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党中央毛泽东在瓦窑堡
瓦窑堡与她的缘分—回忆中央医院在子长的前后
张海华
1992年10月12日—14日,受同仁所邀,我在西安参加了原中央医院和第一后方医院史的研讨会,勾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当处的动人情景历历醒目。
瓦窑堡,这座古老的城池,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为我党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一是谢子长、刘志丹等革命先驱,历经艰险,创建了陕甘宁红色革命根据地;二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党中央、毛主席于1935年11月到达瓦窑堡,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杰作;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次年6月,迫于东北军、张云衢进攻,党中央及毛主席为保存实力,主动撤离瓦窑堡;三是1947年3月,胡宗南侵犯延安、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毛主席曾在子长县王家坪、任家山、石家湾留宿;四是英雄的瓦窑堡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党早在井岗山时期,就很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组建了瑞金红色医院。长征开始后,医院随中央及红军北上,于35年11月到达子长,医院住水沟坪、芽坪一带。瓦窑堡城内的张兆生等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了医疗工作。
1936年12月,我党回占延安,于次年成立了中央边区医院。而后,随着事业的发展,革命的需要,人才的汇集,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切关怀下,又于1939年11月7日,在延安李家湾成立了中央医院。
中央医院一组建,首先重视了培养人才,先后举办了八期医护人员训练班,许多陕北儿女得到了薰陶。1946年8月,17名子长中学的学生,立志报孝祖国,应招报名,到延安参加了医护七班,子长籍的有我(时年15岁)和路发让(路家寺人,曾任陕西省纺织职工医院院长,已离休)、张白拴(张家峁子人,曾任甘肃平凉地区中医院院长,已离休)、王保明(瓦窑堡镇人,曾任县百货公司会计,已离休)、王延新(瓦窑堡镇人)等五人。在延安,我们在党中央、毛主席身边学习,精神上受到了很大鼓舞,曾亲眼目睹,亲耳倾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坚定了终生从事医务工作的决心;在吕雪梅等有造诣的专家诱导下,增长了才干,掌握了许多战伤急救、疾病医治技术……。
1946年,蒋介石出于反共目的,命胡宗南部进犯红色摇篮——延安。刹时,大兵压境,硝烟迷漫。中央医院奉党中央、毛主席之令,除留少数坚守延安外,大部分人员由刘潍(清涧人,时为中央医院协理员兼护理部指导员)、陈岘(河北人,时为总务处副处长)带领,徒步向子长的湫峪沟转移。
到湫峪沟,一律借住民房,院部住湫峪沟,小儿科住马家坪,家属和带小孩的女同志住花岩坪。在湫峪沟,当时设有门诊、住院机构,开始收治住院门诊病人,对群众看病,从不收费,一律免费,当时人来人往,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胜似赶会一样,充分显示了鱼水之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慰。记得瓦窑堡镇的白宝善得了急性兰胃炎,就在这里作了手术。群众当时称之为换肠子,其实是切除。
1947年2月初,胡宗南部占领延安,中央医院奉命改为重伤医院,番号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第一后方医院,院长李炳之(河南汲县人,1940年11月来延)。3月,驻湫峪沟的同志,大部跟总院调往前线,剩下体弱有病和带小孩的女同志、家属、小孩组成家属队,由刘潍、陈岘带少数工作人员护送、前往山西、大部物资、药材也随之转移到山西。
我跟大队,由湫峪沟出发,途经永坪、蟠龙、转移到榆树峁。为适应战地需要,根据上级成立医疗所的命令,于3月l8日先组建了三、四所。院部住李家砭;三所住上白家坪,所长李寒(河南人),主治医生李冰;四所住榆树峁,副所长刘长山,主治医生吴埃。青化砭战役打响后,我院接收了30多名伤员,而后,四所直接受前总指挥所管,担负了随军医疗任务。后组建的一所,所长陈岘,主治医生张羽,和院部及三所向子长县的李家岔转移。
1947年4月3日,胡宗南部占领瓦窑堡,中央医院由李家岔转移到石灰岔一带,一所随院部,我们三所(此时,我是护士长)住二郎山一带,后听院部的同志讲:先有子长中学职业班学生杨炎天等在班主任白施彩、教导主任刘健、教员丁为辰(后为一所连教导员)带领下来医院参加护理工作;后有子长中学战地服务团何风午等一行18人到医院,其中胡锋(又名振荣,安定镇人,原子长县汽车站站长,已离休)分配在我一起当护士;吴培基(吴家寨子人,已离休)、白克在一所当护士。
4月13日,羊马河战役中的520名伤员先后入院,我所的手术室设在柏山寺,伤员住在周围数十个村庄。由于工作人员有限,平时靠地方政府组织群众护理和照管伙食,主治医生李冰经常带员负责巡回检查诊治。
4月21日,在杜渠组建了二所,所长赵炎,主治医生吴埃。路发让(时为护士长)、何风午(离职时为第四军大政治处处长)、营志纯(瓦窑堡镇人,离休前为纺织职工医院化验室主任)系为化验员,李志诚(路家寺人),都在二所工作。院部还将国际公谊服务会医疗队划给二所,内有英国的叶彼得,许岩礼和太太;新西兰的葛礼馥;加拿大的戴杰克;美国的斯坦莉·米先生。
5月2—4日,我军强攻蟠龙,我院又陆续接收伤员980多名。
在陕北三战三捷战役中,听说中央医院收治的伤员中,一有青化砭战役活捉敌旅长李纪云的战斗英雄——尹玉芬,他是脚跟骨粉骨折,腹部受伤,结肠受阻,由周泽胎(四川江津人,留德学生,1945年6月来延安,时为中央医院医务主任)亲自作于钱氏小肠造漏术,经过精心护理,痊愈出院;二有永坪伏击战中受伤的张树芝团长,他右肩胛部贯通枪伤,锁骨下动脉和神经损伤,进行了血管结扎和神经吻合术,转危为安,功能逐渐恢复,出院后,张曾给医院来信说:“你们是我的救星,把我从死亡中救活,使我今天还能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
医院在李家岔期间,除了医治伤员外,也没有忘记替群众解除痛苦,每到一处,每逢群众登门求医。我院所有医务人员,总是热情而负责地为老乡看病;尽管医院立有明规,但群众仍然要把鸡蛋、瓜籽等物拿来给我们送。在那里,我们的生活很艰苦,除伤员住民房外,工作人员大部分住的是草窑,下铺麦草,上盖草帘,吃的高粱米、黑豆饭,十天八天改善一次伙食。但对群众送东西,还是一律不收。有一次,一个小护士接收了老乡送的鸡蛋,被大小会批评了几天。那时的生活虽然苦,但一想到战场,一看到受伤的战士,觉得苦也算不了什么,都把心扑在诊治护理伤员上。
1947年5月下旬,敌军进攻安塞、志丹、医院奉命转移。中央医院院部及各所于5月25日前后,分别从子长驻地出发,带300多付担架(由子长民工担着),护送300多名伤员,途经石湾、马蹄沟等地,历时七天,行程400里,落脚在佳县螅蜊峪川的康家涧、李家圪台、任雷家沟一带。
从此,结束了中央医院与瓦窑堡的缘分。
张海华,本县张家峁则村人,十五岁(1946年8月)时参加革命,曾在中央医院、第一后方医院、四野总医院、鞍山钢铁厂医院、子长县医院、子长中学医务室工作,现为主任医师级别。
党中央毛泽东在瓦窑堡/郭杨全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