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二章 为新政权呕心沥血——在病榻上批阅公文
穆欣
    
  在1939年那个极度艰难紧张的冬季里,在反对阎锡山顽固军进攻的连续战斗中,续范亭领导军政工作,肩挑重担,夜以继日,辛劳过度,以至肺结核旧病复发。根据他的身体状况,本应及时进行治疗,并且抽出一些时间静养。不但医生提出建议,周围的同志也都主张他治疗休养一段时间。可是,谁都说服不了他。自从抗战开始以来,他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加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缔造。这次彻底粉碎了阎锡山发动的晋西事变,使这里开始建设成为民主自由的抗日根据地。他亲眼看到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民主政治,并且亲自主持晋绥边区的民主政府。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因而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废寝忘食的工作,怎么能让他放下工作去静养呢?结果疾病没有得到治疗,由于日夜辛劳,病情反而逐渐加重了。
  1940年2月下旬,顽固派的叛乱平息未久,新政权刚刚在全区军民庆祝胜利的欢呼声中诞生,一直紧张战斗的人们还没有喘过气来的时候,敌人便于2月23日出动一万三千余众,大举扫荡晋西北根据地。按照续范亭病弱的身体,急切需要安心静养,他却拒绝了同志们请求他过黄河西岸休养的提议,带领行署机关,乘着星光闪闪的夜晚行军转移。在行军途中,他不顾病痛和劳累,还让同志们停下来,告诉大家如何从北斗星的位置来判别方向,他说:“这是行军作战的常识,非学会不可,否则会迷失方向。”无论在什么时间,任何场合,他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循循善诱,向同志们进行各种教育。
  1940年这一年,是晋西北根据地遭受敌人摧残最严重的一年。春、夏两季,敌人接连不断地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敌人发动的秋季扫荡刚一开始,就被我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击破了。百团大战一结束,敌人又发动了冬季扫荡。除了三次反扫荡和百团大战,晋西北边缘区无日不处在紧张的战斗中。
  春季扫荡敌人没有讨到便宜,经过三十八天战斗,被我歼灭一千四百多人。日本侵略者不服输,6月8日又抽调两万多人卷土重来,分九十路向根据地进行扫荡,历时二十八天,终于被我军粉碎。夏季扫荡开始,敌人来势汹汹,因新政权建立未久,对付敌人的经验不多,日军迫近兴县城区时,领导机关才开始转移。一时人声噪杂,阵容显得混乱,续范亭和贺龙看了十分着急,立即下令精简,将非战斗人员全部送过黄河西岸,续范亭把秘书也“精简”了,暂时派他到黄河西岸行署留守处去。
  这时续范亭又增添了严重的脚气病,行动艰难。但他不愿离开前方,仍旧不听大家请他过河的劝告,坚持留在前方指挥部,和贺龙共同指挥作战。敌人主力进迫黄河沿岸的时候,他和贺龙在兴县枣林峁不远处黄河边一个小山村村头遇险,陷入敌人的包围,好容易从日军间隙中突围出来。续范亭因为脚气病重,无法行走,是由警卫员背着下山突出敌人重围的。他在前线同敌人周旋到底,直到把敌人的扫荡彻底粉碎,方渡河到黄河西岸,在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休息了几天。
  我军于7月5日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扫荡,8月20日即配合华北各解放区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一二〇师主力和新军各部,在同蒲铁路北段展开了空前的大破击战。到10月8口止,晋西北我军共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三百一十六次,毙伤敌伪军六千四百余人,俘虏日军四十六名,伪军三百六十五名。同蒲铁路在短促时间内就被完全切断,我军奋勇前进一直打到太原、汾阳、大同附近,打得晋西北各据点的敌人手足失措,铁路交通一度瘫痪。敌人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曾以“山西大日本军”与“山西和平促进会”联合署名,散发一种张牙舞爪、杀气腾腾的传单“出气”。这张传单中使用极其不通的“日式汉话”写道:“凡有破坏一寸之铁路者,歼灭尔等一帅之众,并使汝等一村全灭!……汝等父母兄弟姊妹于怨恨之中,而为我等枪剑下之鬼矣。……”——这是挨了痛打的腔调!
