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三辑
刘代主席在联席会上关于一年来政府工作的报告
(民国三十八年二月)
各位议员、政府委员、晋绥代表、各位同志:
去年二月边区常驻议会、政府委员会联席会议后,至今已经一年了。一年来,全国形势和西北形势起了根本的变化。英勇无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两年半中,歼敌四百三十余万,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及一切精锐师团。整个东北已全部解放,华北、华东、中原除少数孤立据点外,亦已全部解放,全国胜利,为期不远。我西北战场虽然曾处于十分困难的环境,但我们在中共中央毛主席及西北局的正确领导下,由于西北人民解放军,在彭副总司令直接指挥下,全体将士英勇善战,与陕甘宁晋绥人民艰苦奋斗,热烈支援,以及全国各战场胜利配合和华北等兄弟解放区的帮助,得以打败敌人,克服灾荒,胜利前进。两年来歼敌三十余万,光复了延安,基本上恢复了陕甘宁边区,并解放了黄龙、晋南、绥东等广大新区。现在西北解放区,人口达七百五十余方,辖一百零三个县、市。我军已日益壮大坚强。胡马匪帮完全陷于孤立,在我军继续的胜利进攻下,敌人必将全部被歼。全西北解放亦已为期不远。现在,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大批大批的脱离国民党统治的影响及控制,站到革命方面来,国民党反动派已面临土崩瓦解的绝境。但他们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动下,正进行虚伪的和平活动,企图取得喘息时间,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高度觉悟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完全识破其阴谋诡计,一致热诚拥护毛主席一月十四日关于时局的声明,并为贯彻八项和平条件,彻底、干净消灭国民党残余反动军队及摧毁其一切反动统治组织,求得全国人民彻底解放,实现人民的真正和平而奋斗到底。这就是目前全国和西北的基本形势。
对此,贺司令员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已讲得很详细。我的报告即着重说说在此发展形势下,一年来政府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及共完成的程度,并提出今后任务,请大家讨论。因为陕甘宁、晋绥两个边区,在支援西北解放战争的共同任务下,许多工作是不可分开的,事实上,两年来,在贺司令员领导下,已经统一起来,因此,报告亦将包括晋绥在内。
一、一年来政府工作的基本总结
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是有很大成绩的,基本上完成了去年联席会议所决定的支援前线,生产救灾,积极恢复边区,巩固新区等重大任务。
大家知道,一九四七年前陕甘宁边区,仅有一百五十万人口。十年内处于相对和平环境,在生产建设方面有很大成绩,但一旦转入战争环境,各种工作不能很快适应紧张繁重的战争需要。虽有晋绥二百五十万人民协力支援,但因他们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人力物力亦很困难,而当时进犯我边区的胡马等匪军,数达我军十倍以上,且多年反共准备及优良的美械装备,侵入边区后,曾经我军不断英勇抗击、阻歼,但因蒋匪进行其所谓“重点进攻”,而我则采取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不重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方针,故一时匪焰猖狂,兽蹄遍及边区各县,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毫无人性,杀人放火,邪恶滔天。据不完全统计,陕甘宁边区人民损失粮食、衣物等达细粮二百一十余万石,农具三十余万件,牛、马、驴、骡六万余头,猪、羊、鸡等数不胜计;被杀害群众四千余人;所有农村纺织、运输以及合作事业,几乎全部停顿;所有公营企业及各种经济、文化建设,多遭破坏;曾有三百六十多万亩土地,因敌扰害而荒芜;五十万亩青苗被毁;普遍田禾未能及时耕种,加以部分地区灾荒严重,农产减少共有二百余万市石(较一九四六年减少一半),致使数达四十余万人民,陷于饥饿疾病状态。晋绥人民,除遭阎、付等匪军扰害外,一九四七年亦有四十六万人口的地区,因遭天灾而收成极少或毫无收成,一百九十万人口的地区普遍欠收。凡此种种,曾使我们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但经我全体军民艰苦奋斗,克服了种种困难,并在各方面获得了重大胜利和不少成绩。
