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二章 为新政权呕心沥血——决胜于樽俎之间
穆欣
    
  这个时候,晋西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还面临着一些外部的统一战线关系需要妥善处理。阎锡山集团虽然已经被赶出晋西北地区,阎锡山仍然陈兵汾离公路以南,他们虽然被迫在秋林同共产党代表谈判,但仍旧对晋西北虎视眈眈,还梦想卷土重来;在陕北的榆林和绥远西部,驻扎着大量的国民党军队,需要取得经常的联系。这次“晋西事变”是山西新旧两派你死我活的拚搏,而阎锡山集团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也进一步暴露出来。这次事变中,蒋介石集团极力插手其间,挖阎锡山的墙脚。蒋介石一方面策动阎锡山对新军“武力解决”,同时却令李文的第九十军紧跟阎军背后,妄图“进驻”晋西南,形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胡宗南提出还要加派两个军过河进入阎区来接代阎军的原防地。这一企图虽因阎锡山坚决拒绝而未遂,但在这次事变结束时候,蒋介石还是拖走了阎锡山的几员大将。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第十九军军长孟宪吉等相继投靠了蒋介石;同时由于孙楚在晋东南勾结中央军进攻新军,结果决死三纵队这次叛变的某些部队也被中央军乘机拉去。另一方面,蒋介石这时从多方伸出触觉向新军试探,想给新军发枪发钱,想要乘机从阎锡山手里夺去对新军的“指挥权”,突然对于新军表示出空前的“热情”。当时任蒋介石西安行营主任的程潜曾经传出话来:就是那个经过程潜、黄树芬(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书记长)密电鼓励阎锡山“为振肃纲纪,剿灭叛军(按系诬指新军),自属名正言顺”的蒋介石,忽然“大发慈悲”,又向新军表示“关切”,说什么“中央对新军不能照阎的办法(即进剿),只能把新军调开山西使之立功,将功赎罪,由中央给经费”,还提出要新军“派人来行营商议”。那个素以坚决反共而臭名昭著、想在晋西事变中插一手的蒋介石心腹干将胡宗南,也忽然对新军表示了非凡的“关注”和反常的“慷慨”。……
  针对蒋介石集团的这些阴谋手段,中共中央曾经多次发出指示,阐明对策。1944年2月12日,毛泽东,洛甫在一封电报中说:我们意见,暂时中立阎锡山,不使阎锡山与“中央”(即蒋介石)联合对我,不使新军受“中央”指挥,因为这些都是对人民不利的。3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的指示说:我们的基本政策是继续团结阎锡山,巩固旧军力量于阎锡山的指挥下,不使发生不利于我们的分化,保有阎锡山在吕梁山脉的地盘,不使“某方”进驻,……以利华北与西北的抗战。同日毛泽东发出的另一封电报中也曾指出,目前尊重阎锡山拥有的一定地盘,保有这个国共之间的中间力量,对于抗战与国共合作是大有利益的。
  续范亭当时曾经本着这一方针,协助党组织与各方人士多方联络进行工作,积极开展同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2月下旬,顽固派被赶出晋西北不久,续范亭在临县窑头参加一二〇师和晋西北新军旅以上干部联席会议的前后,他的一位对共产党友好的老朋友,从大后方来到晋西北,在窑头住了几天。有一次交谈中,这位朋友说到,这次路过西安的时候见到胡宗南。胡宗南叫他捎话给续范亭:这里如果要枪械,他可以给一些。续范亭一听就看穿了胡宗南的狼子野心,非常气愤,即以讽讥的语气表示了严峻的拒绝:“怎么,胡宗南要拿枪来给我?他离延安很近,延安抗日很积极,也很需要枪,胡宗南为什么不给延安送些枪支去?”
  驻在榆林的晋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第二十二军军长高双成都是续范亭的老朋友。由于这次晋西事变,多年的联络中断了。邓宝珊在1914年和续范亭一同参加华山起义,曾经长期并肩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1938年夏天,续范亭和赵承绥曾专程到榆林区看望过他。随后南汉宸也到过榆林,他们同邓宝珊交换了在晋西北和榆林合作对敌防务的意见。同年8月,邓宝珊过黄河到晋西北的河曲,参加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作义召集的军事会议,续范亭和罗贵波、南汉宸也到河曲赴会,他们一起曾和邓宝珊在灯下作彻夜的长谈。以后续范亭又去榆林一次。他两次到榆林,都和邓宝珊住在一起,常常促膝长谈,探讨各种政治问题。续范亭这些谈话,在帮助邓宝珊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上,起到了启发作用。
  正当续范亭考虑和邓宝珊恢复联络,考虑如何把“晋西事变”真相告诉邓的时候,这年的3月,南汉宸从延安经过榆林来到晋西北。南汉宸也是邓宝珊的老朋友,他这次前去榆林,就是专程到那里对邓宝珊进行友好联系的。他向续范亭讲述了榆林方面的情况,两个人交换意见后,续范亭征得中共晋西北区党委的同意,就派曾任兴县县长的张干丞和秘书温宗祺代表他去榆林看望邓宝珊,同时看望高双成和其他驻榆林的国民党将领。他的秘书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对友军的联络工作,续范亭特地给邓宝珊的总参议高志清、参议寇子霞、副官长于浚都和一位杨军医分别写了介绍信,请他们帮忙照应。同时向温秘书介绍说:高志清高大哥,是陕甘一带哥老会老龙头,我们是莫逆之交;寇子霞是山西同乡,也是我和南汉宸的老朋友;于浚都也是山西人,刚巧还和温宗祺是亲戚。……这次的榆林之行很成功。——转过年来,1941年3月,温宗祺护送续范亭到延安治病。他们到达延安时,正逢南汉宸再度前往榆林,续范亭又派温宗祺作代表,随同南汉宸去看望邓宝珊。
  南汉宸这次来晋西北,还帮助续范亭张罗建立晋西北行署和各附属机构的工作。当时蒋介石和阎锡山,都对“晋西事变”散布了许多攻击共产党、八路军和山西新军的谣言,混淆人们的视听。他们经过交谈,认为有必要给相识的国民党上层人物写一些书信,详细说明晋西事变的真相,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这次山西新军反击旧军的进攻是被迫的自卫行动,以及共产党和山西新派坚持团结抗战的主张,以便粉碎阎锡山和蒋介石炮制的谣言,澄清事实。续范亭与南汉宸起草了一封长信,以续范亭的名义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以及白崇禧、傅作义、朱绶光、邓宝珊等十多人寄去。这些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有的人还写来了回信。徐永昌在回信中说,见范亭信,才知道晋西事变的原因。他还向人表示,范亭忠厚老实,不会说谎的。……
