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当前位置:首页>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刘允中>人物简介

★生平简介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刘允中
 

  刘允中1917年10月出生在河南焦作,祖籍安阳,中共党员,1930年在开封两河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因家庭经济穷困,失学一年,自学古文和英语。1932年考入北平大同中学高中读书,直至毕业后家庭经济又陷入困境,无力升学,只好回到家乡,考入焦作中福医院护校,毕业后又受医学训练二年,开始作麻醉实习医生工作。
  “七·七”事变后,华北危机,告别家人,带领16岁的胞妹刘梅村,离开焦作来到武汉,由同事介绍,在国民党115伤兵医院供职,任上尉军医。在该院与黄树则(原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相识,志同道合成为挚友,常在一起谈论时局,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在党的感召下,他毅然决定带着胞妹与黄树则夫妇、徐鸿图等同志一起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同志批准,冲破重重险阻,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
  1938年8月到达延安后,分配在八路军总部直属卫生所工作,所长蒲荣钦,指导员白崇友,医生是徐根竹,当时工作人员很少,伤病员有五十余人,所里的条件颇为困堆。当年11月开始筹办八路军军医院,刘允中、魏一斋、邵达等同志主要参加筹备工作,院长是苏井观。刘允中在八路军军医院初建时期,担任医生职务,在从无到有的情况下,首先抓了建立较正规的医疗制度,如建立住院病人的病历,改进换药方法,严格消毒制度,改变医护不分的工作方法。当时领导派刘允中去张村驿卫校调护士(女青年)五十余名来院,成立了护士训练班,他认为护理工作在医院是重要部分,因此,自愿兼任护士长,教学、实习一起管起来。培训了这一批护士,医院开始建立了较正规的医护分工制度。
  那时医院没有化验工作,只有一台显微镜,是高士其同志捐赠的,但无人使用。刘允中见了如获至宝,亲手开展了化验工作,逐步地把血,尿、粪、痰的常规检验建立起来了。这样为临床医师的诊断解决了大问题,使军医院的医疗工作制度更加健全。
  1939年8月,八路军军医院开赴前方工作,留下部分医护人员,医生有魏一斋、邵达,刘允中。这时我党中央决定办一所中央医院,院长由傅连暲同志兼任,副院长是石昌杰同志。刘允中是第一批调去的医生之一,开始筹办中央医院的医疗工作时,他担任外科医生职务,兼做了许多建立手术室、化验室的基础工作。与魏一斋同志合作手术和麻醉工作。中央医院成立后,医疗工作十分繁重,求治的病人很多,外科病种也比较复杂,他深感力不从心,自认为学识底子浅薄,可是他有进取心,在工作学习上刻苦认真,自学钻研精神很强,白日整天忙碌着看病、查房、换药、手术、化验等工作,夜晚刻苦读书,经常是读到夜里一两点钟,除了处理急诊病人外,从未间断。那时延安的医务书籍很少,能找到的几本英文和日文原版医学书籍,刘允中都是千方百计地借来,如饥似渴的攻读,因而在外科,内科医疗技术上长进很快,一般的医疗技术问题均可解决。当时魏一斋是医务主任,在医学上颇有造诣,他在学习上深得魏一斋同志的帮助,成为一斋同志的得力助手。由于刘允中工作勤奋,深得傅连暲同志器重。
  1941年刘允中调任中央卫生处门诊部主任,开展了门诊各科的医疗业务,继而设立病床百余张,收容内、外、牙科病人,由他和毕道文(德籍华人)、李得齐同志负责繁重的医疗任务。
  1942年延安成立了学生疗养院,魏一斋任院长,要求组织调刘允中去学疗担任医务主任,开辟学疗的医疗工作。这时刘允中还兼任留守兵团医训班和中央医院医训班的外科学教员。
  1943年初,因中央医院成立传染病科,刘允中又被调回中央医院担任传染病科科主任。传染病的专业需要他一面工作,一面从头学起,在传染病科他主持建立了一整套适应传染病诊治特点的工作制度。传染病科有40余张病床,每年大体收容400余人,病种有伤寒、斑疹伤寒、回归热、猩红热、肺炎等等。在全科同志的努力下,收治的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死亡率很低。当时磺胺类药品极少,对付各种传染病主要是依靠对症疗法和精心的护理工作,可以想见当年的困难程度了。
  1945年11月中央组织部调刘允中任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并兼任外科医疗技术工作。1946年冬边区时局紧张,医院奉命撤离延安。当时刘允中和卫生部长曾育生、黄树则带领医疗手术队去参加攻打镇川堡战役。当医院已迁到志丹县孙家岔时,刘允中回到医院和院长徐根竹、政委薛峰一起,在山沟里挖窑洞建病房,就在自卫战争开始不久的艰难环境中,收容救治了蟠龙、青化砭战役下来的大量伤员。当时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敌众我寡,我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打击敌人。敌人逼近医院,奉命带领大批伤员转移,自志丹县出发,日夜兼程,经子长、绥德、宋家川渡过黄河,直达山西柳林,医院和伤员吃、住、运输、担架、医疗护理全由医院成员负担,连续数日的长途跋涉,真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之所以能坚持到达目的地,全在同志们坚定的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不久医院又过黄河,去接受新的任务。在第二次攻打榆林的战役中,敌机猛烈扫射,狂轰滥炸,院长徐根竹和五位医护同志壮烈牺牲。事后医院又带着伤员在大雨磅礴的黑夜里,从螅蜊峪转运伤员再次东渡黄河,送到山西临县后方医院。
  在每次战役中,刘允中和同志们都遵循战伤原则,力争在六小时以内这个“黄金时刻”,使严重战伤伤员得到急救,使一般轻伤得到扩创和取出弹片,因此,他们总是尽最大可能把手术组安排在靠近前线的地方,争分夺秒开展抢救工作。在榆林战役、宜川战役以及其他多项战役中都是这样做的。数以千计的伤员经医院抢救,做了大量的手术处理。在每次战役中,刘允中和医护人员在一起,日出继夜地连续工作,往往是数十小时不离开手术室。
