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愿将身躯易自由”——震惊、关注、激励
穆欣
    
  续范亭在中山陵剖腹的消息不胫而走,立时轰动全城。国民党当局掩盖真相,竟无耻地造谣说,他因失恋自杀,并派特务严密监视着他。就在续范亭住院的次日,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跑到医院里来,悄悄地对刘定安说:“当局对于续范亭将军的自杀十分恐慌,认定这是与共产党有关系的事件,在医院周围已布下特务。听说蒋介石下了密令,只要查出续范亭跟有共产党嫌疑的人来往,就立即秘密处死。请关照续将军着意防范。”国民党政府还下令封锁续范亭剖腹的消息,为怕走露风声,又下令关闭中山陵八天,不许对外开放。
  12月28日,南京《新京日报》首先报道了这一事件。12月29日,南京《救国日报》作了比较翔实的报道,刊登在重要位置,在标题上面,横排了“山河变色”四字,主题《续范亭忧国自杀》,引题《大丈夫无用武之地》,副题《以宝剑刺腹敛死于总理陵前》、《发觉幸早即送中央医院医治》。报道说:
  新编第一军总参议续范亭,于26日下午4时,在总理陵前忧愤自杀,经移回中央医院诊治,经过情形尚好。27日午,曾有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及徐永昌、姚大海、刘芙若、赵守钰等数十人,到院探望,对续氏深致劝慰。兹探志各情如次:
  新编第一军总参议续范亭,于上月初由兰州经陕西,假道平津来京。时华北局势,十分紧迫。续氏过平时,已愤不能抑。嗣于上月15日来京,与老友于右任等共商,向中央陈述大计。不意于26日下午4时,托词去访于(右任)院长,乘汽车经赴总理陵祭堂外门前,刺腹自杀。及晚7时,汽车夫以久候不见,乃回城至东亚饭店,向偕来之同志郝梦九、刘定安、郭紫峻、张选元等报告。郝等得悉,立即驰赴总理陵,会同管理委员会警卫处,寻获时,续氏正卧倒池,并在身旁得一短剑,遂急速赴中央医院。时续尚能言语。椐续氏自称,剑太不利,刺入后不得死,复向石壁抵触多次,幸未穿胸,乃拔出刮刺,卒以无力,来能遽死。续氏现住中央医院,据医生云:腹膜已破,幸内脏未伤,施手术后,幸经过良好,倘无特殊变化,生命或不致十分危险。
  随后,京沪及全国各地其他报纸,也都相继作了报道,国民党中央社及其党报《中央日报》也迫于情势,不得不报道这个事件。上海许多报纸专为此事派来记者,到中央医院采访。刘定安便将全部真相告诉他们,揭穿国民党当局编造的那些无耻谰言。许多报纸和中央社先后连续作过多次报道。由于中央社广播了有关消息,全国各地许多报纸以及海外一些华侨报纸,也都对续范亭的壮举有所反映。这些报道,大都指出了剖腹的背景,介绍了剖腹和抢救情况,以及续范亭的简历,突出了忧国的思想。其后有的报纸还从他在医院中吟咏的诗句作标题:《忧国剖腹自杀之续范亭,医院吟诗:军人应在沙场死,碧血胡为染绿苔》。有的记者根据在中山陵园抢救他的警卫人员范良谈话记述:剖腹时间约在当日下午4时,剖腹前他曾诵读《总理遗嘱》,痛哭长达几十分钟。