在支援前线方面:我们曾经用最大力量,进行了全面动员。总计一年来动员与组织了××××名青壮年参加主力军与地方兵团,×××名逃亡战士归队,××××地方部队编为正规军者计有两个纵队部,六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两个步兵团,各边沿区积极展开游击战争,牵制困扰敌人,并在战争中普遍得到了发展与巩固,据不完全统计,动员参战民工达三千五百余万个,畜工一千二百三十万个,车工五十万个(每一车工,有一车、二人、三畜),某些战区及沿大路地区,每个劳、畜力平均服务在两月以上,(给烈军属代耕、修路等,尚未计入)。动员广大妇女群众,参加缝制被服、军鞋看护伤病员等工作,仅做军鞋一项,即达一百二十万双。全年征收公粮米、麦二百四十万余市石,公草一亿二十余万斤。实行财政统筹统支,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在困难的条件下,保证了前方军费、被服、弹药等供给,总数约占陕甘宁、晋绥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注意了改进优待烈、军属工作,仅陕甘宁边区烈、军属七万五千七百余户,三十四万多人中,即有八万多人受到代耕或柴、粮帮助,部分已逐渐建立家务,走向生产自给。安置荣军七千多人。各后方医院不断注意改进治疗工作,大量制造医药,特别制造了破伤风血清,使后方医院接收的重伤员死亡率减少至百分之二点五。此外,随着战争的发展,曾抽派二千多名干部随军服务,以加强支前与新区工作。这些任务的完成,是保障军事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完成上述任务中,曾获得了不少经验,创造了许多模范事迹,如在参军运动中,采取思想与政治动员,发动群众,民主讨论,并号召干部、共产党员带头等方法,比过去有很大改进。晋绥许多地区群众,在干部、党员带头影响下,翻身农民纷纷自动报名,到处出现了母送子、妻送夫,兄弟争先入伍等生动事例。在战勤工作中,用发动群众,民主讨论,合理负担,计工算账,解决家庭困难,民主管理,干部带头,积极分子作核心,以及加强政治教育,注意照顾其生活,表扬立功等方法,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认识和积极性。如子洲、洛川、兴县等地的担架运输人员,在火线上抢运伤员、物资,奋不顾身,光荣完成任务。在发展游击战争中,坚决执行了依靠群众,团结与组织群众的方针,如西府宁泰游击队,由于积极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利益,注重群众工作,获得群众热烈拥护,曾突破敌人的不断“围剿”,并迅速壮大自己。多数地区注意生产与战勤结合,男子参战出征,组织妇女生产。广大人民在严重灾荒下,宁愿自己忍饥受饿,节衣缩食,供应前方。军民协力,终于赢得战争胜利前进。
与支援前线的同时,进行了巨大的生产救灾工作。去年一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即明确指示:“动员一切力量和灾荒作斗争,是当前最严重最紧急的任务,与支援战争、土改改革同等重要。在灾荒地区,则是救灾第一。”同时明确规定了生产救灾的方针,以组织与发挥群众力量,进行生产,团结互助,自救救人为主,辅之以政府协助救济。
在此方针下,普遍进行了思想与政治动员,号召并组织一切可能生产的力量到生产战线中来。春耕前即停止了土改,迅速纠正土改工作中的一些偏向,宣布了鼓励生产发家,劳动致富的政策。利用农闲,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责成各地贸易公司、银行、工合、合作社,协助各级政府,大力组织各种副业生产,如纺织、运输、熬硝、制磺等。号召群众合作互助,并发放贷款三百亿元,贷花一百余万斤,扶助各种副业生产之进行。仅据陕甘宁边区统计,由各种副业生产收入换进的粮食达二十三万余市石,部分解决了春耕中的口粮、种籽问题,使大量耕地面积得以恢复。普遍组织群众多种瓜菜早粮,广泛号召群众变工互肋,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困难。仅陕甘宁边区不完全统计,经政府调剂农具达三万余件,种籽七千多市石,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劳畜力参加变工,近半数青壮年妇女上山生产,使大部土地及时下种,奠定了战胜灾荒的根本基础。为急救灾民食粮,普遍发动群众互济互助。并号召将土改中得到的粮食财物,用于救灾。