  1940年12月中旬,敌人又开始对晋西北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扫荡。在百团大战中挨了痛打的日本侵略军,悍然凶狠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报复,恨不得把整个解放区荡平变成无人区。敌人所到过的每个村庄,都留下了余烬未熄的残垣断壁,瓦烁堆中堆满被杀害者的尸体。仅兴县就有二百六十多个村庄被毁,在敌人三十五天的扫荡中,整个兴县经常是浓烟蔽日,火光冲天。九万人口的兴县,仅这一次就有一千三百八十四人被日军杀害。紧靠黄河东岸的一个山村,村里有户七口之家只剩下一个小孩活了下来。……
  这时续范亭的病体已经难以支持,他仍然跟贺龙一起在前方指挥作战。前后一个多月,差不多都是白天休息,晚间行军。一二〇师的行军强度是出了名的,这支部队人人练成了铁脚板,每日天不黑出发,天亮时宿营,两头见太阳,中途不休息、不吃饭,一直的走。十冬腊月,晋西北非常冷,不骑牲口跑不快,骑上牲口双腿冻的吃不消,麻木疼痛。续范亭身患肺胃病、气管炎,每天夜晚行军的时候,上山需要一个警卫员在前面帮他拉马,下山时必须下马来由人搀扶着走,这时他自己也明显的感觉到,他的病对大家已是一种拖累。……
  在这次反扫荡中,敌人烧毁了原来行署驻地兴县蔡家崖牛家大院。行署和新军总指挥部移驻到蔡家崖对面的石岭子村。续范亭的病经过当地的一段治疗,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咯血、发烧,身体明显消瘦。在肺病和肠胃病的夹攻下,“吃不能吃,睡不能睡”,续范亭再也无力支持,终于卧床不起了。但他尽力振作,以惊人的意志,顽强地支撑着。每天忍着病痛的折磨,还在时时关怀工作的进程,常常索取公文信函,靠在病榻上亲自批阅,处理各种急迫的问题;对于干部工作的艰苦,尤为关切,常说:“干部是革命的本钱,最不易得来,应加倍爱护才是。”
  他的病情还在不断恶化。连续一个多月,发烧、咳嗽、气喘、吐血,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经常昏迷不醒。周围的许多同志,都在为他伤心落泪。他也晓得自己病情严重,难以治愈。但他对前来探视的同志说:“我不怕死,可是现在我还不会死,我要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失败才甘心。”——关于这一点,他在以后写道:“说来也真是有点奇怪,当我在晋西北得到了肠胃炎的时候,一月多不能转动,自己知道的非常清楚,以为我病是应该死了,但是我有一线生机是不想死,有同志问我为何?我说我还要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失败和希特勒的塌台,现在我还不死。”
  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得知续范亭的病情恶化,专门打电报要他到延安去医治。他怀着十分感激而又对前方留恋不舍的心情,同意前往延安治病。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留给贺龙,诗中写道:“四年成绩一身病,惭愧中途掉队人。”流露出眷恋工作,依依惜别的情绪。他是多么不愿离开一起战斗过来的晋西北抗日军民,多么不愿离开这个战斗多年的地方啊!