  不少报纸写了评论,内容多为赞扬续范亭热爱祖国的精神,讽讥国民党的卖国政策及其统治的黑暗。12月29日《救国日报》发表署名鲁子的短评《续先生自杀》写道:“自杀,原是弱者所为。但是,在那举手自杀之一刹那间,若没有十分勇气,也是不成。况且生为男子,遭遇国难无路请缨,悲愤无已,欲藉自杀,以警醒国人。其用心之苦,其举动之壮烈,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故吾对于续范亭先生以短剑剖腹,表示无限敬意。”“顶天立地的事业,原是傻子才能干得出来。彼住洋房,坐汽车,拥娇妻美妾者,何尝不自命为聪明人。但是,一时享乐,不过过眼云烟,千载之名,方算大丈夫事业。所以,我愿如续范亭先生,做一个傻子,同时希望全国人也同续先生一样。”《南京晚报》发表的评论《续范亭君何必自杀》写道:……续君此举,谅以国人浑浑噩噩者太多,踞高位者,虽不乏艰苦奋斗者,然而借外力以自重者,亦未必无人。故而愤而自杀,未必能促此辈毫无心肝者觉悟。他们的心,终年在黑房之内,他们的血,早已入冰箱冰过。无论任何重大刺激,不能震动他们的心弦。
  剖腹明志的消息传出,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在他住院期间,每天都有一批向他致敬和慰问的函电,送到昏迷垂危的患者病房里来。其中有无数爱国的热血青年,有当年共同革命的老友,有各个时期工事的同仁,也有素不相识的各方人士,有的还汇款请他好好调养身体,表示关切,一时慕义者亲到医院探望的也接踵而至。这个时候,冯玉祥、于右任、杨虎城、邓宝珊等都马上派人到医院探视慰问。远在西安利兰州的杨虎城、邓宝珊等还派代表携款前来南京协助抢救,杨虎城先后发来多封电报,频频询问他的伤势,屡致宽慰、激励之语。其中12月31日的来电中写道:“惊耗传来,悲痛无似。国势若此,吾侪真不愿偷生斯世矣。然念新亭对泣诸军,岂可畏死,含辱忍受,终支偏安之局①。我国现势虽危,究胜东晋。尽我心力,徐图挽回,自有出头之日。万望吾兄为国珍摄,保存有用之身,以谋尽其所未足,是为切盼。”邓宝珊一得知信息,就于12月29日发来急电:“惊悉吾兄忧国至深,愤而自刺,闻之实觉不安,除兑洋五百元暂作药费外,报国之日方长,尚希旷观静摄。特电奉慰。”以后还又多次来电。1936年2月20日,冯玉祥的慰问信中写道:“先生忧国忠诚,国人无不敬佩!幸伤势渐愈,行将出院。他日本共素志,以行挽救之实。前途成功,奚可限量。读尊诗,侠气豪情仍溢言表,回环庄诵,饮佩莫名。尚望不时赐教有所匡益为盼。”
  续范亭的许多知心好友,无不怀着忧虑关切的心情,发来情深意挚的慰问函电。景梅九一听到消息,就来电报慰问;“比干剖心,痛切殷亡。唤醒国魂,大堪自慰。祈除悲观,别觅死路,血洒天山,骨埋辽野,欲为吾友预卜矣。”以后他还著文自释此电“意谓自杀虽能警世,终非吾人今日之死法。既有决死之心,应奋起加入义勇军,以驱倭寇于辽野。至少亦应刺刃于敌国浪人、我国汉奸之腹中,以快一世之人心,尚觉值得。仅仅执刀自毙,使人评为自了汉,则将何以自慰其壮烈之灵魂哉!”另一好友胪初在1936年1月16日信中写到:
  你自杀后,我得信甚早,但不忍见你的面!当时情形,定安、梦九诸兄,谅已谈过了。我同次辰(即徐永昌)自门缝里瞧见你之后,就北归了!路过北平,见了好友,每谈一次,即流一次泪!然而我不忍不谈。
  你的血既惊醒了不少的同胞,我愿你善保未流尽的血,再洒到敌人脸上。但不愿你一人单独的流血,很愿你将来凭着几千人甚至万人一齐流血。那才真正流得有价值呢。你如果承认我的话,你就应该保重未亡之身,未尽之血,以准备将来之大用。我向不屑作儿女之态,你一定原谅。
  还有1月9日贾毅挺从兰州寄来的信中说:“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的,讹能想到你会自杀!恐怕你自己也想不到吧?我们初听到你这个不幸的噩音,我们再三的推测,这样的事一定不会实现到聪明如你,大量如你的身上的。但事实已是如此,真使我惊喜无定!