计陕甘宁边区群众互济粮食达五万市石,土改财物用于救灾的二万五千余市石(已经分配的衣物、粮食、银钱共计),晋绥土改中获得粮食廿万市石,银洋二百廿万元,银子十二万七千两,金子五百余两,大部分用于救灾。同时号召机关部队厉行节约,缩减开支,减低生活标准,以减轻人民负担。后方机关部队共捐助灾民粮食一万市石,衣物九千余件,前方部队虽在繁重紧张的战争任务下,仍不辞劳苦,自己磨面,省粮救灾。许多伤病员亦无不节衣缩食,救济灾民,高度的表现了军民的友爱团结。各地贸易公司用平粜、贷放等方法,帮助解决粮食达十九万市石。东北曾捐助巨款,华东曾发起运动救济边区灾荒,特别是太岳兄弟解放区的政府和人民曾经尽了很大努力,冒寒风大雪,跋涉千里,为陕甘宁边区灾民运送粮食九万三千四百余石。对此,边区人民特深致感激。此外,曾组织四万三千多灾民,移到陇东、延属、晋绥等非灾区,多数已由当地政府、群众适当安置,从事生产。与救灾同时,进行扑灭疾病工作。当时,仅陕甘宁部分灾区即有十余万群众染患疾病,政府除动员各地中西医参加治疗外,并先后派十二个医疗队下乡抢治,遏止了疫病蔓延。
这些工作的结果,就基本上渡过了灾荒,使陕甘宁、晋绥八十六万灾民得庆更生,从而使支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种建设亦获得了恢复与发展的条件,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与加强了边区人民的政治认识与互相团结。
在恢复与发展生产方面:陕甘宁老区的农业,已恢复至四六年的百分之七十。耕畜在战争中减少百分之三十,刻已恢复至百分之八十。羊畜,战争中减少百分之五十七,刻约恢复到百分之六十。棉花恢复百分之五十左右。晋西北去年丰收,耕地面积和产量较四六年尚有增加。黄龙晋南新区的农业生产亦大部恢复。总计,陕甘宁、晋绥,现有耕地五千余万亩,去年产粮约达一千四百余万市石,产棉约二千五百万斤,公营企业中的军事工业有很大发展,总产量达四七年的百分之二百五十。其他工业,因遭敌人破坏甚大,尚未全部恢复。陕甘宁方面,煤油、火柴、肥皂、造纸、农具等厂,已初步恢复,产量逐渐达四六年水平。晋南、临汾解放后,在改进技术发扬工人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方针下,迅速恢复电力、自来水、纺织、面粉等厂的生产,成绩良好。民间工业中,陕甘宁老区的纺织,约恢复至四六年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小盐、造纸,已基本恢复。煤、皮毛等,约达四六年的百分之五十上下。熬硝略有发展。晋绥老区的硝、硫磺、铁矿业,皆较四六年发展。山阴盐产,超过了抗日战争前的水平。煤产大部恢复至四六年水平。纺织,因华北布匹输入,有些缩小。商业与内部市场,经政府免除四八年营业税,及贸易公司、银行稳定金融、掌握物价、调剂供需、推销土产等方针下,亦在逐渐恢复中。交通运输大部恢复,主要的公路,均初步修建通车。合作社在数量上达四六年的一半以上,在生产救灾中,起了不少作用。战争以来并出现了如王贺有、稍园梁等适合分散农村经济,由群众自愿组合,为群众所欢迎的小型合作社,值得推广。
在文教方面:新老区教育均已部分恢复。计小学恢复六千九百卅余处,学生卅一万二千余人;中学、师范廿七处,学生八千余人;另有延安大学,军政大学,工业、财经、艺术、行政等专科学校,学生约三千余人。此外,各地设有干部学校十余处,学员约三千人,新区学校,在我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方针下,成绩很大,已有五千多知识分子,参加了学习及各项建设工作。社会教育主要是办冬学、黑板报、识字组,恢复民教馆等工作,并注意了旧剧团的改造和新戏团的培养与提高。
在公安方面:除在恢复区与解放区积极恢复与建立地方公安组织及必要的治安制度外,并慎重地根据“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方针,进行了处理敌伪分子的工作,从而教育了广大群众及其本人。此外,协同地方部队,瓦解肃清歼灭土匪,争取逃亡分子,并查获苦干暗藏的特务破坏分子,使社会秩序很快恢复安定。司法工作,主要是健全机构,和建立必要的制度,加强犯人管理,并采“法官下乡,就地审判”方法,处理民刑案件。
在少数民族工作方面,一年来亦有相当成绩。帮助建立与扩大了伊盟支队,回民游击队等武装,并帮助解放了伊盟准格尔旗十余万人口,建立了十个达庆(等于区)的蒙民自治政府。