  1941年3月,由晋西北行政公署派人护送续范亭前往延安。由于他的身体已经很弱,去延安千里迢迢,如何走到那里,是个问题。骑马是不行的,因为沿途全是山路,道路崎岖,一般的担架也不方便。结果绑了一个躺椅,由警卫队和护送的战士轮流抬着走。一路上对他照护备至,走了半个多月到达延安时,病情并未恶化。
  他,人虽然到了延安,心还留在晋西北,时刻念念不忘前方,关心着前方的战事和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从晋西北寄来的《抗战日报》、《长城报》(部队报纸),他每期必读。每次听到前方战事紧急,他就日夜悬念,忧心如焚。这时往往忘掉自己重病在身,要求回到前方指挥作战。1942年春季,日军对晋西北发动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敌军兵力之多,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而且在战役指导与战术运用上采取了很多新招。这次敌人以我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为主要目标,采用远距离奔袭合击的手段,企图一举扑灭我指挥中枢及我军主力,并且计划在我根据地内捕捉一万二千名青年,掠夺大量资材和牲畜。敌人行动严密,动作迅速。在战役指导上,他们不拘泥于原定作战计划,根据战场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计划;在战术上集中兵力采取“猫扑鼠”的战术手段奔袭我领导机关和我军主力,以“梳篦队形”对进攻目标反复扫荡。扫荡一开始,2月4日夜,敌独立第十六混成旅团就奔袭我兴县、李家湾和黄河各渡口,6日敌到兴县城、李家湾时,我军区司令部已转移到兴县晋西北的水江头。敌人合击兴县扑空,7日又分兵三路合击水江头。我军区领导机关又已于三十分钟前转移到瓦塘以北地区。敌在水江头扑空后,又追到瓦塘镇附近。敌人到处实行“三光”,并乱抓青壮年,抢劫粮食。当续范亭在延安听到这些信息,写下了《1942年春养病延安交际处茅屋闻晋西北敌人扫荡有感》。诗中写道:“……我亦能驰马,足迹遍汾河,我亦能杀贼,誓不渡黄河。中途掉队人,久病奈如何?三次反扫荡,四年游击战;粮饷常不足,征衣多补绽。民众执干戈,战士乏枪弹;风雨感同舟,军民一齐干。抗日何所恃?忠贞与血汗;岂爱征尘苦,千古一大难。气擗千人易,力擒二竖难;一病几不起,荏苒到延安;延安如故里,诊疗施百般;衣食愧饱暖,同志复时看。五十区区身,早破生死关;却病如驱敌,胜利需时间。遥望管涔山,使我恨无端;多少英雄去,多少英雄还。”
  在晋西北五年的战斗历程中,续范亭和贺龙、关向应以及王震、彭绍辉、罗贵波等,在并肩战斗中结下了亲密的战斗友谊。他同贺、关在抗日战争中相识比较早,共同战斗的时间最长,在延安相处的机会也最多。他到延安休养不久,贺龙便在延安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司令员。贺龙常常来看望续范亭,续范亭写了新诗也常请秘书抄送给贺老总看看,病情有了好转,他便及时告诉贺龙知道。他对贺龙一向尊重。1940年1月,贺龙率领第一二〇师主力从冀中回到晋西北。续范亭在岚县史家庄开完“晋西北军政民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辞别贺龙返回兴县途中,亲切的会晤引起诗人的豪兴,他即兴写出了《贺龙将军》一诗:“体国公忠似赵云,坚强活泼更超群。云龙气概难比拟,李牧廉颇两将军。”1943年3月14日,贺龙在延安度过四十九岁生日那天、他又写了祝贺的赠诗:“一把菜刀起义人,半生革命刃犹新。边区柱石老同志,塞北堡垒万里城。五载相知惟一字,千年大业赖天真。山人共赴瑶池会,祝你金刚不坏身。”诗中“千年大业赖天真”二字的褒词,是对贺龙的纯洁坦白,真诚直爽,无私无邪,朝气蓬勃的给合语。
