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怀念徐特立同志
|
徐老的嘱咐 |
丁 浪 |
|
|
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有机会经常去采访徐老,请他老人家写文章,给青少年题字,讲革命传统,把他在延安时期写的文章、报告摘录发表。在同徐老的接触中,深深感到老人家对青年一代充满着热切的希望,总是希望青年人能学习好,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能继承发扬革命精神接好革命事业的班,能一代胜过一代。下面是徐老谈话的几个片断。 时间就是生命 一九六一年冬天,有一次我请徐老谈谈青年人的学习问题。徐老笑着问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们当记者的怎么学习?”我照实说,“我学习没有计划,常常是工作一忙,就埋在稿子里面,把学习放松了。一时还不觉得怎样?一年过去了,觉得整天忙忙碌碌,没有扎扎实实读点书,学点知识,很可惜。”我请徐老介绍一下他的学习方法。徐老说:“我读书的办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接着他又亲切地说了下面一段话:“每个人自己要有一个算盘,打算一天读多少?一年读多少?一生读多少?要有个计划。哪怕一天学一点,只要不间断,就能得到知识。留法勤工俭学那年我四十三岁,人家见我年纪那么大了,怕我学不好法文,劝我不要去法国。我自己算了一下,从四十三岁到五十岁,至少还有七年。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就可学三百六十五个字,七年就可以学二千五百五十五个字。到了五十岁时,就可以初步掌握了,何况一天不会只学一个字的。对我们来说,外文总比中文难学吧,但只要坚持就能学好,何况中文呢?中文起码看得懂嘛。问题就是要坚持,要持之以恒。这个‘恒’字,对青年的学习尤为重要。青年人好学,但往往容易满足,不肯下苦功,想走捷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的。应该将学习和成功联系起来,即不学成绝不罢休。”我听说徐老学习是很有计划的。一九四九年解放时,徐老已经七十二岁了,他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还抓紧时间读书,订了个二十年计划。我很想知道他老人家是怎样坚持读书的,便问了一句:“怎样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徐老说:“持之以恒不是个方法问题,是个认识问题。一个人应该是今天就觉得昨天之不足,不够。不足怎么办?就要去求足,去学。天天如此,就是‘恒’。学习,不怕学得少,就怕不坚持。青年人常常觉得自己年轻,日子长得很,以为一天不学没有关系,反正今天不读还有明天,明天又还有明天,这是最危险的。要知道,对于时间问题,无论什么阶级,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是抓得紧的。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觉得光阴不是钱,而是生命,人失去一分钟,就短了一分钟生命。鲁迅是最爱惜时间的,鲁迅以妨碍别人的时间为谋财害命,我以为自己浪费时间只是自杀政策。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生命了吧。” 徐老讲了怎样读书以后,又特别指出:书本知识一定要同实际结合才有用处。谈到这里的时候,徐老讲了一件事情。他风趣地说:“我在延安给青年学生讲过,不要做空谈的人。我曾教给他们专门治空谈家的办法。我说,如果有人不联系实际,一味夸夸其谈,谈得天花乱坠,你们就当场问他:你讲的事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具体说出来。如果他答出了,你们还可以再问他:你举个例子看看?再举个例子看看。那些空谈的人,经不起你一问,准答不上来,下次他就再不敢空谈了。”说罢哈哈大笑。我看过徐老读过的一本《毛泽东选集》,书上谈到实事求是时,徐老就在实事求是这几个字旁边用毛笔粗粗地划上两道线,又用红铅笔细细划上一道线。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到他老人家是非常重视实事求是的,每读到这几个字就要划上一道线。徐老讲过,他读书常在要紧的地方划线,以便加深记忆。 徐老还谈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学以致用,也要善于在用中学,这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我们老一辈很多人都是从干革命中学习的,许多人从一字不识变成文化人,变成将军。那时候环境还不如现在。只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有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革命,为了建设,不学习好不行。青年人要继承发展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一定要为革命学习好,立志做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最基本的就要爱惜时间,不要年轻轻的就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不老实将一事无成 徐老关心青年一代的学习,也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他老人家曾经多次说过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他说:报纸要教育青年一定要老实,说真话。