特别应该提出的是,陕甘宁、晋绥老区半老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历史任务,封建剥削已被最后肃清,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力的束缚已被解放,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从而使支援前线,恢复与发展各种建设,有了巩固的基础。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充分发动了农村劳动群众,普遍建立农会,晋绥并普遍建立村区人民代表会及其委员会,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主政权形式。运动中绝大部分干部,受到教育和锻炼,并培养了大批干部和积极分子。去年秋冬以来,多数地区实行确定地权、登记土地的工作,并结合进行乡选,以发扬民主,加强团结,提高乡村政权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领导生产与支前工作获得很大成绩。一年来各地并比较认真地组织干部学习,注意干部的培养和提高,收效颇大。
与恢复老区的同时,初步发动了新区群众,摧毁了保甲机构,建立了民主政权,肃清了反动武装,安定了社会秩序。实行了合理负担政策,完成了重大支前任务;并使经济建设及文化教育事业得到部分恢复,目前正在普遍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整顿政权等工作。
以上,就是一年来工作中的主要收获。
获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共中央毛主席、西北局、晋绥分局的正确领导,西北人民解放军英勇歼敌,胜利前进,广大群众经过土改与战争锻炼及长期教育,提高了觉悟,在支援前线、生产救灾等工作中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伟大的力量,以及陕甘宁、晋绥两边区的统一和各级干部积极努力执行任务的结果。此外,全国各战场的胜利配合,以及华北东北等兄弟解放区的帮助,对我们的战胜敌人与克服灾荒,亦有重大作用。
但必须指出:我们在进行各项工作中,还有许多缺点甚至错误。如在支前工作中,供应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前方的需要,且有很大的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生产救灾工作中,某些地区有事前漠视灾情,待灾情发展至严重程度,就惊慌失措,有的则采取单纯救济,放松生产与救灾结合及组织群众互助互济的根本方面,甚至有积压或挪用赈粮,徇私舞弊等情况发生;对防疫工作,注意不够,致使一些人病饿而死,产生这些缺点甚至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一、各级政府的领导工作中,还缺乏高度的统一和自觉的纪律性,组织上还有无政府无纪律倾向,没有完全把过去那种分散的单纯的游击主义习气去掉,因之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发展的形势和繁重的工作需要。
二、许多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还未能完全克服经验主义的倾向,习惯于“老一套”,往往喜欢按狭隘的片面的经验办事,而不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等情况的变化。不善于全盘分析总结工作,不善于发现新问题,接受新经验及时解决问题。工作往往陷于被动,缺乏朝气。因此不仅影响政令之贯彻,且十分有害于今后新情况下各种工作之开展。
三、各级干部中,尚有很多人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官僚主义作风,不能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不能按多数群众的意见解决问题,强迫命令,粗枝大叶等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相当严重。对上级的指示命令,还未能完全严肃认真的研究、执行;甚至疲踏懒散,敷衍了事,对于工作的进展,危害很大。
上述缺点、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未能迅速纠正、克服,是由于多数干部理论水平很低,政策观点不足所致。而领导上,对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工作做的很不够,则应负主要责任。今后必须切实注意改进。
二、一九四九年的工作任务
根据毛主席“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指示,今后—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全力支援前线,加紧领导生产,继续提高行政纪律,坚决消灭蒋、胡、阎、马匪军,争取大西北的早日解放。在此总任务下,根据目前胜利发展的形势,陕甘宁、晋西北和晋南绝大部分地区已获得巩固安定的环境,各解放区已完全连成一片,老区半老区已完成土改,新区群众已初步发动等条件,提出今后政权工作任务为:
