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瓦窑堡会议,中共路线的转变—瓦窑堡会议

任学岭


  (一)召开瓦窑堡会议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路线上的“左”倾错误,改变了领导,但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路线上的错误。加上战争形势紧迫,没有对政治路线问题展开讨论,所以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差别与分歧。早在甘泉下寺湾会议上,周恩来就提议召开一次会议,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将总的方针问题详细讨论一下,但由于战事紧急,这次会议被延搁下来。直罗镇战役后陕北形势初步好转,因此,召开这次会议自然就又提到日程上来了。
  另一方面,红军长征以来,国内局势变化很大,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地进一步侵略中国内地。国难深重,整个中国为之震动。1935年12月9日轰轰烈烈的北平学生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红军在陕北的主要对手东北军,内部也有强烈的抗日要求。如何对待他们的这种要求,建立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巩固并扩大陕北苏区所必须认真考虑和正确解决的十分现实的问题。11月29日、12月6日,张闻天在瓦窑堡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讨论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形势下的统一战线问题和改变对富农的策略路线问题。客观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对之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策略。
  此外,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八一宣言》。并派张浩回国到瓦窑堡传达了第七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精神。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又发出《为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详细说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象、条件、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强调不仅要有下层的统一战线,也要有上层的统一战线,要和一切抗日反蒋的团体和个人联合起来。11月13日,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宣言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将开始以中国工农红军为主力的民族革命战争的新的历史阶段。”“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①11月28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这一切都为瓦窑堡会议的召开做了直接的准备。
  (二)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至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瓦窑堡二道街前河滩的田家院召开,主要深入研究和讨论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策略路线等问题。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博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邓发、何克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组织部长李维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中共陕北特委书记郭洪涛和共产国际派回国内的张浩。西北中央局秘书长欧阳钦为会议记录。
  会议首先由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主要内容,并以《在历史转折关头》为题作了精彩的发言。在历史转折关头张浩为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会上毛泽东作了《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指出:战略方针应是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首先把民族战争与国内战争相联系,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就是要把扩大红军和对日作战结合起来。战略任务是打通抗日路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红军要到冀、察、绥去抗日,就得走山西出河北,或由山西达绥远,以策应北平学生和华北群众的抗日要求,组织领导他们掀起抗日救亡热潮。要在运动中巩固和扩大苏区,而不是蹲在原地巩固。另外,红军要生存,要扩大,山西汾河地区人口众多且又富庶。我们的行动可以是一箭双雕。所以,当前的军事方针就是要在40天内,完成东渡黄河的准备,进入接近抗日前线的山西。毛泽东提出的军事行动战略,在党内、军内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理由是:红军到陕北后,好容易有了根据地,长征中吃够了没有根据地的苦,怕再失去根据地;红军人数少,主张先巩固陕北,然后再图发展。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23日,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为了慎重起见,中央政治局要求毛泽东、周恩来根据决议精神,共同拟订《关于四十天准备行动的计划》,在广泛征求红军高级将领对军事行动战略的意见后,中央再行讨论决定。
  张闻天作关于《政治形势与策略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已经起了一个基本上的变化,在中国革命史上划分了一个新的时期。这表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殖民地,中国革命将准备进入全国性的大革命,世界法西斯主义正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发起进攻,各阵营的政策随着形势的骤变也在调整。从国内看,在反革命营垒中是有新的动摇、分裂与冲突。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的乡村富农与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对于目前开始的新的民族运动,是有采取同情中立以至参加的可能,民族革命阵线是扩大了。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为此,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这个问题上,关门主义是中共党内的主要危险。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反日反蒋,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革命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这就是党的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决议》宣告: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称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是反日反卖国贼的最广泛的与最高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实行十大纲领。决定改变对小资产阶级群众、知识分子、富农、民族资本家以及白军官兵的政策。《决议》要求:全党大胆地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实际的斗争中表现出他们是无坚不破、最活泼、最有生气的中国革命的先锋队,去取得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为此,必须同党内的主要危险关门主义做坚决的斗争,同时要警惕1927年时期的陈独秀主义在新的大革命中,在部分的党部与党员中复活。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领导人便立即投入到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中去。12月2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龙虎山下的西北办事处礼堂召开中央机关科以上,省委、市委机关科部级以上,红军大学团级以上,中央党校县级以上干部400余人参加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长篇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政治局会议的决议精神,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毛泽东在报告中谈到新形势下党的新任务时,以蔡廷锴、冯玉祥等为例,论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特点,尖锐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告诫人们不要再继续那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的“左”倾错误了。报告指出:中国正处在大变动的前夜,即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这是现实革命形势的第一个特点。又一个特点是,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准备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两个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间内“左”倾教条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从而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前途和光明。
  ① 《毛泽东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88页。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