三原驻军两个连、小丘驻军两个连冲入武字区,进行了连续几天的大搜捕、大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50余人被杀害,被捕入狱者不计其数。敌人为了进一步破坏武字区的革命基础,在长坳堡、西马首、西段村屯兵扎点,连续清剿,在不到一个月时间,武字区被洗劫6次。党组织被摧毁,游击队,赤卫队全部散失,各级苏维埃和群众团体全部瓦解,大批革命群众逃离家乡,渭北游击队战争再次遭到失败。只有渭北游击大队于事变前转到外线,后来加入了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