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全文图书 > 再论周文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魍魉世界的真实写照——谈周文的《烟苗季》
牛志安
    周文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的多产作家。虽然在白色恐怖中,他在上海从事左联的地下工作,仍出版了《父子之间》、《分》、《多产集》、《爱》等短篇小说集。1936年到1937年间又完成了中篇小说《在白森镇》和长篇小说《烟苗季》的创作。
  《烟苗季》约十四、五万字,成书于1937年5月末,初版是1938年10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发行。
  作品的时代背景是1924年到1926年的北洋军阀时代,地点是边荒一隅的四川。小说中写的故事是军阀之间的派系倾轧。反目角斗。军阀混战,在中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混沌而愚昧的时代。在这混乱的年头,“有枪便是草中王”,“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们宰割着中国富庶的疆土,鱼肉着倍遭涂炭的百姓。特别是在边省称霸的统治者们,就更有许多荒唐的行径。他们无休止地割据地盘,扩充实力,走私鸦片,搜刮民膏,把中国变成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地狱。《烟苗季》中所展示的场景,正是这个魍魉世界的真实写照。
  故事开端在“烟苗季”即将来临,“禁烟委员”的肥缺就要委任之际。为要扩充实力,新成立一个补充团,团长的人选也将要揭晓。围绕着这两个引人垂涎的官位,矛盾双方勾心斗角,明争暗逐。矛盾一方是旅长,他战胜了劲敌“江防军”,夺回了防区,以胜利者自居;另一方是参谋长,他野心勃勃,私通“江防军,网罗亲信,与旅长抗衡。他们的上级司令官,也把旅长当成心腹之患,怕他羽翼丰满,不听调遣。故而,司令官利用老同学的关系,通过钱秘书,遥控参谋长,削弱旅长的实力。就这样,作品中展开了旅长与参谋长之间的暗斗,以及他们党羽之间的角逐。矛盾双方两军对垒,势均力敌。旅长一方有妻舅陈监印官,妻表舅赵军需官,同乡张副官等等。这些人,有的依赖旅长的姨太太吹风,有的靠和旅长私交,都想有所攫取。参谋长手下有李参谋,拜把兄弟周团长,会说洋话的沈军医官,学生孙连长和刘连长,他们一个一个也都有所企寄。
  双方欲火越烧越旺,矛盾越演越烈,最后导致火拼。旅长下令全城戒严,包抄参谋长的公馆;参谋长也早有准备,剑拔弩张,一场血肉厮杀就要开场,小说就此打住,矛盾的高潮也就是全书的结尾,血战成了《烟苗季》以外的故事。
  军阀混战,在中国有历史渊源。封建帝王长期统治,争权夺位屡见不鲜,分割火拼的局面时有发生。但发展到民国时期,军阀们也带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他们或依附于洋人,或妥协于侵略者。媚外压内,学会了不少洋把戏。就连他们本人,也成了“土洋结合”式的人物。他们用剥削百姓、克扣军饷得来的大量银钱,置田产、买房屋、吸鸦片、娶姨太太,也学会了到大商号承办“庶务”,到银行吃利息。在军队里以大压小,以强凌弱,士兵们受着残酷的奴役和压榨。
  《烟苗季》写的是四川,实则是民国期间军阀大乱天下的缩影。号称“天府之国”的百姓,尚在死亡线上挣扎,连年遭受战乱的蹂躏。对于整个中国,读者“可见一斑”了。
  作者在《烟苗季》后记中说:“这里面所创造的一些人物,据在我十年前的经验的提示,是曾经有过的;自那时以后,似乎也不见得已经没有。那么,画它下来,保存一点历史的真实,想来并非全无意义。”
  “保存一点历史的真实”,是作者的一个重要贡献。它使人们,特别是对已越过黑暗,生活在光明中国的现代读者,还能清晰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丑陋。作者在艺术画廊里为我们留下了军阀们愚蛮暴戾、贪婪的形象。摄影般的技艺留下了二十年代血腥社会的底片,这铁一般的见证,在今天,还是有它的历史认识价值。
  《烟苗季》的思想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出现在三十年代中国的文坛上,就当时的现实意义看,更有时代的针对性。读者从这些旧式军阀推导出他们的同类——蒋介石等新军阀。从新军阀身上,既可以看到他们“先师”的影子,又可以看出他们却比旧式的军阀“高明”和“进步”。
  茅盾先生精辟的独到之见,正讲明了它的深刻意义:“其实以我看来,象《烟苗季》和《在白森镇》所写的那种丑恶,亦何尝只限于那‘边荒一隅’不过是形式略有变换而已;至于那样的‘人物’既然是封建社会的道地产物,则希冀其没有,十年的时间似乎也太短,更何况十年的时间所加于这社会本质上的政变只是零呢!我相信那样的人物现在尚未成为‘历史的’,不过换过一件外套罢了。”(茅盾《〈烟苗季〉和〈白森镇〉》)