第一,继续动员人力物力、财力,更有力的支援前线。为此,必须继续壮大和巩固部队,在可能扩兵的地区,争取今年完成扩兵××的任务,并认真进行归队工作。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讲清全国即将胜利的形势和任务,继续发扬解放区群众英勇奋斗的精神,积极参战,把革命进行到底。反对因胜利而松懈战斗努力的现象以及和平享乐、苟且偷安的思想。以此打通干部与群众思想,造成参军归队的热潮,并吸收过去的经验,如干部带头,民主讨论,具体解决烈、军属的困难等办法推进工作。严格纠正敷衍塞责,徇私包庇等对革命不负责任的态度。认真的发动群众,展开群众性的参军与反逃亡运动,以巩固部队,加强战斗力量。贯彻执行“保障战争需要,公平合理,照顾生产的战勤动员原则”。新区实行劳财共负,老区实行按劳负担同时须照顾贫苦的战勤负担政策,并用统一计算,劳勤结合的战勤动员办法,做到公平合理。后方大量军需品的经常转运,可开始试办并逐渐实行由兵站出资雇用,或组织合作运输,按站包运等办法,沿大路伤病员及物资的转运,实行由全县或全区群众合理负担,或采取组织公用牲口专运等办法求得妥善解决。认真推广模范担架队、运输队的经验,发动群众,确实解决随军民工家庭的生活与生产中的困难,使之安心服务。各地战勤动员中,必须十分爱护民力,避免浪费,做到战勤动员与生产很好的结合。贯彻执行优待烈、军属条例及抚恤条例,坚持加强政治教育,并帮助建立家务,生产自给的方针。对于贫苦烈、军属,应发动群众,逐户研究讨论,予以包耕、帮工或物资帮助,并于春耕前评定,保证施行。切实加强荣军的教养安置工作,增设荣军学校,及时组织出院之荣军参加工作或适当安置。统一规定抚恤待遇标准,并切实执行。
为了保证战时供给,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工作,大力开源节流,组织后方机关生产,贯彻统筹统支的原则,克服地方主义与本位主义的倾向,认真执行审计、会计及粮食支付保管等制度。注意培养财政干部,克服财政困难,以保障战争供给。各种公路交通,亦必须经常主义修复与保证,以利支前运输。
第二,为了进一步加强支前力量,适当的改善人民生活,奠定民主建设的物质基础,必须响应毛主席“生产长一寸”的号召。加紧恢复与发展生产,并注意救灾防荒;这是争取胜利最基本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应该根据目前的环境、条件、注意全部与局部,城市与农村,农业品与工业品之联系;使一切生产计划,能够切合实际需要,并适应发展前途。在领导上,应该把发展农业生产与发展工业,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又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重心,使各种生产从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在农业生产方面,务须努力增产粮食,四九年求达每亩平均增产细粮二市升,全边区增产一百万市石。同时要注意工业原料,棉、麻等之发展。特别应注意扩大与提高棉花的产量。对于西北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之牧畜业,应尽量予以保护与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益之农村副业,如纺织、运输、家畜、养蜂、养蚕以及采药材等,亦应奖励发展。为达此目的,就要坚决贯彻有关发展生产的政策:(一)继续确定地权,保障土改后各阶级的财产私有权不受侵犯,并允许其土地自由买卖与典当。(二)贯彻执行土改后按通常产量比例征收农业税的负担政策。贯彻执行合理公平的战勤负担政策。(三)实行奖励生产发家,劳动致富的政策,制定奖励生产的办法,认真注意改造二流子,并奖励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四)发放生产贷款,扶助贫苦农民发展生产。但贷款的方针,必须是放给劳动人民,为解决生产资料,创造生产条件,以达与国计民生有益之目的。同时注意有计划、有重点、有借有还。反对平均分配,及恩赐救济观点。(五)按照自愿结合,等价交换,计划领导民主监督的原则,认真组织农村人民的合作互助,这是把农村中个体经济引向集体经济的基本道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向劳动的旧地主、富农,亦可参加农民的合作互助。在目前农村人力、畜力、生产资料缺乏的情况下,这种合作互助就更加需要。(六)提倡农民间非高利贷的自由借贷,利息由双方自行商定。允许雇佣劳动的继续存在,允许特定条件下的租佃关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七)有计划的,有条件的进行移民,贯彻执行优待移难民的条例。(八)保护牲畜,奖励繁殖,禁止宰杀能够生育的耕牛。