  刘允中从在延安起,从不吝惜用自己的“○”型血急救病人,战争中更是为此,他带头给伤员输血,因而第二野战医院的血源来自全院职工,需要用血时不必动员,同志们总是闻风蜂拥而至,争先恐后的给病人献血。
  刘允中在战伤治疗方面善于抓重点,在大战役后,伤员往往是几百上千,他常是选择50名左右的重伤员自己亲手主持治疗,好转后再转给负责医生继续治疗,用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医疗效果,减少了死亡率。
  自卫战争,从战略防御转折为战略进攻,仗越打越大,我军伤员和解放区伤员也愈来愈多,而且运动战的速度非常之快。毛主席的教导“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作为野战医院的院长刘允中,也学习摸索出一套适应战争的医疗组织工作:①要求速度快,争分夺秒抢救伤员,每一次战役前,一切要准备妥当,到达目的地两小时必须能顺利的开始手术。②要求消毒严密。当时条件困难,主要用清洗、煮沸、蒸笼蒸的办法,用后即时消毒和定时消毒。③要求彻底打扫环境卫生,防止灰尘污染,如破庙里的菩萨也要“擦澡”,才能安置手术室。④要求医护人员严格分工,有条不紊,名负其责,尽管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地工作,任务未完成,绝不离开岗位。就这样保证了医疗任务一次次地准确无误地完成。
  1947年秋,医院进军韩城一带休整,驻地在党家屹崂附近几个村庄,利用这个时间,西北人民解放军后勤卫生部组织调遣西北各部队团卫生队长以上的干部,举办短期训练班,由刘允中主持并讲授战伤外科,还请来王光清同志设立了一个临时解剖室,辅助教学。这次培训为部队第一线抢救伤员增强了力量。在这期间刘允中与第一后方医院张羽同志合作,编写了一本《战伤外科》,“腹部外伤”是由刘允中撰写的。这本书在当时为战地医务人员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战争中,刘允中为了革命和战争,不惜个人及家庭的利益,将五岁的孩子送到359旅保育院,一岁多的孩子送给韩城一个姓党的老乡,直到解放以后才找回来。
  刘允中自参加革命时起,一直十分重视医学教育问题。他自己学习刻苦,对年长的专家学者非常尊重,并时常虚心讨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很关心周围同志的业务学习,他经常利用工作间隙,帮助医生护士学习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培训干部。凡是分配给他的教学任务,都能勇于承担,不管路有多远,翻山越岭在所不辞,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准备,认真讲授,尤其在战争中,他与医护人员打成一片,经常在一起探讨医疗技术问题。医院的年青人反映,最爱听他简捷明了的讲述。在兄弟医院遇到医疗上的难题时,如野战三院、四院常邀请他去会诊或主持手术,他都积极热情地帮助解决。
  咸阳战役中,第二野战医院彻夜进军西安,院长刘允中,政委薛峰率全院人员,首次接收国民党国防医院,随即在该院址收容了千数伤员,轻伤转院,重伤留治。刘允中在此期间既要紧张地亲手救治伤员,又要对接收的医务人员进行我党的政策宣传工作。并录用了一部分医务人员加强工作,安定人心,使他们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了了解和认识。一个多月后,抢救这批伤员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时,医院又奉命随大部队西进了,住院伤员则由第一后方医院接管。
  西进中,经陇县、固关镇进入甘肃的马鹿、张家川、秦安、通渭直达定西,这一个多月,医院是随带伤员行军的。在定西待命为兰州战役准备时,刘允中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并对随院西进的西安医学院三年级30名学员组织培训。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这个战役规模很大,伤员之多是少见的,医院接收的伤员中,大多是俘虏的马家兵,遵循我党的战虏政策,抢救治疗一视同仁。这三千伤员分布在四个场所抢救治疗。当时接收了国民党57后方医院和129伤兵医院,并由第二野战医院各所分别带领这两个医院的医护人员一道抢救伤员。刚解放,刘允中一面进行繁忙的医疗工作,同时又任我军接收国民党军队卫生系统的军代表,接管了一些医疗单位和兰州中央医院,该院1950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陆军医院,刘允中任政委兼甘肃省卫生厅厅长,1953年转业任卫生厅长兼党组书记。定为卫生技术二级医师。刘允中在兰州军队和地方卫生技术知名人士、高级知识分子中做过许多团结、教育、帮助的工作,对他们安心留在西北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1957年在我党大办科学事业的号召下,刘允中调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同时兼甘肃省科委副主任和科协主席等职。为西北科学技术的开辟和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后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下,曾调华北、长春、四川等地任职,直至1978年调来成都恢复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任党组书记兼院长。1983年任成都分院顾问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委员会委员。刘允中曾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六届代表,甘肃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委候补委员,四川省委委员,兼任四川省科委副主任。曾任兰州医学院政治课教授。1986年被聘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兼职教授(科学管理)。(何奇)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