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个人著述
|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前后写于西安《有感随录》民国廿五年十一月廿三 |
续范亭 |
|
|
范亭 十一月二十三日 新添一子起名大我。今日是大我出生的第三日。我早晨起来,看了鲁迅先生的几封信,有点感触,想从今天起,有感随录,借以自己鞭策。 我从陵园事后,几死者再,因为用了点向内之功,一年多算是复活了。然而渺渺此身未肯有所属,恐怕站在小的立场上,此后,话也不能说,情愿暂时孤立。 在西湖养病半年未能思索,并且懒于执笔,最后两月稍作漫游,写了几十首旧诗以当痛哭,但又讨厌平仄,嫌他费力,此后当有话直说。 我的诀命诗上有“斩删儿女情”一语,今日回到家来又与儿女同室,并且还很喜欢我的小儿子,他或者是将来的一个战士,能打倒不平的一切。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病国,如我的体子一样。请了两个西医生,一个尽打麻醉剂,一个要打吗啡针。麻醉我不肯,吗啡打久了也未免有点毒性。我愿意请一个中国的名医,却是也在各国深究过西医,他能防毒霉之发展,还能长肉生肌。用一点内服的神农黄帝之药,培养我的元气。 十一月二十四日 今早五时醒来,公私在胸中交战,幸而将敌战败。此后当站在大公无私的立场上与群魔力战,决心奋斗三十年,成败利钝非敢计较,所谓牛马精神死不休也。 十一月二十五日 佛云“心物不二”。物多则心乱。物净则心净。所谓内外如一浑然一体也。心物双泯。然后此真独醒。时刻省察。保而勿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悟本来空寐则无心。而意不妄作。悟究竟空寐。则无物而心不固执。此澈上澈下工夫。全在自己领略。 众人无私则是佛,佛若有私也居众人之列。此心廓然大公,不计祸福。公理人道之发扬,全在革命者之努力,不管他墨索里尼、希特勒、东海无赖小倭日,决心奋斗,终当扑灭。 十一月二十六日 与聘之、梦九诸友谈理、事、物三者之关系。心物不二,事连系心物两者之间,始能三者打成一片。否则分心、分物、更分事。则学术愈纷纷矣。 吾等真欲担负革命大担子,必须先有正确之认识,有认识然后有决心,有办法。 认识为何?则总合世界人心与学术、经济而归纳成一个主义,真实行之,全力赴之,愿学不忘之,死生以之,前人启之,后人继之,始克有效。否则空谈理论,左右无着,自己且摇摆不定,焉能救人于洪水之中。 三民主义乃孙先生一生奔波所得,究古今研中外,演绎复归纳,归纳又演绎,逻辑无讹始得成立。此学吾人当真实体认,勿满勿馁勿欺,用毕生之力以赴之,方可云救国,方可云救世。法西斯乃帝国主义之回光返照;对马克思,总理则称之为病理学家,前者为敌,后者为友可耳。不要忘了自己的立场,又岂可认贼作父也。 十一月二十七日 五时醒,颇觉志气清明。悟吾心本无善恶,只有清浊不同。人类本无善恶,只有程度不齐,因认识不等,遂有千差万别(相对论则分之更细),齐其不齐,既不可能,先觉圣贤乃求之于共同之认识。使有共信互信之心于是乎主义当矣。呜乎,大者不齐,乃服装饮食住居锁锁者……经济思想日趋不平,而欲平其小者,误之甚矣。 披出首得人生本原四宇,赤裸裸一丝不挂,不悟得此,一切皆成无本之学,不服膺此,用工终有间息之时,不认得此,此生就算空来一世,勉之勉之。 十一月二十八日 参加西安围城十周年纪念,愈知秦风强悍,自辛亥以来,革命之气始终未断,一脉相承至于而今,将来必能为救国之一力量。 