执行正确的政策,还必须有切合实际的具体办法。增产的主要办法是:(一)精耕细作,主要为改良农作法,多耕多锄,保持水土,改良土质,积肥沤粪,改良品种,防治害虫及其他灾害等。(二)大量恢复与兴修小块水地,并有计划的兴修大型水利。(三)适当的恢复与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畜牧的办法,主要依靠组织繁殖,并在可能条件下争取购入一部分。各地应注意奖励民间“拉公子”、成立配种站,扶助与提高兽医工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的培养与改良牧场。各地贸易机关亦应切实帮助组织皮毛等出口。在封建束缚已经解除,农民生产情绪已经提高的条件下,只要干部努力,加强领导,是完全有足够条件完成上述任务的。
在工业方面:公营工业中的军事工业,由军事部门管理,继续加以发展,以保证战争的需要。其他工业应视环境、条件、供需等情况,有计划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企业化。加强培养与领导工业干部,并注意资源调查。对于民间工业,必须有计划、有远见的加以领导,使今天的需要与明天的发展结合起来,克服盲目与自流现象。一切有发展条件与前途为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工业,都必须采取保护与奖励的方针。一般商品性的手工业生产,其有条件与发展前途者,应领导其不断改良技术,提高质量。其无发展条件者,应适当的领导改业或转为农村家庭副业,一切副业性的手工业生产,则应普遍领导与扶助其发展,以富裕国民经济。一般手工业作坊,应配合农业生产之发展和需要,加以领导、扶助。其他工矿业,如盐、煤、磺、碱等,应视资源与需要,加以发展。
合作事业,必须认真确实加以领导与发展。以建立国家经济对于小生产者的联系与领导,减少商人对于农民的中间剥削。尽可能的供给农民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公道的收买和推销农民生产品,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发展各种农村副业。这种合作社,必须是群众自愿组织的,适应于各地不同情况与不同需要。必须防止包办代替、强迫命令,并纠正自流放任的偏向。
目前各地必须立即动员干部和群众,展开生产运动,严格纠正某些干部,把领导生产当作“软任务”而放弃领导,或不重视领导的思想。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工作的干部,必须至少拿出一半以上的时间,去组织与指导生产事业。广泛深入的在群众中进行动员,打破群众对于发展生产的一切顾虑,制定切实的生产计划,具体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困难,把一切可能生产的力量,组织到生产大军中来。展开生产竞赛,在讲求实际不务虚名的原则下,推广劳模运动。很好的总结与学习历年生产中的经验,好的加以推广,错误的不再重犯。在灾荒尚未解除地区,采取去年生产救灾的方针与办法,充分利用其经验,加紧生产,战胜灾荒。同时注意把生产工作与支前工作很好的配合。其它,乡选与土地登记,评定产量等工作,在不违农时的条件下,配合进行。
第三,在土地问题尚未解决的新区,应贯彻以反封建为主的发动群众的方针。必须普遍深入的进行减租减息、反恶霸、反特务、反不公等及社会改革的斗争。注意减租后的保佃,并适当的将公地、庙地调剂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在具备土地改革条件的地区,并可逐步进行土改。但必须防止急性冒险的毛病,把群众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目前新区敌伪政权虽被摧毁,民主政权虽已建立,但政权中仍有不少坏分子混入,应在发动群众过程中,加以改造。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整顿战勤,合理负担,不违农时,领导与组织群众恢复与发展生产。并筹划召开县临时人民代表会,成立临时县人民政府委员会,以造成更有力的支援战争与民主建设的基础。
