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三章 在革命圣地延安——为统战工作鞠躬尽瘁
穆欣
    
  续范亭一直关心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在延安的几年中,他以自己在国民党军政界的威望及他与国民党上层人士的关系,积极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继续发挥他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上层人士之间的桥梁作用。当时许多到达延安的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到延安来参观访问的外国人,都要求同他见面。他不顾自己的病痛和劳累,恳切地和这些人会见和交谈。他对他们开诚布公,肝胆相照,争取他们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而奋斗。其中交往最多的,是驻在榆林的邓宝珊。
  当时邓宝珊仍在榆林任晋陕绥边总司令,所属部队中就有从甘肃调来的原新一军的一个旅(就是当年续范亭协助邓宝珊组成,先后曾任中将总参议的那个新一军)。邓宝珊赞成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榆林方面和陕甘宁边区的关系一直比校正常,榆林驻军和绥德等地八路军互相维护团结,按照“互助互让”原则办事,延安、榆林之间常有信使往还,双方有关负责人也常相互访问,关系友好。1943年6月初旬,正是国民党反动派极力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时候,蒋介石打电报给邓宝珊,要他绕道宁夏去重庆开会。邓宝珊看过电报说道:“不指定路线还罢,指定了我偏要走延安。”
  6月8日,邓宝珊便带领随从人员约十余人由榆林启程,17日到达延安,在交际处住下。毛泽东当日即在杨家岭新建的中央大礼堂设宴招待邓宝珊及其随员。续范亭和南汉宸应邀作陪,在座的有朱德、贺龙、林伯渠、李鼎铭等。宴会后还举行了欢迎晚会。以后,毛泽东曾和邓宝珊进行了多次长谈。
  续范亭见到邓宝珊十分高兴,其后还又自己出面作东道欢宴邓宝珊一行。这时距“华山聚义”已近三十年了,有一次陪同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宝珊谈话时,续范亭当场口占一诗相赠:“三十年来土与尘,欣君五十刃犹新。半生革命总同路,一世交情有几人。”
  这次邓宝珊在延安逗留一周即去重庆。11月15日晚,邓从重庆返回途中又抵达延安,仍住延安交际处。第二天晨,续范亭就同在延安学习的邓之次女邓友梅前去探望“畅谈尽日”。邓宝珊反对内战。他说,蒋介石“有打共的决心,无打共的决策”。据说在重庆蒋介石最后一次召见他的时候,邓宝珊曾向蒋介石进行了忠告。蒋介石问邓宝珊:“你需要什么?”邓宝珊回答说:“我愿把领袖拥护成华盛顿,不愿把领袖拥护成拿破仑。”蒋介石略微一晒,未予回答。事后,邓宝珊的老友、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抱怨邓说:“你讲那话不要‘多脑’(头)了(关中方言称头为“多脑”)?自此以后,邓便忧心忡忡,有不想在榆林再呆下去的念头(他深知蒋介石的阴险狠毒)。邓宝珊在重庆逗留期间,外间盛传邓可能调任甘肃省主席,但因蒋对邓颇为疑虑,结果仍旧叫他回了榆林。……①
  11月17日,延安交际处设宴庆祝续范亭五十诞辰。参加者有贺龙、林伯渠、谢觉哉、南汉宸等,邓宝珊也在座。席间情绪热烈,续范亭对大家说:“不管寿不寿,将此余年完全贡献国家、贡献革命、贡献革命斗争中心,亦有幸福也。”
  邓宝珊到延安后,因他盛夏在重庆、西安两地度过,长期紧张、劳累,“到延安时已是秋尽冬初,别是一个天地,身心为之舒畅。不料却突然患起病来。”毛泽东对邓宝珊的病情十分关心,亲自前往慰问叙谈,还请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亲为诊脉处方治疗,十来天就痊愈了。
  11月26日,续范亭陪同邓宝珊参加了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代表、生产展览会开幕仪式。邓宝珊应邀在会上讲了话,邓宝珊在讲话中赞扬边区军民的生产成绩,还特别强调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重要意义。他还激动地高声对劳模们说:“我是大家的朋友。”续范亭也在会上发表了饶有风趣的讲话。他说:“外面人形容共产党人是三头六臂,我来边区三年,的确看见共产党是三头六臂。那三头、枪头、锄头、笔头。哪六臂?两个臂打仗,两个臂生产,两个臂写文、作画、还拿汉奸……。”