  续范亭对关向应也有深厚的友谊,彼此深刻了解。早先在晋西北,武新宇曾赠续范亭一首诗:“三晋名流多,宇独爱先生,不忌也不求,永作座右铭。”关向应读了这首诗,曾对武新宇说:“范老的不忌不求,正由于他有所求,他所求的不是个人的荣誉得失,而是真理。”
  续范亭和关向应二人,先前在晋绥边区并肩作战,晚年延安养病,彼此关怀,经常相互慰问,成了知己好友。续范亭在柳树店休息的时候,病情渐渐沉重起来,差不多整天躺在床上。精神好一些时,常叫人用担架抬到柳树下面,呼吸新鲜空气。他在担架上遵医嘱不多讲话,默默地遥望着天际。他感到这样的休养方法很好,特地写了一封信给关向应,说他现在进了“柳下学堂”,并且听从医生的劝告,学的是“不言科”,劝关向应也试一试这个方法。信里还附寄一首诗:“少年曾为拔剑歌,何期病肺卧山河?于今才得养生术,柳下学堂‘不言科’(即不多讲话)。”关向应逝世前的两个星期,续范亭派人前去看望时,带了一封亲笔信,说要送他一副担架床。关向应叫医生代写了一封复信,说他也已经做了一副担架床;希望续老请秘书抄几首新写的诗来。续范亭亲笔写的诗送去以后,关向应请人贴在墙上,整天可以看到。他同关向应常有书信往来,凡是续范亭写来的信,关向应都仔细地保存起来,决不肯遗失。关向应不幸于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病逝以后,续范亭异常悲痛,地在《悼念关向应同志》诗中写道:
  抗战初期,晋西相会,沉默寡言,满腹智慧。
  益我良多,启我愚昧,与君谈话,徐徐而醉。
  三言两语,辞令不费,点头会意,神交默契。
  同甘共苦,备尝滋味,何意中途,先后病肺。
  延安养疴,互相策励,辗转五载,先我而去。
  科学医疗,千方百计,苦无专药,不能治肺。
  革命先锋,工人领队,忠诚无间,再接再励。
  既不为名,又不为利,为党牺牲,鞠躬尽瘁。
  奋斗终身,四十四岁,布尔塞维,当之无愧。
  续范亭经常著文、写信,关切晋西北的工作,1943年7月,他给延安《解放日报》写了一篇文章:《抗战六周年七七感言》。同时还专门给晋绥边区的《抗战日报》写了一篇文章:《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
  我离开晋西北已经两年多了,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养病条件,所以虽是顽固的疾病,却能日有起色,现在虽尚不能多劳,已无性命危险了,请释念。孱弱之躯,不学无术,乃蒙我晋西北人民爱戴,参议会又把我举为行署主任,实深抱愧。好在我们是真正的民主政治,集中领导,少了一个机件仍是照样转动的。更因为晋西北人民及诸同志的努力不懈,使晋西北党政军民各方面战斗教育生产诸任务都有很大的发展与进步,达到了相当的成功,这是使我最欣慰不已的。
  接着,他用诗的语言,歌颂共产党的领导和晋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应承担的伟大任务。特别提出共产党如何与党外人士密切合作,党外人士如何拥护共产党的问题,号召党内外亲密合作,共同担负起抗战建国的任务。1945年4月9日,他从延安写给晋绥边区行署的一封信中说:“毛主席的十字箴言‘恭谨勤劳,决心眼光向下’要刻刻不忘。……”这年9月间,他写给晋西北同志们的另一封信中,号召大家“要三心共照,永世不忘”,这三心就是虚心、耐心、决心。他写的这些话,他对晋西北工作的关切,给晋西北军民带来极大的鼓舞。
  续范亭在延安不但同“老晋绥”常有来往,而且还能经常看到前去延安开会的晋绥解放区的其他领导同志。这些同志每到延安,必前往医院探视续老。每当他与共同缔造晋绥的战友们会晤的时候,都要勾起他强烈的“思乡”心绪。这个时候,他的心情总是异常激动,恨不得能跟他们一同回到前方去,继续与这些同志并肩战斗。