第四,由于形势的胜利发展,必须积极准备进入新解放区,特别是新解放的大中城市的接管工作。为此,必须准备大批各种工作干部,切实办好各级干部学校,有计划的进行并做好在职干部的教育工作,提高其政治觉悟与政策观点,有组织的研究新区特别是各种城市政策,了解熟悉国民党统治区特别是西北各大城市的一切情形。使他们能熟悉情况,掌握政策,分配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同时,应筹划各项接收工作的具体办法,以便进入新解放的城市后,顺利进行工作。
第五,努力恢复与发展文教事业,大量争取与培养知识分子,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以适应当前的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为此,就要进一步恢复与整顿老区学校,改造与发展新区学校。暂定学制:小学为四二制,初中为三年,高中以上专科学校,视干部需要情况,适当缩短年限。注意解决师资问题,改造师范教育,积极解决课本问题,纠正干部中忽视教育工作的思想。加强社会教育,以反对封建残余及防疫卫生为主要内容。必须教育群众,提高觉悟,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重男轻女、缠足、早婚、买卖婚姻等封建习惯,破除迷信观点,广泛进行防疫卫生宣传,并配合生产运动,开展农村清洁卫生运动。一切农村工作者,都必须把反封建残余与防疫当作经常的重要任务。所有机关学校,均须注意领导群众卫生防疫工作,并尽量吸收民间中西医务人员,参加这一运动,以减少人民疾病死亡。
第六,加强保卫工作。坚决和一切暗藏的和公开的反革命分子进行斗争。特别防止敌人垂危时的一切暗害破坏行为。进一步改进司法工作,研究司法经验,加强培养司法干部,健全司法组织,提倡法官下乡,就地审判,并与民间调解结合起来,同时研究制定必要的地方性法律。
第七,民族问题在西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后必须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注重加强这一工作的研究和领导。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的自治自决权,从各方面帮助少数民族求得解放与发展。
第八,整顿与健全各级政权,今秋在老区半老区进行民主改选,成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及政府委员会。在改选中,必须认真发扬民主检查工作,罢免不称职的坏干部,选出一批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分子参加政府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为保证上述各项任务的完成,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统一性和纪律性,贯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深入地检查各种工作执行的情形,随时加以具体切实的指导,并按期总结工作经验,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坚决纠正干部中那些严重危害工作的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官僚主义作风,以及无政府无纪律倾向。为达此目的,就必须认真组织县级以上的在职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与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克服经验主义;同时注意一般在职干部的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以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策观点与文化水平。各级领导者,必须把组织学习,加强干部教育,摆在领导工作的首要地位,一切干部必须把学习文化、理论、政策,以及业务知识等当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任务去执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把握的完成日益加重的任务。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三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