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一切为了反顽战争的胜利——置生死于度外
穆欣
    
  续范亭和赵承绶相识较久,私谊很深。他们是太原陆军小学的同学,辛亥革命时又都参加了续西峰领导的忻、代、宁公团。公团经繁峙出茹越口攻取大同之后,续范亭任镇远队队长,赵承绶率左翼游击队作前锋。其后公团解散,赵承绶在晋绥军中服役。1936年冬傅作义在绥东发动抗战,赵承绶的骑兵曾配合作战,收复过百灵庙。前后二十多年,赵承绥在晋绥军中由排、连、营长逐步升任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阎锡山的亲信“高干”。其间他同续范亭的私谊却未断。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后,赵承绶曾率部撤至绥远,以后转至晋西北地区,他的防区和续范亭的暂一师毗邻。我党通过续范亭与赵承绶及其他山西上层人物的关系,更依靠他在山西人民中间的威望,商请续范亭对这些旧派人物多做争取工作。抗战期间,续范亭多次前往赵承绶那里看望,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开导、争取,向他详细解说只有抗战到底才有出路,动摇妥协就是国家罪人的道理,希望他能有所转变。可是,赵承绶始终无动于衷。他说:“范亭,你说得很对,一切罪恶,都是由私人财产所累。但是阎长官有任何命令,我们还得服从。我们是脱离不了山西这个小圈子的。”
  1937年12月中旬,阎锡山已经在晋西地区向决死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支队进攻,双方正在展开激战;晋西北地区的顽军磨刀霍霍,形势也在急骤恶化。这个时候,阎锡山和赵承绶决定于12月15、16两日在兴县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通知续范亭前去出席。会议的主题,据说是要共商进攻日军占领的离石的行动问题。赵承绶欺骗续范亭说:“离石敌人增兵,中央有令集中兵力,利用据点,打击故人,准备全国总反攻。”
  续范亭接到开会的通知,心里有些犹豫不定。去,还是不去?开始他拿不定主意。经过反复考虑,他还是决定去兴县看看。开头他所以犹豫,是感觉到,赵承绶这时要他去参加这样的会议,不知是何居心,肯定凶多吉少,要冒很大的风险。根据他对阎锡山、赵承绶本质的了解,特别是最近的形势变化,可想而知这次会议不会是什么有利团结抗战的会议。尔后他考虑到,晋西旧军已向新军大打出手,晋西北的武装冲突也已箭在弦上,顽固派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他们究竟打算怎样动手?还有待于探明底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若前去出席这次会议,既可表示团结的诚意,又显得毫无戒心,可以通过会议观察他们的虚实和动向。决心定下来了,他便同师参谋长张希钦及罗贵波等共同商讨,征询他们的意见。张希钦等虽然同意他去出席这次会议,却很担心他的安全。续范亭果断地说,既然有必要去参加会议,自然要冒一些风险。他还表示,即使遭到不幸,为了抗日,为了统一战线,牺牲了也是值得的。他的果决和勇敢,引起大家由衷的敬佩。
  赵承绶这次在兴县召开的阎顽军师、旅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是阎锡山集团密谋举行的反共高级军事会议,十分机密。赵承绶为什么通知续范亭去参加这个会议呢?这是因为,他们错估了情况,看错了对象,打错了算盘。在阎锡山、赵承绶看来,续范亭不过是个爱国的正人君子,是一个近三十年的老国民党员,他最终是不会倒向共产党的,而共产党也绝不会信任他。近两年来,续范亭所主持的战动总会及其所属的抗日武装,都是统一战线性质。为使我们同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关系不致过早的破裂,争取推迟公开冲突的时间、党所采取的方针,正是利用他们不敢公开投降日军和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状况,尽量争取他们继续抗日。因而在同阎锡山集团打交道的过程中,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斗争,也作出过某些必要的让步。因此,阎锡山对战动总会所属武装力量的几次整编,以及无理撤销战动总会的命令,续范亭都在同共产党商谈后忍着气权且“服从”了。因而阎锡山等人据此形成了一种错觉,把续范亭所作的这些让步,误认为是对阎锡山集团无能为力的屈从,他们以为续范亭是“跳不出山西这个小圈子”的。用赵承绶的话来说:“阎司令长官有什么命令,范亭还是会执行的。”同时他还考虑到续范亭是有实力的,又在山西人民中素有威望,把他拉过去,不仅可以增加一两个师的兵力,更可以利用他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来欺骗和蒙蔽公众。……——这就是阎、赵等人一厢情愿的小算盘。
  续范亭只带两个警卫员来到兴县。他走进会场一看,参加会议的全是旧军的将领,没有八路军的干部,新军也只有自己和亲阎的工卫旅旅长郭挺一。他的心里顿时明白了,这显然是一次搞阴谋的会议。宣布开会以后,主持会议的赵承绶拿起示意棒,指点着挂在墙上的晋西北地区军用地图说道:阎长官已向全国发出了通电,宣布决死二纵队叛变,任命陈长捷为讨伐叛军总司令,正在对决死二纵队进行合围。根据情报,决死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支队企图从晋西南突围,转移到晋西北来,与彭八旅决死四纵队会合。我军奉阎长官命令,已派重兵封锁了汾离公路,不放他们过来!……
  顽固军决定在晋西北首先向决死四纵队开刀,但是他们的胃口很大,总的目标是想要消灭整个的共产党、八路军,晋西北地区全部进步势力。接下来,赵承绶就传达了阎锡山的命令:在“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灭八路军。为配合晋西南、晋东南地区旧军向新军和八路军的进攻,命令赵承绶统一指挥晋西北地区的晋绥军,消灭八路军彭绍辉三五八旅,消灭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和游击队,控制晋西北,从而把共产党在山西的组织和军队一网打尽!