  “你的赤淋淋的一颗心,已奉交总理,你的人格也充分表现于国人了。你从此应当珍重你的身体,爱护你的身体,修养你的身体,等待一个时机,用你的满是鲜红的爱国的热血,洒向敌人的头颅,那时我们才能为你庆祝,并且我们誓愿追随你后为你摇旗,也就是你爱国爱人爱自己。
  “他们许多人让我写信慰问你,我也不知道这些话是慰问不是慰问?我只知道这样说痛快点,请你静静的细思!”
  还有留日同胞来信,奉告他爱国剖腹的壮举在日本报纸上发表后,在日本所引起的震动和日本正义人士所表示的无限钦敬心意。赵良田从日本写来的信中说:“范亭兄壮举,实令人敬佩!此间各报均有记载。日本社会人士,倍极重视,认为是中国人空前的悲壮行为,并且此举出自军人,尤引为震惊!有些报纸竟谓“剖腹死谏,为大和民族的灵魂,中国人竟然也有这种举动……”实实不胜惊异。可见范亭兄壮举的价值,非仅惊醒迷梦的国人……幸生命或不致危险,实深称庆,惟祝早康复,为国珍重!”
  续范亭住院期间,先后亲自前来或派人代为探望慰问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为数很多。其中有冯玉祥、于右任、张发奎、张厉生、孔祥熙、刘守中、徐永昌、王用宾、姚大海、刘芙若、赵守钰、王法勤、邵元冲、李石曾、陈孟瑜等。杨虎城、邓宝珊等均派员就近慰问。有的还带来花篮,表示敬佩之意。各方面知名人士发来函电表示敬意和慰问者,数以百计,源源而至。除上述诸人,还有范朴斋、邵力子、孙蔚如、温寿泉、赵丕廉、李生达、李服膺、王靖国、樊象离、杨集贤、张淑琳、方克猷、马延守、梁贤达、张耀南、牛敏飞等等,就连阎锡山及甘肃的朱绍良、北平的宋哲元和鲁大昌、张性白等也都发来慰问的函电。
  由于续范亭初入院时病势危殆,而来探视的人过多,病人不能安静休息,对于医疗十分不利。医生提出必须停止探视。12月28日,续范亭三位老朋友徐永昌、赵丕廉、刘守中联名书写一个通告,张贴在病房门口:“范亭在医院,遵医生主张,四日以内不许接见来宾,不许谈话。无论何人来看,皆不能引入,并希来访诸友好见谅。”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天,从南京玄武湖亚洲岛来了一位杜仲虙(杜羲),自称是续范亭早年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老朋友,要求到病床前探视。在医院陪住照护续弛亭的刘定安按照医瞩,婉言告诉他:“医生说病人需要静养,不许来客探视。”并再三致歉,请他以后再来。不料,不大会儿,杜仲虙又转回来;在半日之内,竟然连续往返三次,定要见见续范亭。他以沙哑的声音激动地说:“我们从民国二年在山西分手,有二十余年没有见面了。今年范亭到了这个地步,我也活不长了。你让我看上一眼就走,我绝不会惊动他的。”刘定安见杜仲虙情辞恳切,布满皱纹的脸上,流露着痛苦的神色,实在不忍再拒绝他,便小心翼翼地领着他走进病房,揭开幔帐。续范亭躺在床上纹丝不动,脸部消瘦,面色苍白。杜仲虙站在门口,欲进而止,远远望着,泪流满面,凝视良久,才默默地离去。谁料不久报载:“杜仲虙于夜间忧国投湖自沉”。著名记者邹韬奋看到报上刊载的消息,特在他主编的《大众生活》上发表评论《杜羲忧国自杀》说:“不久以前,在南京有军官续范亭因愤慨国事而剖腹自杀的惨剧,后因急救得免于死。最近在南京又发生监察院委员杜羲为忧国投湖自杀的惨剧。杜羲为河北省人,现年五十岁,清末入保定陆军学校,早年即加入同盟会,奔走革命。在东三省时曾以从事秘密运动,被捕入狱。后得释,奔走西北而认识于右任。生前极以国步艰危为痛,于本月八日深夜投身玄武湖自杀。留有遗诗和自挽词给于右任。”文章又说:“杜氏为河北人,河北是随着东北在实际上已沦亡的华北的一省,在他当然受到很大的刺激。为忧国而死,他的热诚虽可引起我们的同情,但是消极的自尽,不但于危亡的国家无益,而且在民族解放斗争运动日益尖锐化的时候,正需要不怕死的斗士来参加集体的斗争,这样消极的自尽,在国家方面反而是很大的损失。把热诚用到误国的方面去,这方法的不对,牺牲的不值得,是很显然。”这篇文章的结语是:“为民族英勇斗争的斗士诚然不怕死,但要在斗争中不怕死;志在杀敌,决不自杀。”