  续范亭到延安的第二年,1942年5月8日,贺龙同林枫等七位从晋西北来延安开会的同志,结伴到枣园来看望他。晋西北的老战友久别重逢,在革命圣地相聚,心情都格外高兴,大家关心的问询他的病情和治疗、生活情况,又向他介绍晋西北我军对敌斗争的胜利战果和晋绥边区各项工作的成就。他见到这些从晋西北来的老战友,正愁无佳肴招待,适逢有位在延安的苏联友人,于园西猎得三只鹁鸽,送来给他佐餐。不料因厨师疏忽,几乎全被猫儿偷吃,所剩无几,不堪入餐,无法招待这些难逢的战友。他感到大煞风景,还特地写了一首《鹁鸽与馋猫》,记述其事。
  同年5月20日,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到达延安访问。参观团由根据地各县及敌占区来的开明士绅十五人组成,团长牛友兰,副团长刘少白、武润生。他们在延安参观访问两个月,受到延安各方和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他们到达延安的当天晚上,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在延安交际处设宴欢迎。毛泽东主席也于7月9月亲赴延安交际处会见晋西北来延的诸位士绅,亲切地与他们进行长谈。5月29日,参观团全体士绅怀着真诚的敬意,带着晋西北人民的良好祝愿,前来枣园看望续范亭主任。他们见续主任病情好转,精神饱满,十分高兴。续范亭热情地邀请客人们在门前柳荫下吃茶,问询晋西北根据地的近况,畅谈到延安后的感怀。他应客人的要求,拿出新写的诗稿。他们看到其中有许多抒情的新作,有赠毛主席和延安诸老的诗篇,边看边诵,交口称赞,有的当场执笔抄录下来留作纪念。客人们又在过厅里看到题作《知罪集》的两本线装册页。掀开来看,里面尽是当年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园剖腹明志后,全国各地爱国人士和西北军将领发来的慰问函电。大家看得入神。续范亭就此又同客人谈到痛心的往事,谦逊地说:“我后来读了马列主义的书,方知道那样不行。原想以此来唤起全国民众,可是太便宜了反动派。不应该死,应该活着同反动派斗争!”大家由此得知他题作《知罪集》的含意,钦佩这种严于律己的品格。正在延安的贺龙、林枫赶来枣园,和续范亭共同设宴为参观团士绅洗尘。续范亭还亲自前去邀来住在邻近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徐向前同客人见面。续范亭高兴地说:“我给诸位介绍,这就是天下闻名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他也是咱山西人,家在五台,离我的家乡崞县西社村只有十五里。可是过去旧社会把我们隔绝开,谁也见不上面。”身材高大的徐向前,笑眯眯地跟客人们一一握手。午宴时续范亭代表晋绥在延安的同志对参观团表示欢迎,贺龙、林枫和徐向前都高兴地祝酒,席间洋溢着团结、和谐、欢迎的气氛。续范亭在席间谈到,他到延安后曾收到阎锡山从秋林写来的信,寄来一匣针药,邀请到秋林去养病。续范亭感慨地说,延安最光明,我要在光明的地方养病,提起“晋西事变”旧军进攻新军的事,他风趣地说:“阎锡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晋西事变“赔了夫人又折兵”。宴会结束的时候,续范亭祝贺参观团在延安访问圆满成功,希望大家把陕甘宁边区的好经验、好作风带回晋西北去。
  1942年9月1日,延安举办运动会,晋西北新军派来了军事参观团。18日这天,全体团员到南泥湾陶宝峪休养所看望续总指挥。续范亭闻讯异常激动,急拄手杖步行去迎接这些日夜思念的来自晋西北前线的战友。参观团的同志见他病情见好,精神愉快,也都非常高兴。在谈话中,他对新军各部的整风运动,整编后的新气象以及指战员训练、作战、生活情况,一一详细询问。听过他们谈到的情况,非常满意,他还在本子上作了笔记。春季反扫荡中田家会歼灭战的胜利,尤其使他兴奋。他对这次战斗的指挥,军队与民兵的配合,赞赏不已。临别,他又再三嘱咐他们,在延安进行参观,应当侧重于学习延安整风运动经验,把延安精神带回去。以便促进新军各项工作的改进。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