  作者在谈到自己的创作原则时说:“一个忠于现实的作者所应该遵守的一个创作铁则;就是:应该写他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和人物;那么,那些生活和人物,我既然比较地熟悉,把它采取下来,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想来是可以的吧?”作者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不去杜撰耸人听闻的故事,也不去臆造离奇的情节,而是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自己熟稔的人和事。作者在川康边境的军阀队伍里生活过,《烟苗季》里的故事正是他熟悉的题材。而且他刻意求新,对人们熟知的事情进行了深入地挖掘。《烟苗季》的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他通过区区旅长和参谋长的权斗,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鞭挞了军阀的祸国殃民。
  作品中没有从正面写战场上血肉横飞的厮杀,而是把场景安排在旅部、公馆和客厅。因此,作者也就更多地注重氛围的渲染,人物典型的塑造。
  旅长是一个草莽式的“英雄”。作为一个军人,作者突出了他能征善战的特点。从一个大老粗成为一旅之长,他是靠枪杆子拼出来的。同时,从另一方面也描写了他粗暴、凶狠、简单颟顸的性格特点。他常常事情原委还不清楚,就挥起手枪,“吧!——”“吧!——”地毙人。吴刚、秋香屈死在他的枪下,李参谋长在刹那间也被红着一双眼睛的旅长击毙。他让手下人给农民上酷刑,随便动手打士兵,把贴身的马弁当刺客,枉杀无辜。一个凶残、愚蠢、骄横、妄为的旧式军阀跃然纸上。
  参谋长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物。他阴险、狡诈、多疑,很会玩弄权术,与旅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对人人都提防,对人人都猜忌,对人人都利用的阴谋家。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也花费了不少笔墨。
  作者很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为特征,突现人物性格,如旅长愤怒时的挥拳、咬牙;参谋长疑虑时的踱步、皱眉;军医官紧张时把白手巾蒙在鼻尖上“*(左口右库)”的一声擤鼻子等,都富有个性特征。
  作品中氛围的渲染是成功的。浓厚的四川风物人情和乡土风味,作为典型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只寥寥几笔,就把气氛烘托出来。
  第三章写旅长在紧锣密鼓中登场,气氛紧张而火爆,颇有戏台上武将出场时众将官齐声呐喊,跑龙套的满台生风的威势:“前面的门槛那儿,首先跳进两条高大的黄洋狗,一进门就直向太太的腿前跑来,接着门槛那里,又跳进五、六条黄色和白黑花的洋狗来。跑得地板轰隆轰隆价响。围绕太太跑了一圈,就在窗边分散开来了,站在,抖着舌条,望着前面。前面,旅长在天井那儿出现了。他的背后簇拥着十几个背着盒子炮的弁兵……”好一个土洋结合的军阀派头。
  周文小说的结构艺术是为人称道的。他特别重视民族欣赏习惯。因此他运用中国的传统手法,从头到尾叙述故事。作品只写了三天内发生的事,所反映的却是有社会典型意义的某一个侧面。作者按时间顺序,转换场景交待故事的进展。全书共十二章,从第一章到第四章写第一天,交待参谋长回来前后两派的心理和活动。第五章到第十章是第二天的事,写双方矛盾激化,活动加剧。末尾两章是第三天发生的事,写双方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发生了火拼。全书采用了纵式结构的方法。
  周文是文坛上的一位硬汉子,他的作品都饱含着“硬性”的阳刚之气,显示了一位革命战士的赤诚和顽强。他曾长时间作党的地下工作,担任过左联的组织部长,默默无闻地为党的文艺工作贡献了自己的热忱和力量。可惜,建国初期,在“三反”运动中他被迫害致死。虽然1976年经毛泽东同志指示,中央组织部为他平反,恢复名誉,但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一起被历史长河所湮没,粉碎“四人帮”之后,《周文选集》才与读者见面,这不能不说是文坛上的一个遗憾。
  原载《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
  

再论周文/王莹,何检朝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