观阳明①以不得第动心为可耻,联想孟子我四十不动心之语,知古之圣贤豪杰莫不以此心之湛然寐然为用功之体,吾年四十四犹未能得其一二,思之愧煞。 十二月二日 同梅九②、允丞、虎臣并李式甫仁天诸友游翠花山,因雪大不能赏山,返回杜曲酒家痛饮几醉并游兴化寺,有唐三藏窥基原测三塔并游大雁塔,高十八丈,周数十丈,梅九有纪游诗三首,归后式甫以衣单受寒而病,予曰,人之身体抵抗力各不相同,须各自留神,勿强项也。 十二月三日 与侠侯谈几尽日,各有发明。对于克己工夫侠侯尚能领略,唯心唯物之辩俱同意,于心物不二之说,式甫、蔼如思想亦略同,惟梦九有异意,且颇有消极之念。 十二月四日 早,予问玉侬③曰,“你能作一女圣人否?”玉侬问:“如何作法?”予曰:“只此心常清净耳。”玉侬曰:“我原来清净。”予又问玉浓曰:“克己先要能将最厌恶之人而亲爱之,此韩师教也。”玉侬云:“吾无厌恶之人。”予曰:“然者最喜欢者何人?”玉侬曰:“吾无最喜欢者。”予为之畅然。 十二月五日 予动赴绥远之念,并允代办同乡会慰劳前方将士之事。 式甫病愈厉,予与谈半小时,曰你之病因寒不加衣,不锻炼抵抗力而得,须知抵抗养生之术要在量力而行,由渐而来,保养亦养生之要,须两者兼行之。如对人民须教养兼施,对学问必须日益日损两层工夫。式曰:然予心烦已有日矣,精神影响肉体早知重病之必来也。 十二月六日 与王君谈颇久,王君亦青年之苦闷者,予心怜之,故每见必为谈立身处世之要,欲有所启发之。今晚来谓,十日来已无痛苦,惟尚有不解之事颇多,常不愿见有地位人,不知何故?予曰,此非虚心,恐是气馁耳。花子也可当,皇帝也可做,方为平等观。 十二月七日 小侬④问:“什么是汉奸,都是中国人何以要做汉奸?”予曰:“如坏子弟,父子弟兄不和,勾引土匪入室,抢自家东西杀自家人,结果必为土匪所杀,并为假设一事以明之。”小侬曰:“母亲打我,我也不做汉奸。” 晚与王君谈用功之要。临睡时问问此心清净否?早起时再问,息食时再问,如有一毫烦恼,就算今日不进步,明日更勉之。 十二月八日 与蔼如⑤谈革命须生理、病理兼用,生理如安良,病理如除暴,西医割病不上生肌散,而况气化之药更所不知也。 十二月九日 与贾毅挺谈人之心实如其面,细心而有经验者自能察之,无须决乎相者也,相随心转,诚中形外,一毫难偷。 读毛奇格言“作事勿求人知,声名不令过实”,西人亦重内部修养,戒慎乎虚荣。 读名人志,欲取甘地精神为基础,中山主义为骨干,共产社会为归宿。法、美两国之爱护和平亦甚可嘉,余多糟粕,虽亦显赫一时,乃人类和平之障不足取法。 十二月十一日 与蔼如、梦九谈修养之要全在自己,先立乎其大者。“人类之同情心”,而实践之功夫则在此心之清洁无私,世界和平而吾心纷乱则和平于我无涉也;反之,世界纷扰而吾心泰然,始能求世界和平也。未有自己不了而能了人者,此后当慎独为先。 十二月十二日 晨六时醒,闻有炮声,初未介意,起身后知有事发生。枪声仍四起,大街禁止行人。予不得出,仍打拳静坐并观《列宁小传》,知为领袖者,第一要眼光远大;第二要适应人心,要平易近人,要诚能动人,要胸有成竹,要勇往直前,要艰苦卓绝,要一意不乱,要手段敏捷。总之不离乎大公无私,人类同情心之基础道德。 十二月十三日 上午仍照常工作,下午到式甫⑥处与蔼、梦、哲诸人一谈。大家均顾念此次革命第二步办法。予曰,只要革命的动机纯沽,虽失败亦有价值,况此次革命⑦为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整个战线,除此中国亦再无出路也。 予之革命主张为甘地精神,中山主义,共产归宿。此次动机纯洁之革命,若能不画小圈,防止争权夺利与幼稚病,则行之虽左,亦愿努力到底也。 