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8.2 妇好墓中的新疆玉
作者:王炳华
时代较此稍后,还有另一件必须引起足够注意的、可资说明新疆与中原地区久远联系的考古资料。1976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发掘了一座未经盗扰的殷王室墓葬。据墓内出土的甲骨文、铜器铭文可以肯定,墓主人是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其死亡、入葬年代可以明确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至公元前12世纪初,〔1〕也就是在距今3200年前后。在这座规模不算大的墓葬中,共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有玉器756件(少量残片未计),玉器占出土器物的39.2%。这批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优美,包括礼器、仪仗、日用器及大量装饰品。虽经埋葬三千多年后出土,多数玉器光泽依然晶莹鲜润,表现了当时在琢玉工艺、抛光技术方面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注意。
有关这批玉料的产地,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为取得比较可靠的结论,发掘者曾取各类标本三百多件送请北京市玉器厂、安阳市玉雕厂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进行鉴定。结论是除3件标本外,均属新疆玉。包括“青玉、白玉(内有极少量籽玉)、青白玉、墨玉、黄玉、糖玉等。其中大部分属青玉,白玉、青白玉很少,黄玉、墨玉糖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基本上都是新疆玉”〔2〕,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结论。
我们知道,商、殷王朝使用玉器的数量是十分巨大的。《逸周书·世俘解》称:“……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2〕(清王念孙校读为“凡武王俘商,得旧宝玉万四千”)证之以妇好墓,一次出土即达750多件,《逸周书》中有关殷王室大量用玉的记录,可能接近于真实。
商、殷王室大量用玉,而玉料又主要取之于新疆地区,这就再一次以有力的考古资料揭明了新疆与中原地区存在的经济联系。
先秦时期的文献如《管子》、《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对古代中原地区用玉,而且玉取自和田、昆仑有不少记录。但人们对这些记录,往往是疑信参半。现在有殷墟这批玉器出土,则可以肯定先秦时期关于内地用新疆玉的记录,去事实决不会太远。
早到新石器时代,内地不少遗址中即见用玉。可能与夏文化有关的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墓葬,玉器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由于玉石的温润光洁,历代统治阶级都以玉德自比,用玉风气有盛无衰,需玉数量也非常大。这一趋势直至清代不改。而新疆又是全国最主要的、也是玉质最好的一处软玉产地。在玉石东去中原的历史中,凝结着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密切、久远的经济联系。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228、114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228、114页。
〔3〕《逸周书》卷4。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