  12月4日,毛泽东给续范亭的信中说:“贵体虽有起色,但看东西仍不宜太多,请加注意。邓先生西北人望,调护国共关系,出力甚多,此次南行,讲了许多好话,我们心中感谢他。惟此次见面,似不满足,因我们未谈具体办法。其实我们毫无具体办法,例如撤销封锁,承认边区,恢复新四(即新四军)等等,除听候国民党解决外,我们方面是毫无办法的。边区周围情况仍紧,惟国际环境日好,日寇又有进攻之势,时局或可不走向决裂。明年春夏尚有一关,过了此关,或有好转之望。……”1944年12月22日,毛泽东还在致邓宝珊信中写道:
  “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去年晤叙,又一年了,时局走得很快,整个国际国内形势都改变了。许多要说的话,均托绍庭②兄专诚面达。总之只有人民的联合力量,才能战胜外寇,复兴中国,舍此再无他路。如果要对八年抗战作一简单总结,这几句话,鄙意以为似较适当,未知先生以为然否?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
  1945年10月,西北军宿将高树勋在邯郸起义,成立民主建国军。第二年,高树勋先后从部队里选派两个参观学习团,分别由聂志超、范龙章率领前来延安,民主建国军的许多军官是西北军旧部,对续范亭十分景仰,曾分批前往柳树店晋见续范亭。续范亭都以西北军的革命传统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劝勉他们追求进步,跟随共产党走。他从自己当年如何追随孙中山,到怎样对国民党极度失望,以致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幻想以一死惊醒蒋介石的“天良”。还研究过佛经,希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最后只有服膺了马克思主义,跟共产党干革命,才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的出路。……他的谈话,对于来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促进思想转变的催化剂。
  1946年7月,国民党空军上尉刘善本不愿跟随蒋介石打内战,驾驶飞机起义飞来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有一次,刘善本和同机起义的飞行员张受益、唐世耀提出,他们很敬佩续范亭,希望能见一面。延安交际处处长金城陪同他们到柳树店和平医院去,续范亭热情地走出窑洞来迎接,和他们一起坐在门前大柳树下亲切谈话,并请他们共进午餐,续范亭还写诗赠给刘善本,予以激励:“眼光远大,决心坚定;方法巧妙,技术高明。”并在诗后写道:“飞将军从天而降,增加了人民阵线的羽翼,打碎了魔头蒋介石的内战祸心,这是第一等的爱国行为,开辟了中国航空界的新纪元,书奉敬爱的英雄刘善本将军。”
  1946年10月初,胡宗南逼令驻在榆林的国民党第二十二军向陕甘宁边区进攻。该军第十七师师长胡景铎反对内战,于10月13日在陕北横山前线起义。当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任命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师长。胡景铎是续范亭当年华山聚义老朋友胡景翼的六弟,而且这支起义部队又是老西北军的一部分。因此,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异常高兴。l0月25日,他在病床上给胡景铎和全体起义官兵写了一封贺电。他在电报中写道:
  欣闻将军等拒绝蒋胡乱命退出内战。举行起义,誓充人民公仆,不为蒋氏奴才,忠贞为国,曷胜兴奋。此今日救国之第一有效方法也。我西北军自辛亥革命以来,即以反专制争民主之革命传统精神著称,此次义举。更使其发扬光大,革命先烈井公勿幕可谓有继,胡公景翼可谓有弟,世界潮流之所趋,国内人们心之所向,独裁好战,定归失败;和平民主,终必实现。……
  不久,胡景铎率领部分起义部队军官来到延安,一天,胡景铎带着胡景翼的儿子胡希仲,前往柳树店拜会续范亭。见到他们两个,续范亭就想起胡景翼,想起他们共同奋斗的征战岁月和也们在艰险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当即慨然写了两首诗相赠:
  一首《忆胡老大》:“革命英雄关内胡,将军一怒失曹吴;欢迎总理践前约,风雨八方集豫州。”
  另一首《赞胡老六》:“关中豪杰胡景铎,意志如钢最坚决;革命诚无愧乃兄,义旗高揭横山缺。”
  他在诗末写了一千多字的注释,记述胡景翼的革命经历以及华山聚义以后他们共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事迹。最后说:“回忆三十年前,华山聚义诸人中,今存者仅邓宝珊、刘蔼如与余三人耳。”
