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8.3 阿拉沟中见战国丝绣
作者:王炳华
关于我国中原地区丝织物的西传是早就被注意的,并有不少学者就此写过文章。这里的介绍不多涉及文献,主要以考古资料中所见实物为主。
在1976—1978年期间,配合南疆铁路工程,作者曾在吐鲁番盆地西缘、天山阿拉沟东口、鱼儿沟车站地段,主持、参与了一大批古代墓葬的发掘清理工作。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点。墓葬主人主要经营畜牧业,饲养羊、骡、马,衣着材料是各式毛织物,墓内出土的多量彩陶器很有特点。综合分析出土文物特征,结合有关14C测定资料,可知墓地延续了相当一个历史阶段,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晚到汉。〔1〕
测定为春秋阶段的第28号墓(14C测定结论为距今2620±165年),其中出土了一件凤鸟纹刺绣。在长、宽均20多厘米的素色绢地上,用绿色丝线锁绣出凤鸟图案。由于原件已残破,图案形象已不完整,但残余部分仍可见到凤鸟的躯体、微曲的腿、爪(原物现在新疆博物馆陈列)。这件文物不论是丝绢本身,还是其上的凤鸟图案,很明显属于中原地区的产品,具有楚文化风格。
在测定为战国至汉代阶段的第30号墓中(测定数据一为距今2345±75年;又一为距今2090±95年),与大量具有战国阶段风格的野兽纹金、银、铜器共存,有一块规规整整的用黄粘上做成的方泥饼,边长15厘米、厚2.5厘米,原来用菱纹链式罗包裹。丝罗已朽,但因为粘土质地致密,菱纹罗痕迹却十分清晰地印存在粘土表面。其细密的组织,非丝莫属。这一印纹照片,曾刊布于《文物》1981年第1期图版捌:5。
与新疆地区邻境,今俄罗斯戈尔诺阿尔泰省乌拉干区巴泽雷克古墓葬,是世界知名的一处古代塞人文化遗址。在结论为公元前1000年中叶的这批墓葬中,出土了不少我国的丝绣织物。“某些巨墓中出土的中国织物,有用大量的捻股细丝才织成(每平方厘米为34×50支纱)的普通平纹织物。这些织物,有小块的,也有整幅的(铺盖在皮衣服的上面)”。“其中图案和制作技术最为特殊的,是巴泽雷克第3号墓出土的一块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块丝织物,1平方厘米为18×24支纱,由一经两纬织成。丝织物为1/3和3/1斜纹(即三下一上或三上一下的斜纹)”。“巴泽雷克第5号墓出土的茧绸,特别精致。这是一块鞍褥面,制作技术为平纹,1平方厘米为40×52支纱,宽约43厘米。上面的刺绣,是用彩色丝线以链环状的线脚绣成。刺绣主题——凤栖息于树上、凰飞翔于树间,形象是极其多样化的”。“它的富于表现力的形象和优美的色调,无疑的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品”。“发现有凤凰绣缎的墓葬”,主要可以根据西亚细亚出产的织物——羊毛绒毯和非常细密的羊毛织品,准确地断其为公元前5世纪的墓葬。根据这些资料,前苏联学者肯定“中国与苏联阿尔泰居民的最早关系是发生于公元前第一千年的中叶。”〔2〕
我们需要在这里附带说明的,一是前述阿拉沟第28号墓的凤鸟纹刺绣,其中的刺绣技法、凤鸟图案风格,与巴泽雷克古墓中所见凤鸟纹图案风格、刺绣技法是一致的。二是邻境的前苏联阿尔泰地区与我国中原地区的交往事实,也完全可以帮助我们考虑当日中原与新疆地区联系的实际。
阿拉沟并非古代通衢要道,也不是由比较大的绿洲构成的古代重要政治、经济中心。但就在这样比较偏僻的山区古墓葬中,同样见到了来自中原的菱纹罗、凤鸟纹刺绣,这个事实对于揭明春秋、战国时期丝织物已传到新疆并及于更多的地方,是有很大说服力的。
在这一背景下,再去认识印度文献记录,比如憍胝厘耶著的《治国安邦术》,其中提到“憍奢耶和产生在支那的成捆的丝”(据说憍胝厘耶是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月护大王的侍臣),亦即公元前4世纪中国丝已经去到印度,〔3〕就是完全不难理解的了。
〔1〕有关测定数据发表于《文物》,1978年第5期。
〔2〕[前苏联]C.N.鲁金科、潘孟陶译《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3〕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76~96页。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