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全文图书 > 《西行漫记》和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照耀世界的“红星”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3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光辉灿烂的年代,但是在《红星照耀中国》出版50年以后,谁的名字也没有这部杰作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名字那样仍旧光辉灿烂。
  中国和美国都熟悉他的名字和他的书。在世界上别的地方也是这样,《红星照耀中国》行销以数百万计。这是一本有关发现的书,它把一个前所未知的大陆——红色中国及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等许多人的消息带给了我们。
  甚至在中国,也是斯诺的著作第一次证实了日后成为现代世界最有力量的政治运动中国共产党人的存在。在斯诺之前,有不少人不屑一顾地称他们不过是“赤匪”而已。斯诺的报道有着非同寻常的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政治学家、历史学家读他的书,迫切要知道这个惊人故事的细节的普通读者也读他的书。
  但不甚为人所知的事是,《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新闻事业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斯诺的成就对这一成长赋予了一定的规范。30年代和40年代是世界大动荡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苗头在许多地方都已出现——在中国发生了日本的侵华战争,在意大利出现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崛起了希特勒,接着是纳粹接管莱茵河流域和鲁尔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最后,而且是决定命运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密约瓜分波兰,这为欧洲发生大战打开了道路。
  美国远离这些多事的地方,关于这些事件都是由一些极其能干的记者报道的,像1927年驻上海的文森特·希恩,驻欧洲的约翰·根室,驻苏俄的瓦尔特·杜兰蒂等,但是只有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之后,美国的新闻事业才发展到了以前所无法想象的高度。
  不错,一个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出了关于1917年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唯一的第一手报道,这部书至今仍是这类书中的经典。但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有了新的突破,他写当代历史的手法与众不同。
  《红星照耀中国》的效果不仅在政治意义上是深刻的,而且也改变了美国报告文学的写作标准。我还记得我在华盛顿和纽约的同事说他们读此书时如饥如渴情况:往往通宵不眠,一口气把它读完,从来没有感到这样的亲切和兴奋。如今我们知道了真正的报告文学可以达到什么成就。它为我们树立了长期效法的楷模。
  我记不得有哪个同事在1939年那些日子里是未能立即觉察到斯诺的成就的。首先,斯诺懂得在陕西偏远的山区里毛泽东和新生的共产党运动的重要意义。其次,他凭藉非凡的决心、手腕和勇敢,终于到达陕北的共产党根据地。第三,他把共产党和领导人的故事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一夜又一夜地在窑洞里工作,整理出数十万字的笔记,最后把这些笔记,自己的印象和结论编成一部书,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今天读起来仍像他在执教的燕京大学内与海伦·斯诺一起住的房子里刚从打字机上打出来时一样生动,一样感人。
  斯诺为报告文学和当代历史所树立的规范,大大超出了当时存在的概念。我们凡是关心世界大事的人——当时有谁不关心呢?——无不感到我们以前的概念都因此过时了。斯诺是个新的衡量标准,我们大家的工作都必须以此来衡量。
  要确切地说《红星照耀中国》究竟对美国的国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包括国内)报道在心理上和专业上有多大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对在《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之前和之后美国记者报道世界事物的方式作仔细分析的话,就马上可以看出在质量上有了飞跃。斯诺的报道有深度。为了收集材料写作《红星照耀中国》他作了好几个月的准备,如果不是几年的话。他在出发作他那次危险的旅行之前充分认识到他要报道的事情的意义。他在偏远的地方同共产党领导人长谈几个月。他不仅同上层的人谈,也去采访普通男女,甚至“红小鬼”的故事和他们的观感。
  正是由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它有了活力和权威性,保证它在未来的年代里仍为人所诵读。凡是要了解当前中国的人,这是一本必读的书,事实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读这本书。《红星照耀中国》为优秀的报告文学写作提供了一本蓝图,这种报告文学有助于增进对复杂问题的了解。
  对美国记者来说,它还起了一个同样根本的作用。它使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中国,转向远东。而我们的兴趣,曾经是盯紧了欧洲,盯紧了希特勒的崛起。如今我们忽然看到中国并不必然要成为日本侵略的受害者。她有可能有崭新的前途,这不仅是被美国记者、美国外交官,也是被美国公众的大部分所觉察到了的。
  有些美国优秀记者决心到东方战线去,而不去西方战线。他们或者衣箱里放着、或者臂下夹着《红星照耀中国》到了重庆,去步斯诺的后尘。其结果是,先是重庆后是延安曾经汇集过一批最优秀的外国记者,他们采访中国的消息,并努力用斯诺的眼光去看中国。
  有些记者要想到中国去而没有做到,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改去莫斯科,在那里我第一次遇到斯诺,我们在一起采访了另一条战线,那就是苏联红军的战线,当时红军正在奋力击退纳粹。我错过了中国。但是我结交了斯诺,他成了我毕生的友人,我看着他把在中国形成的才能运用到俄国当时正在进行的大战。我受到了斯诺工作方法的第一手教导。当然,斯诺总是以他对中国的深刻报道著称,但他对苏联战时的报道和对印度、欧洲以及美国的报道都显示了与《红星照耀中国》相当的光辉细节和卓见。
  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斯诺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的国际报道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董乐山 译)
  

《西行漫记》和我/中国史沫特莱研究会,中国斯特朗研究会,中国斯诺研究会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