  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也要对阎锡山做工作。1940年1月27日、2月11日、3月5日,毛泽东在连续多次电报中,都要求新军领导人打电报或写信给阎锡山,表示团结抗战的愿望,每次都提到要续范亭也这样作。1941年5月7日,续范亭到延安不久,便趁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处长王世英返延之便,写了一封长信给阎锡山,托他带往秋林。他在这封信中代表山西新军,表达新军与阎锡山团结抗战的愿望,同时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是真诚的,是要长期坚持执行的方针,不是权宜之计。恳切希望同阎锡山能够继续和八路军、新军团结抗战。
  这封信主要谈到三个问题。他在开头写到这次晋西事变是不幸事件,并且代表新军各部向阎致意。他说“当地球开花之日,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国开花之日,最近将来一定要结一大果实。但这个果实收获迟早,要看我们现代人努力的方向与程度如何。因此,今天的政策路线是必要研究的了。范于西安事变后,就站在统一战线立场上。山西是最进步的,所以回到自己的家乡。蒙钧座优遇,待以国士之风。感激之余,故始终以真诚报答,未敢以一言虚伪应付也。去岁晋西北事变未能把握,以致各自为政者数月,确有过左及幼稚行为;我历经努力纠正,多方克服,一年来渐入轨道。新军将领在互谅之下,始终对钧座之一切进步主张竭诚拥护。新军是山西之子弟兵,不能离开山西之怀抱,更不能离开钧座之领导,大家正在渴望钧座之宽大为怀,接受他们的请求也。”
  接着,他在信中讲到中国共产党执行统一战线的真诚态度。他说:“共产党对于统一战线认为是长期的,不但抗战需此,建国亦需此。中国今日不堪分裂,将来亦不堪分裂。因此,他们的领袖们牢牢把握此点并力求巩固而扩大之,正所以扩大其阶级范围也。最近在延安宣布了许多具体政策(见《新中华报》),实行三三制,保护私人资本等等,亦所以纠正过去旧传统与左倾之毛病也。他们认为除真正的汉奸自绝于国人,自塞出路外,其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都须有出路,才能达到抗战建国之目的。我相信这是真诚的,并且是正确的。蒋先生做法始终是清一色一把抓的作风,这是使全国最害怕的,甘肃、陕西、四川、本省士大夫阶级几无立足之地,到处特务横行,欺压群众;人民侧目,敢怒而不敢言。如此下去是危险的。现在是特务乱政,将来怕要特务叛国。独裁过甚,利用屑小,自古是危险结局的。所以今天主要是开放民主,罢除特务,教育干部,才是正当出路,才可以图存。”
  最后,续范亭告诉阎锡山说:“延安方面始终认为山西是统一战线的支柱,司令长官是统一战线最努力最热心的。有些人说‘到重庆才觉得山西进步不小’,这是事实。深信钧座对于时局逆转风雨飘摇时,始终为国家民族之中流砥柱也。”
  这封信以下属的口气表达新军和解的诚意,并且很有分寸地略表歉意,都恰到好处。信中抨击蒋介石独裁统治、特务乱政的危害,也是阎锡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最感头痛的事。而在信中所引“到重庆才觉得山西进步不小”这句话,正是阎锡山所乐意听的,可以促使他回忆过去同共产党合作时赢得过的声誉,同时还会使他想一想同蒋介石的种种纠葛及后果。
  续范亭在行署就职后,主要精力集中在政权工作,兼顾新军总指挥部的大政方针。此后,暂一师由副师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饶兴等指挥,并继续得到续范亭的关注和指导。同时,张希钦兼任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饶兴兼任二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夏天,续范亭参加了暂一师成立一周年的庆祝大会,并向指战员讲话。当谈到他参加创立的战动总会被阎锡山非法解散时,不禁伤心落泪。当他缅怀暂一师各团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时,痛惜地哽咽不止。作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他是热情奔放的人。他关切着每一个在前线杀敌或从前线归来的指战员。每当听到他们在冰天雪地、风吹雨淋中,忍受着严寒和饥困,艰苦卓绝地同敌人英勇搏斗的情景,他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按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和一二〇师的部署,暂一师在反顽斗争中取得胜利后,又进行了四个月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作战。随后,这支部队第一次直接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军。经过这次整军,部队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飞跃的提高。党的活动在部队中进一步公开了,军政各方面的工作突飞猛进,从此暂一师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军总指挥和第二军分区的双重领导下,转战于二分区的岢岚、五寨、神池、宁武一带,曾粉碎日军的多次围攻扫荡,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抗日征战,直至1942年底新军总指挥部撤销,完全划归八路军建制。在此期间,部队经过几次整编,于1943年1月取消了暂一师的建制,但是继续保留暂编第一师的番号,直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