曾与虎城⑧、汉卿⑨、蔚如⑩诸友谈所有法西斯应当迎头痛击,毫无客气。惟中国革命不敢离却总理主张,站在人民战线;我深赞同,与法西斯奋斗必须如此做,但不敢忘却三民主义。 十二月十四日 晨六时起,灯下静坐半时,照常工作,复观《甘地传》。甘地说:“我并不曾把我看作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我不过把我看作一个印度及人类的卑微的仆人而已。我不过遵循我所知道的真理作去。”至哉言乎。不甘作少数人之殷勤奴,而愿作全人类之卑微仆。呜呼!革命者无此心肠,不配革命,勉之。 “对个人无恶感,对压迫印人之制度不妥协,是我道德上之责任。”数语读之,令人有佛学伟大之感,然非淘铸之深,焉能若是。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此筹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与人以至危,畏难避害,虽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此落霞赞甘地引用曾涤生语,可见千古每成就一事必有精诚为之一贯,而事业之大小难易各随其人素养之深浅为转移耳。 此次革命题目尚好,全看作家之能否切题发挥耳。 十二月十五日 晨读《列宁传略》,共产党革命之目的为解除人民穷乏困苦,其意诚善,然人类之痛苦非止穷乏,如心之烦恼,事之纠纷,物之不足,皆其主要条件,故革命必须兼顾此三者,即我所举之“心、事、物”。印度文化大部解除人心之烦恼也,中国文化之大部解除事之纠纷也,西洋文化之大部解除物之贫乏与不均也,三大文化各有不足,而实以相辅相成,故必须此三大文化合而为一,则人类之和平始可达到。 午间与式甫、侠侯谈此次革命,虽动机纯洁,意义伟大,但须趋重事实,因拟十条面致张、杨,并面谈一切,主要在把握全国心理之重心。 张云:蒋已有回转,认其过去不肯容纳人言为过。然此次因戒备不严致启你们的事变,你们也真胆大,未知何人主谋。张答以大家意思俱如此,不过我一人负责,委员长不必再问了。 与虎兄、蔚如谈此次处友军要绝对精诚团结,有功归人,有过归己,并须三令五申于部属。 各处来电试探,与门面语,真相稍明自能说真话,此刻尚没有真认识,且亦形格势禁,故来电多非各人心中语。 十二月十六日 宋美龄顾问英人端那复来。 晨读《中山先生传》,愈知革命者非有鞠躬尽瘁之决心,不为功,若自己有虚荣欲享高名,亦可致败。 与张谈蒋之领袖欲太重,尚是虚荣未退,果能决心为四万万人作奴仆,则自然成唯一领袖,此道惟甘地先生为彻底而纯洁。张云:吾明日将以此进言。 杨欲使式甫为财政厅长,予为代辞不获,深恐能力不及误公家事,各友多劝其担任,并允力助。 十二月十七日 大雪 《解放日报》载张主任委员告全国各界广播一文,主张正大,真诚痛切。此真诚文,可谓不朽文章,救国不朽之事其在斯文矣。 十二月十八日 仍大雪 李蔚然,韩灼普、史侠侯⑾等三友来谈,吾等革命应组织一学术团体,大家研究有得,可以随时贡献。即日拟就一文供献当局,大意谓社团太多,努力恐有分歧之处,宜组织一最高指导机关以收一致步伐之效。当晚面陈张、杨,已交设计委会办理。 晚间读《阳明集·陈言边务疏》有一段最合时事,因录于后,此种黑暗可谓千古同慨。 “臣愚以为,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内为顾禄希宠之计(何应钦辈),为左右者,内挟交结壅塞之资,而外肆招权纳贿之恶(各小圈),习以成俗,互相为奸。