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怀念徐特立同志
|
自我牺牲和艰苦奋斗的模范——纪念祖父徐特立诞辰一百零二周年 |
徐禹强 |
|
|
今年二月一日,是敬爱的祖父诞辰一百零二周年。我们深切怀念他老人家,决心继承和发扬他老人家崇高的革命精神,为实现四化奋勇前进。 祖父数十年如一日,不管是艰难困苦的岁月,还是胜利以后,都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简单而俭朴的生活,并且经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我们。正如中共中央在祝徐老七十大寿的信中高度评价说:“你痛恨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你的朴素勤奋七十年如一日,这个品质使你成为全党自我牺牲和艰苦奋斗作风的模范。” 新中国成立以后,母亲才去湖南老家接祖母和我。我们来到北京时,正值严寒的冬天,见到祖父头上戴的是一顶后沿都补过了的灰布单帽(后来被革命博物馆拿走),身上穿的是一套冼得发白的灰布棉衣服,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放了一张堆满书籍的桌子和两张床。听警卫员同志讲,祖父的帽子是在延安时发的,被子是妈妈用旧棉衣上拆下来的棉花和土布做的,棉衣服已经穿了好几个冬天,拆洗时,短了、破了就用布接上,补好又穿。公家几次要给他换新的,但他总是说:“农民一件棉衣要穿十几年,甚至一代传一代,我这件还可以再穿几年。” 我到北京不久,就被送到学校去过集体生活,只有星期六和寒暑假才回家。即使在假期里,我们也是和工作人员一道去食堂就餐。他老人家有空就给我们讲长征中的故事,每次讲完,总要教育我们说:“老一辈革命者,在战争年代,为什么能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为什么不论环境多么艰苦,都能勇往直前,毫不动摇?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脑子里装了天下的劳苦大众,他们把革命当作最大的幸福,把战胜敌人当作最大的快乐。只要革命需要,他们就可以愉快地作出牺牲,包括自己的生命。” 自从改成薪金制以后,祖母生病住院治疗费,祖父办公用的东西,都是自己花钱,从不向公家报销。祖母因终身劳累,身体不好,患心绞痛,经常要住医院,一些革命老前辈怕影响祖父的生活,说让公家给补助一部分。但是,他坚决拒绝说:“她是家属,我有薪金,可以养她,况且又不天天住院。”另外,祖父写文章,也不要稿费,报社的同志送来即退回去。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买点工艺品送来,以示纪念。他老人家对我们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更加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记得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久,给祖父发来一百五十元,说是补助人大代表用的,每月五十元,一季度发一次。他老人家当即把钱退了回去,并让秘书写了一封信说:“我每月有薪金。人民代表应该为人民办事,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以后不要再给我寄这批款了。” 到北京以后,祖父一直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较挤,我们回家只好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一九五二年,为便于接待来访的群众和保存图书资料,中央决定给祖父盖几间房子。他老人家听说了,一再反对,并说:“现在人民生活还有不少困难,我怎能为自己盖房子,花费人民的钱财呢?还是等将来生产、建设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说吧!”后来,本着祖父一贯节约的精神盖了几间,建房费用减到原计划的一半。即使如此,他老人家还说花钱多了,光窗帘布就不知批评了多少次,说:“窗帘能挡住光线就行,干嘛要用这么好的东西做。当年我们在延安就没有窗帘,不是照样干革命吗!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 他老人家就是这样处处事事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生活出发,缩减每一项开支,不让浪费一点国家钱财。经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不要让一滴水漏掉,不要让电灯闲照,一发现自来水龙头没有关好或者房间无人开着灯,就亲自前去扭好、关掉。 祖父的薪金,除了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就是用来订购书籍和报刊。听母亲讲,一九四七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组织上为了照顾年迈的祖父,给他老人家一匹马,但他不骑,用来驮书籍。为了让携带的东西不超过规定的重量,又能多带一些,就把书的上下和旁边空白剪下来,在行军打仗时,什么东西都可以精简,唯独不能把书丢了。他老人家逝世时,已苦心收集了近两万册书籍。有的书上圈圈、点点,重要的地方都划上了杠,写满了批注。这就是他老人家留下的宝贵财富。 伟大领袖毛主席赞扬祖父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的人。一九四九年,祖父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老人家仍是精神焕发,手不释卷,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不知道什么是疲倦,还订了一个“二十年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我们劝他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为革命事业奔波了几十年,吃尽了苦头,现在胜利了,也该享享福,学习、工作和建设这些都是年青人的事,您老人家就高高兴地过晚年吧!”祖父却满怀深情地说:“学问是没有止境的。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我还要用这有生之年,争取为党、为人民多做一点工作。”他老人家博古通今的学问,就是这样不倦地、顽强地刻苦自学得来的。一九六五年,年近九十的祖父,记忆力大为衰退,但是他还坚持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一切会议。为了克服年老记忆力衰退的困难,他把需要记住的,用大字抄录下来,贴在办公室的墙壁上,以便能够经常默念。 一九六三年,祖父已八十六岁高龄,没有用手杖,同朱委员长一道健步登上了桂林叠彩山上的明月峰,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顽强意志。他老人家常说:“一个人的身体健壮主要靠锻炼,靠斗。对革命者来说,健康就是能吃大苦,耐大劳,没有病还不是健康的标志。锻炼身体是多方面的。体力劳动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走路、爬山、游泳都是锻炼之法。” 祖父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几十年来,无论到什么地方,只要住下来,他都亲自动手扫地抹桌子打扫卫生,还翻地拔草种菜,就是在全国解放以后,也从未间断过。 祖父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年较长足犹健,喜爱爬山四望明。”他老人家登山有个习惯,不到顶峰不罢休。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下午,祖父带我们去香山,翻过香山以后,来到门头沟,又从门头沟走到石景山,警卫同志劝说了几次,他老人家都不愿坐车,坚持要走回家。后来,看到表弟、表妹实在走不动了,才不得不同意我们上了从石景山到西单的公共汽车。到了家,警卫员同志如释重负地说:“谢天谢地,可算平安到达。”祖父听了,对他说:“你这个做保卫工作的,今天怎么把群众路线都忘了。置身于广大群众之中才是最安全的呀!” 祖父五十岁才学游泳。他说:“锻炼对年轻人需要,对老年人也需要。对革命者来说,斗争是不分年龄的,锻炼身体也是这样。”一九六五年七月,祖父到颐和园游玩,看到很多人在昆明湖里游泳,也情不自禁地下了水。他在水中仰游,来来往往,动作自如,丝毫也没有倦意,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讶!他们说:“要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会相信这是一位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在游泳呢!”祖父笑着回答说:“锻炼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特别是和年轻人在一起,更能增添青年人的气息,使老年人变得年青。” 凡来访问和看望祖父的人,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能一天到晚不知疲倦的工作、开会、看书学习,忙个不停,都好奇地问:“徐老,您老的身体这样健康,有什么奥妙呢?”他老人家总是哈哈笑着说:“这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的身体是靠‘斗’出来的,跟阶级敌人斗,也跟大自然斗。干革命没有好身体是不成的。一个革命者需要有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任何艰苦环境、恶劣条件的体质。” 祖父和我们永别已经十年多了,但是他老人家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在我们的记忆中仍然中十分鲜明,焕发着光芒,并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一九七九年一月 |
|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