“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一个人做到不欺骗人家较易,不欺骗自己较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就会吃亏。一个人最怕不老实,不老实的人没有一个对人民有利,于自己有好处的。徐老最讨厌不老实的人。他说:一切自谓聪明缺乏老实作风的人,必遗害社会且灾及子孙。一个青年没有老实作风,他将得不到起码的知识,将一事无成。 想想过去 看看过去 一九六〇年六月五日,湖南省话剧团在北京演出话剧《赤胆红心》,请徐老、谢老去观看。看后,剧团同志请俩老题词。在休息室里,我们同剧团一些青年同志围拢在徐老、谢老身边,两位老人家笑咪咪地看着我们这些年青人。徐老说:“多演一些革命传统戏好,让青年人想想过去,看看过去,受教育。”谢老就说:“要我们题词,就把徐老这句话写上吧。”谢老拿起毛笔,在纸上写着:“用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也看看过去。”徐老也签上了名,新华社记者还拍了照片,《北京晚报》发表了这一副题词。 徐老、谢老是很重视报刊、文艺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两位老人家都对我说过:“晚报年轻人看得多,你告诉你们报社领导,要多登一些革命前辈的文章,多登一些革命回忆录,教育年青一代。”青年一代总是要老一辈带的,革命传统不能丢。徐老在这方面起了表率作用,每年“六一”少年儿童节,我们晚报副刊常请徐老给少年儿童题词。一九六〇年,我们请他老人家给少年儿童写几句话,寄予希望。他老人家已经八十四岁高龄了,写字费目力。徐乾同志用铅笔在纸上打好格子,按徐老说的,用铅笔轻轻写上,然后请徐老用毛笔写出送到报社。 一九六〇年至一九六三年,每年的“七一”前夕我们都怀着尊敬的心情访问了徐老,请他老人家写文章,讲革命传统,谈青年一代怎样更好地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加强阶级斗争锻炼等等问题。他老人家忙,不写文章,就热心地给我们讲,我们记述。每次都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有时,谈得兴致勃勃,一谈就几个钟头,我们怕他太累,劝他谈话中间休息一下。他总是不肯休息,精神奕奕,越谈越高兴,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革命“家谱”,上革命传统课,对青年充满着希望。 不要有特权思想 一九六一年,我将徐老在延安时期写的部分文章摘录出来,题为《灯下语录》,在《北京晚报》副刊上连续刊登,受到读者的欢迎。我告诉徐老,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信,他们说《灯下语录》很好,文章很短,但每句话都很深刻,读后很受教育。徐老谦虚地说:我的文章不好,写的时候当时是根据延安的青年存在的问题写的,不见得对今天的青年也合适。你们做报纸工作的,应该针对今天的青年存在的思想状况,找一些老红军、老干部写文章,更加有的放矢。停了一会儿,徐老仿佛想起什么,又对我说:“在延安那时候干部子弟还不太多,进城了,现在干部子弟多了,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尤为重要。我在北戴河对青年大学生讲话,就特别提到干部子弟问题。干部子弟家庭环境好,革命家庭,他们的父母就是教科书,这是件好事。但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就很容易有特权思想。对干部子弟要求,应该比一般青年要求要高一些。你们报社可以写些文章对干部子弟提醒三样东西:第一,不要有特权思想。告诉他们特权思想是封建社会来的,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不要有优越感。父母对革命有功劳,那是父母的光荣,与自己没有继承的关系;第三,不要脱离群众,对广大人民要有同情心。 为革命锻炼身体 徐老对青年的教育还包括健康方面。他非常关心青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年的初冬,我去徐老家。他老人家见我穿着大衣,说:“你这么早就穿大衣,穿得太多了,你看我。”徐老只穿一件毛衣,精神抖擞。我惭愧地说:“我身体弱,特别怕冷。”老人家亲切地教育我:“不要一觉得冷就想到加衣服,你可以活动活动,譬如,把拳头攥紧,挺起胸,使劲活动它几下,身子马上就会热起来。”说着老人家还示范给我看。接着又问:“你来我这里,走路还是坐车?”我回答坐公共汽车。徐老说:“要多走走路,对身体有好处。在大城市,一出门就坐车,也好也不好。好处是节省时间,不好的是把腿坐软了。”随后,徐老又教给我一些锻炼身体的办法,劝我不妨试试。临走时,徐老还再三叮咛:“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人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惜健康,为革命锻炼身体。” 一九七九年三月 |
|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