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全文图书 > 《西行漫记》和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我有过3本《西行漫记》
缪廉

  我在1938年的上海孤岛时期就参加了抗日救亡革命活动。当时我18岁,是泉漳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参加了“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开始接触一些宣传共产主义的读物。但对我最有影响的是上海“复社”胡愈之等翻译的《西行漫记》。感谢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斯诺先生访问陕北的著作,使我们那一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印象。高大雄伟、艰苦卓绝、坚持斗争的中共形象,生动具体地在我们心目中树立了,并坚定了抗日必胜的信念。在读书会上讨论《西行漫记》,鼓舞了我们参加斗争。记得在上海“八·一三”抗战一周年纪念的前夕,“学协”的读书会号召我们开展宣传抗日纪念活动,那天下午,我们4个同志派去贴宣传抗日的标语,从静安寺路一路贴去,不知不觉已贴到上海工部局的静安寺巡捕房附近、靠胶州路的愚园路的墙上。我们忘记了警惕性,忽然发现有一个巡捕房的日本特别警察从我们后面扑来,我们就分散逃开。提着浆糊桶的老赵同志,几乎被日本警察抓住。老赵急中生智,将浆糊桶向他脸上倒去,结果他满脸浆糊,皮鞋也在地上打滑,跑不快,看不清,这样我们都平安地逃回读书会。大家夸奖老赵的机智勇敢,老赵说:《西行漫记》中写的长征战士才真正勇敢呢!
  1939年5月我经泉漳中学的同学胡根生(李琦涛)和邻居张士雄同志的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规定写了入党报告后,要经上级谈话、考查的手续。我记得我很兴奋地按照规定暗号在静安寺6路公共汽车站等候。上级要求我手里拿一本红色封面的书、中间还夹一份报,说这样就会有人来和我联系。我就拿了一本《西行漫记》去,果然在上午6点有位自称叫“老沈”的同志(金瓯卜)来和我对暗语,因此《西行漫记》在我的政治生命中,是永远不忘的。自己经常以《西行漫记》所记述的来鼓舞自己的斗志。后来上海孤岛的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组织上多次向我交代,要转变作风,清理革命书籍,作长期隐蔽的斗争的准备,而我总舍不得将心爱的《西行漫记》精简掉。后来通过泉漳中学同学沈根源(沈定一)将一箱进步书籍寄藏在上海绍兴中学图书馆。1941年12月8日,日寇突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当夜在上海炮轰英国兵舰艇“紫云英”号,并进驻租界。当时我在大夏大学读书,连晚上发生的事都不知道,6日照常去学校,才知道发生了紧急事变,课也上不成了,匆促赶回家去处理些东西。谁知回来路上经静安寺路沧州饭店,已有日军警卫,因为这里已作为临时拘留英美侨民的集中地。由于我有心事,闷头赶去,突然一声日本话,一把刺刀已指到了我胸前,原来我闯到他们禁区,幸好只把我赶走了,我退到对面马路才回家。晚上沈根源来通知我,藏在绍兴中学地下室的进步书籍,全部被日本宪兵抄走,并把他哥哥沈吕默(教导主任)也带走,因为我的书上都有自己的签名,要我设法避开。后来,因为绍兴中学校长是日本留学生,把教导主任保释,书也没收了,没追查。就这样,我丢失了第一本《西行漫记》。
  1942年我已当了小学教师,在党的学生部门领导下,担任了教师界的工作。当时环境更恶化,但我对《西行漫记》还是念念不忘。后来我通过一个有革命关系的旧书摊,又买到了第二本《西行漫记》,书已相当破旧。为了保存和传阅革命读物,我想到我在1937年抗战爆发不久,在一个旧书摊上曾买到过3本中共六大时的党刊杂志,名字大约叫《红旗》,还有彭湃写的《海陆丰暴动记》。但那些书都另有封面,都经过伪装,“红旗”杂志的封面上印的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伪装成当时的佛教宣传刊物。我就用这个办法,将《西行漫记》拆成4个薄本子,照片画页另打成画册,封面就利用当时的杂志封面,不引人注意,这样就便于借给我所团结的进步朋友阅读。这些本子一直保存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织上决定我撤退到苏北根据地时,才移交给组织。
  我很久没有再见过《西行漫记》,但很想重温一下,因为它对我们影响太大了。特别在“文革”期间,我被关在牛棚中,对许多现实问题想不通,常常会和《西行漫记》中记述当年长征的事联系对比起来想,感到总是我们党出了问题吧!后来看到了一篇斯诺在“文革”中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文章,其中有段话,是斯诺问毛主席对“个人崇拜”的态度,我更感到斯诺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朋友,是位正直的、坚持真理、无畏无私的新闻工作者,在那个时候敢于向毛主席提出这样敏感的问题,是要有相当勇气的,尽管他是个外国记者,我更是对他钦佩。十年内乱后又重版了《西行漫记》,我已买了第三本。但是总还是怀念当年那一本红色布面硬壳的《西行漫记》。我重读了《西行漫记》,回顾自己的成长,思绪万千。
  

《西行漫记》和我/中国史沫特莱研究会,中国斯特朗研究会,中国斯诺研究会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