  赵承绶在会议上还宣布了行动方案和兵力部署。……
  续范亭望着凶相毕露的赵承绶,听到这些杀气腾腾的话语,不禁怒火心中烧,万分愤慨。但他压抑着内心的愤怒,审视着会场上的动静,经过冷静的思索之后,乘着赵承绶开始具体进行兵力部署,在场的旧军将领吵吵嚷嚷、乱作一团的时候,他就装作入厕,机智地走出会场,径直穿过庭院,走出大门,跨上战马,冒着极大的危险,挥鞭疾驰而去,于12月18日赶到岚县史家庄。……——其后续范亭曾经追述此事说:“12月16日,在兴县……赵承绶调动队伍,擅离防区,集中临县、方山,企图响应王靖国、陈长捷进攻决死二纵队的行动来包围决死四纵队,但当时他还骗我说:‘离石敌人增兵,中央有令集中兵力,利用据点,打击敌人,准备全国总反攻。’后来我发觉了他们的阴谋后,即赶赴史家庄,……立刻占领赤尖岭。这样援助了决死四纵队,并掩护了决死二纵队北上,配合了整个的胜利。”又说:“新军、牺盟会及一切进步力量,是一个不可分的完整的统一体。顽固分子打击了任何一环,那就是打击整个的开始。因此,赵承绶包围四纵队,我们不能坐视,打倒投降派是大家的责任,是一切坚持抗战的人的责任。”①
  在岚县普明以南的史家庄,和彭八旅司令部同住一地的,还有中共晋西北区党委。续范亭从兴县马不停蹄地赶到史家庄,立刻将他在兴县高级军事会议上所了解到的全都情况汇报给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和彭八旅,晋西北区党委马上开会研究了对策。
  1939年12月18日午夜12时15分,中共晋西北区党委的紧急会议刚一结束,区党委书记赵林、副书记(兼彭八旅政治委员)罗贵波,即就此事联名致电报告中共中央毛泽东、洛甫(张闻天)、王稼祥、胡服(刘少奇)并报一二〇师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甘泗淇:
  (一)据范亭同志面谈,他参加了12月15、16两日,赵承绶在兴县召开阎顽师、旅以上干部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会上传达了阎命令骑一军赵承绶、三十二军郭载阳(郭宗汾)部,集结兴县、临县地区监视晋西北新军和八路军动态。其部署以骑一军八个团控制临县东北之白文镇、寨上、开府、方山一线,阻拦晋西北我军南下策应决死二纵队;以三十三军六个团置于临县以南地区阻击二纵队、晋西支队北上。待十九军、六十一军解决二纵队后,再北上合力向岚县三五八旅和决死四纵队进攻。至此,续逃出会场,赶来我部告警。
  (二)彭率四团两个营护送弹药到晋察冀未归,警六团在绥南、雁北,独一团在清源、文水、交城地区,独二团在忻(县)崞(县)地区活动。四纵队调岚县清理整顿内部,我兵力分散,身边只有四团一个营机动。为此,向续建议并经他同意,调暂一师三十六团至岚县机动。
  续范亭这次在紧要关头,冒着生命的危险,从赵承绶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中途逃席,把所了解到的阎锡山、赵承绶在晋西北发动内战的部署,及时地告诉了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和彭八旅,对于晋西北地区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这种无私无畏、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尚品德,得到了中共党组织和人们的高度赞扬。南汉宸说:“1939年秋,……当范亭同志在阎锡山骑兵司令赵承绶所主持密谋反共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听到阎锡山反共的战争布置时,立即中途逃席,迅速将其所属部队布置在阎锡山部队与八路军的中间地带,首当阎锡山进攻的要冲,以便八路军迅速集中,同时亲赴我军指挥部,揭发阎锡山策划反共军事部署的阴谋。”②罗贵波说:“(1939年)12月16日,赵承绶在兴县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具体拟定了向新军和八路军进攻的计划。……情势非常严重和紧急。暂一师师长续范亭同志在赵承绶召开的兴县会议上,得悉顽固派进攻新军和八路军的恶毒计划,当即不顾个人安危,中途逃席,亲来向党报告。”③
  ①续范亭:《晋西北行政会议开幕词(志略)》(1940年2月2日),原载1940年2月4日兴县《新西北报》。
  ②南汉宸:《学习续范亭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续范亭诗文集序》。《续范亭诗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七页。
  ③罗贵波:《“十二月事变”与山西新军》,《星火燎原》(选编之五)(战士出版社出版)第二一五页。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