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党中央毛泽东在瓦窑堡
三厂回忆录
郭杨全
新中国军事鞋袜厂在瓦窑堡 李登光口述① 郭杨全整理
据我回忆:陕北军委鞋袜厂原在永坪镇。1935年11月,党中央及中央红军到达瓦窑堡后,陕北军委鞋袜厂与中央红军的鞋袜厂合并,更名为“新中国军事鞋袜厂”。我当时报名参加了鞋袜厂,才十五岁。
“新中国军事鞋袜厂”归中央军委供给部管辖。供给部部长叶志庄,副部长白如炳。我们鞋袜厂的厂长是苗兴旺(外地人,原在瓦窑堡开个体鞋铺,也是35年入厂的),文书叫霍学衡(绥德义合人),事务长叫王文焕(是俘张学良部的)。在鞋袜厂,延川人最多,咱们本县的有王顺义、史六娃、李锦秀、李炳录、高生富、吴松林、委志琴(女)及田广生的姐姐(名字记不清了)等。
鞋袜厂的主要任务是给部队做鞋袜,有三台织袜机。在做鞋上分打麻绳、裱袼褙、裁剪、纳帮、锥底、上鞋六道工序。每个工序编一个班。我是锥底三班班长,委志琴是女工班班长,高生富是青年干事。做鞋,每天可生产各种号码的200多双;织袜,一日三台机子织100多双。尽管生产的鞋袜数量有限,但在当时来说,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加上群众捐献,仍基本上解决了部队的需求。
鞋袜厂的工人是亦工亦兵,发配枪子。一方面负责生产鞋袜;另一方面又承担保卫供给部及工厂的安全。
鞋袜厂的待遇:除去吃穿,起初每人每月只给三角(边币)补贴,而后增至八元。那时待遇虽然很低,但谁都没有怨言,想的都是打倒反动派,建立人民政权,支援前方将士。
鞋袜厂厂址先在瓦窑堡南门陈国全院内,两个月后,随着人员的增加,迁移在甄家沟(今栾家坪乡所辖)任三盆院内。红军开始东征时,为了方便前方,又迁到延川县的冯家坪、段家圪塔、北岩沟等。
1936年,东北军王以哲部进攻陕甘宁边区,师张云衢进攻瓦窑堡,我们奉命于古历五月初三(阳历6月21日)从冯家坪动身,晚上住了齐家湾,初四住了安定的三十里铺,初五离开子长,途经安塞,最后住在吴旗县城(今县政府所住院内)。
① 注:李登光(乳名铁高),城郊河东人,老红军,现年七十四岁。
被服厂在瓦窑堡 李卓如口述 郭杨全整理
我叫李卓如,1919年古历2月25日出生在今冯家屯乡后桥,是老红军。
在谢子长,刘志丹闹红时,听说陕北军委组成后,在椿树砭(今安定镇所辖)建立了陕北军委被服厂,厂长是吴岱峰的伯叔兄弟。
1935年10月2日,瓦窑堡解放后,陕北军委被服厂由水晶沟迁到瓦窑堡南门党金芳院内。12月,毛泽东主席来到瓦窑堡,将中央军委被服厂与陕北军委被服厂合并。我和井治章、井阳春、史玉晶、井丕、马云亭等一起报名,参加了被服厂,当了学徒。
被服厂属中央军委供给部管,部长叶志庄、副部长白如炳。被服厂厂长叫葛吉功,指导员是黄永诚。初期,只有20多人,二、三台缝纫机,后来发展到四、五十人,七、八台缝纫机。1936年初,为了配合红军东征,我们被服厂迁到延川县的段家圪塔。到延川后,又吸收了一批男女青年,购进了一些机子,使被服厂在人员、机器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东征。
被服厂分两大组(班)。每组又有若干小组,各负责一种工序,我是裱糊衩斗的。
那时的被服厂,只管吃不挣钱,每月只给三角(边币)津贴,后来增至八元。
1936年夏,东北军进攻陕甘宁边区之际,我们厂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于古历5月初从段家圪塔动身转移,途经瓦窑堡,在栾家坪乡的强家湾住了几天,过了“端午”。而后,又到安塞县的杨家元子。
被服厂离开子长之后,在安塞县的杨家元子进行了分划,大队向保安(今志丹)转移,女工、病号留下,组织了一个分厂,有两台缝纫机,杨志芳(高岗妻)为厂长,我因年幼有病也留在分厂,人员不足十个,两台机子实行三班倒,每班可缝25套军服;另外就是缝缝补补。月后,我们又转移到安塞县的茶坊(距延安50里)。当被服厂的主厂在吴旗定居后,我们也跟随了大厂。
1937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被服厂也迁移在延安桥沟。
印刷厂在瓦窑堡 李崇贵口述 郭杨全整理
我叫李崇贵(乳名海全),祖籍寺湾乡李家滴哨。幼时,随父母到瓦窑堡近郊河东村外祖父门上就居。
1935年古历1O月,中央红军到达瓦窑堡之后,我(19岁)报名到中央印刷厂当工人。印刷厂属中央财政部所辖,部长是林伯渠,住在中盛店(原为沙姓所办,后由警备八团经营,主任是沙增亮)后院。印刷厂厂址在前院阳房内,厂长朱华明(长征干部)。毛主席的爱人贺志珍也住在我们一个院内。
印刷厂共有20多人(内五名长征过来的,每人有一把短枪),编两个组(油印组与石印组)四个班(油印三个班、石印一个班),一个打号码员。设备:有三部油印机、一部石印机。
我们印刷厂,每天工作八个多小时,三个班印块票、一个班印毛票,一日约印5000多元。由于纸张困难,所以多为布票,只有少量纸票。石印班一次可印l8元。所印的票币,交号码员统一打号后,交给中央人民银行(行址在中盛店外的门面里)发行。
印刷厂的工人,我至今能叫起姓名的有:号码员王棋,吴旗人,解放后曾在省农行、省财委任职;裁布班李生中,清涧县河口人;管理科长是栾家坪乡郭家坪的张宝才;子长工人还有冯家屯乡张家沟的冯廷贞和余家坪乡禾草沟的李咸阳。还有一个叫李步先,是从东北军中俘过来的。
那时,我们当工人不挣工资,只是给发补贴和奖励。我曾因评为先进工人,得了一套列宁服装。
印刷厂在瓦窑堡期间,完全是军事化行动。早上,要到“救世堂”(中央办事处住地)上操;晚上,要到中央办事处领口令。口令一般每日换一次,形势紧张时,也有一天变几次的情况。我们每天晚上都要轮流站岗放哨,一边保卫林伯渠部长及贺子珍同志的安全;另一边防止坏人破坏印刷厂设备。
1936年春,由于东北军和张云衢的进攻,我们奉命,于4月20日(古历)转移,先到安塞县的杨家元子村,5月5日(端阳节)又迁到志丹县城。
党中央毛泽东在瓦窑堡/郭杨全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