  这个时候,使续范亭感到焦虑和惋惜的,就是邓宝珊在榆林仍然动摇不定,未能早日高举义旗,站在人民的一边。当时邓的周围有中统特务的监视、包围,也确有一定的难处。续范亭在这时收到邓宝珊的来信,觉察到他在蒋介石、胡宗南的胁迫下,显得动摇不定,决心难下。1946年10月21日,续范亭抱病写了一封很长的复信,向这位知交三十多年的老友作披肝沥胆地劝告:
  宝珊老弟如晤;
  昨接绍庭转来手函,对我关念,至深殊感!然而一人之生死,又何足道,朝思暮虑,不能安枕者,国家之前途,人民之疾苦,革命之利益耳。闻你身体健康,精神很好,对于和平民主之运动,始终不懈,令人欣慰之至!但兹事件大,未可以口舌达到自的也。必须各方面以种种有效办法促成之。我认为已经到了必要的时候了,不能再犹豫了。西北进步人士,对你和西北前途问题,差不多常常在关心研究中。毫无疑问的大家一致认为你是西北众望所归、唯一无二的适当人物。实在我们想,现在除你以外,再没有能把西北革命的力量总揽起来的。赵寿山虽然进步,然资望尚浅,蔚如又不能与之语此,你想还有谁能担负此重任者。大家都相信,你始终是革命的,但多犹豫不决。如欲有为,此在今日,千载一时,不可错过,榆林军中将领干部,或为驻军柱石,或为革命后代。左、胡两将军,深识大体,必能成此义举。又在边远,伸缩可以自如,事易举耳。此间同人,都切盼你当机立断,及时发通电,主张民主和平。一方面号召西北人士,同起救国,共挽国难,建立西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现在西北潜势力,正在各方接头,苦无中心领导,把西北所有力量统一指挥起来,继承革命传统,此真爱国救国之第一等行为也。否则迁延日久,蒋方增加队伍,那时不但不能举事,而榆林的力量,一定被他们吞没了,岂不是送礼于反动派,更增加国难也。此次胡景铎六弟起义,系出于良心行为,笠公先贤,可谓有弟。若认为这是背叛你们,那就差了。回想当年靖国军时代,你和张、董在三原起义,拥护笠公乎?背叛笠公乎?可以恍然矣。这不是一个归谁不归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共同挽救国家人民的问题。
  话也不必多讲,你都比我清楚的多,再不能对蒋介石有一点幻想了,如果再为他效力,不是罪恶也是愚人。
  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这样做下去,真有千百万知己,我们又何乐而不为。此间毛、朱各领袖以至所有党内外人士,都在盼望你能早下决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况国家危难至此,人民疾苦至此,反动派无耻至此,蒋介石卖国至此,可谓极矣急矣。尚能等待乎!
  这里毛、朱及西北局诸负责人决定你们宣布以后,孔从周部调回绥米,曹、胡亦归建制。关中尚有几部,统一起来归你指挥,另成一局面,则国事前途,大可改观。西北革命又树一帜。你的多年资望、智勇足备、清白高风,必能转易西北颓废之民气也。同人等心香以祝之,岂不快哉。我近日更好起来,请勿系念!专此敬祝健康,并祈胜利!
  左、胡两将军同此致敬,不另函。
  范亭上
  一九四六年十月廿一日
  这封信由刘绍庭携往榆林前,曾送毛泽东过目。11月30日,毛泽东给续范亭的信中,曾经讲到这封信:“示悉。给邓信甚好。弟近日不甚好,绍庭兄来,请为致候,我可不谈了。请兄特别注意保养,‘留得青山’。”
  同年12月间,续范亭还曾给防守山西大同的阎锡山军队总指挥楚溪春(字晴波)写去一信,要他学习高树勋、潘朔端、曹又参、刘善本的榜样,率部起义。他在信中说:“秋林一别,瞬已七载。风云变幻,感慨殊深。抗战告终,方期民主实现共建新国。何意独裁迷梦祸延生命。民族顺应人心,独裁有违潮流,尽人皆知也。德意日强国尚且一败徐地,况蒋氏以积弱之国家而欲行此没落之政治,倒行逆施,变本加厉,是自趋于绝境也。阎氏以没落车阀欲维持其局部之独裁,是更不可能。豢养日寇,残杀同胞,全国共愤,自招灭亡。吾兄明达,当能自拔于泥涂,以免同归于尽。阎氏以五台贵族集团奴役三晋人士,供其私欲之贪三十余年矣。直鲁人士在晋做事者,在彼等观之不过雇佣耳。吾兄试用过去种种,何以非牺牲别人之生命,巩固其个人之私利耶。共产党顺应人心,主张民主,全国响应,风起云涌,此其势不可当,当之者必败。察哈尔与雁北十三县乃右敬塘之燕云十六州也。今十六州中已失其十四五,欲以一州之地,孤军孤城持久抗衡,固知其不可。阎氏近更失去繁峙、代县、崞县、五台、定襄、忻口等地,是更陷大同于孤城也。近美总统杜鲁门授意马歇尔支持蒋氏之全面战争,军阀末路昭然若揭。当此紧急之秋,大同数万军民生命财产所系全在吾兄之一决,深望断然,做一番利国利民之漂亮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一息尚存,续范亭总要为革命事业尽心竭力地作出贡献的!
  ①见石佩玖:《邓宝珊将军在榆林》,《邓宝珊将军》(文史出版社)第一四五页。
  ②绍庭,即刘绍庭。陕西省绥德县人。为续范亭、邓宝珊的朋友。抗日战争时期曾任陕甘宁边区参议员。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