  续范亭和杜仲虙是多年来共同奋斗的战友,1月8日杜自杀时因范亭病情还重,没有让他知道。他在伤愈时方才得知此讯,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极其悲愤地写了悼诗《吊老友杜仲虙忧国自沉》:“沦海有侠士,幽居湖之滨。清奇多傲骨,心素不沾尘。辛亥义旗动,毛锥杀敌人。二年过晋北,一聚甫经旬。送君返燕赵、我亡入西秦。方幸二十载,邂逅在金陵。慷慨难自已,忧伤不可名。东邻正猖獗,家屋复何云。相为清凉约,菩萨自在身。困难方艰巨,不忍弃吾民。宁期两和尚,一个独归真。我病君三顾,君亡我未临。月圆君已逝,月缺我方闻。伯仁非我杀,我竟死伯仁。陵园剑不利!湖水一何深?万古中天月,千秋烈士心。今世不可见,愿结来生因。”悼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续范亭病愈行将出院的时候,张学良亲自来到医院探视。他们谈话十分投机,长谈良久。病房里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一直在医院里陪同照料的刘定安记述说:“次年春初,张学良将军不速而来,我引入病房,范亭下地相迎,握手相谈。临别,范亭送出房门,张拍其肩安慰说:好自保重,最后我们总会成一个‘三元乎’!”(当时打麻将脚术语,即成一翻全胜之意)张走后,范亭笑着说:“少将军看来倒是快人快语。”
  陵园剖腹的消息传到西北的时候,其族弟续约斋即从西安赶到南京,范亭的夫人许玉侬也携爱女小侬(现名续磊)急忙从兰州乘飞机到西安转赴南京。续约斋到京后一直在病榻前守护,协助定安整理慰问信函及接待诸事,及至病情日渐好转,于次年1月间返回西安。约斋在病榻前告别时,续范亭深情地望着他说:“你回去,可遍告西北方面的朋友说:“陵园剑不利,范亭死不了,请大家放心。”又说:“我深信这一剑下去,是能够影响到希特勒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就连中国汉奸之类也给他们一点疼痛。并不一定是杀我自己,而且也并不甚痛。……”
  各方人士的关切、慰问,续范亭深受感动。1936年2月底病愈出院的时候,他在病房写下了《感谢各方慰问》诗二首:
  一
  国士相期敢吝头?大同世界梦悠悠。
  爱人君子将何报?牛马精神死不休!
  二
  正心诚意致中和,建国精神我独多。
  有志莫愁炸弹少,精诚团结信如何。
  对于一直在医院朝夕相伴的同乡老友刘定安,续范亭由衷地感激。他在病榻上写《感定安》相赠;“左扶疾病右藏刀,慷慨相规义气豪。万里驰驱生死路,五伦转觉友朋高。”
  在此期间经常前来看望,并且照护过续范亭的,还有范亭的外甥女婿、崞县人郝梦九。郝梦九是续范亭近亲晚辈,早年曾依靠续范亭介绍谋个差事干。但近年来他却攀上了阎锡山的台阶,成了一个在阎锡山手下混饭吃的大烟鬼,这时正在阎锡山集团驻南京机构中做事。他虽和续范亭交往甚密,却不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后还忘恩负义地接受阎锡山派遣,在续范亭身边进行干扰和破坏活动。这是后话。
  ①新亭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南,东晋诸名士常来此饮宴。据《晋书·王导传》等记载:元帝时,丞相王导与客宴新亭,周(*左岂右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众感国土沦丧,皆相视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耶!”明刘基《题陈太初画扇诗》:“一道沧江隔战尘,白苹风起浪鳞鳞。新亭满眼神州泪,未识中流击楫人。”以后常以“新亭泪”比喻忧国忧时者。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