忧世者谓之迂狂,进言者目以浮躁,沮抑正大刚直之气,而养成怯懦因循之风(不敢抗日)。故其衰耗颓塌,将至于不可支持而不自觉,今幸上天仁爱,适有边陲之患。是忧虑警省易辕改辙之机也。” 似为蒋先生言之,然予以为此皆独裁制之弊,而蒋之为人又有虚荣领袖之欲,有以致之,必也。使部属真知革命大义,而不忍为恶,造成清白廉洁之风,而不能为恶。组成制度严密之法,而不敢为恶。良心不足也,徒法亦不足也,再能齐之以礼,庶几近矣。吾故曰:佛家重心,儒家重礼,西人重法,三者适相成也。 十二月十九日 闻晋方赵、徐来,与杨赴机场迎候,飞机到,云,黄绍竑赴晋,徐、赵暂不能来。 十二月二十日 早八时入新城,杨令赴大荔晤钦哉⑿。恐于此次事有未深了解处。十时出发,经渭南渡河,下午六时抵大荔。钦哉正在为难,因彼方催促其反戈。但钦颇知大义,不为动,然于此次事变究未了解,予为之比喻解释。勉之⒀正由南京归,助我不少,余皆碌碌之辈只怕打仗不解事。 十二月二十一日 早九时与钦分手赴三原。临行嘱以一个忍则可以成功。晚抵三原,息南关小店,殊凄凉,静坐半小时,并观《阳明集》二小时。知作战须攻心反间之计,不患其不信,惟望生疑,则我目的达矣。阳明之擒宸濠第一要着在此,然亦平日养之有素,否则不能运用也。 十二月二十二日 见允丞谈两小时并一望玉燕⒁,敌机轰炸三原一次,人心颇恐惶。十一时由三原出发,晚抵西安,途中悟“贵莫大于无官,富莫大于无钱”,无官者见人不屈,无钱者见贼不惊。 十二月二十三日 与老梅、侠侯谈话数小时,予发挥吾之心事物打成一片之主张,老梅以为有研究之必要。 十二月二十四日 晚寝不宁有恶梦,予知为胃病所致,起看数日积报,此次事变颇有人材,其言真诚多中肯也。 与侠侯同赴式甫处,式甫正预备赴大荔劝钦哉。因钦与他相交久,其言易入,吾不善说,几动感情,惟以理论说人者,不若以利害晓之情感动之。此次式甫必能收功,钦哉人格可当保,放心在此点。胡宗南来电也多以国事为前提…… 此次“西安事变”,实为四千余年之大转机,因与世界革命、民族存亡有直接之关系,值得吾等努力到底。 一致抗日为全国人民之意识,而共产党人实运用之。绥远抗日捐款之巨,闻二千七百万,亦诚可惊,然使无人运用必难到此程度。吾人身为国民党员,此后应若何奋发?共产党此刻之有助于中国亦颇令人感佩。 张为人斩钉截铁,确有英雄气概,此次因张、杨两公意志坚决,故人心镇静,日见光明。各省只要有相当认识,必同声相应,故要使之了解此一片苦心耳。古人云,使功不如使过,若无九·一八之屈,亦无双十二之申也。 十二月二十五日早八时 起观《二曲集》,有陈显庭改过不吝一则,深自感悟。吾前自名恕者恕人,非敢自恕,自恕者必不恕人,今有樵牧之童指余曰:吾诲汝,吾当欣然虚心承之方为真克己,愿学之。 二十五日九时半,予仍静坐半小时,打拳一次,为报馆事予乘车赴梦九处一谈,同赴澡塘,请振声来,须两位各助长安晚报百元,以维现状。十一时同赴小馆午餐,饭毕,赴新城。适周梵百、王菊人等俱外出,杨主任亦不在署,予知正与宋子文等商国事,因转赴省府,晤斌臣⒂,斌臣告我晋方徐、赵、傅、王树常等同来,总部通知各团体结队欢迎。予因负招待之责,急电李参谋长、周秘书,问晋方飞机何时来,俱云尚无消息。而复有人亲见结队往迎者甚众,且有汽车七、八辆同开往飞机场。予心疑,急驰赴飞机场,约四时至西门,各团体已返回,男女学生工人职员甚众,至机场,见两大机排列,一列已升火待发,旁有汽车六辆,予等询之,某副官云,晋方机未来,迎者俱已散归矣。予等以为当系其它代表返京,乃驱车返家。晚饭后约八时许,车来迎予,在式甫处闻蒋已抵洛阳矣,予始则哑然。继而曰,原来如此如此,白昼之事始明其所以,遂与诸人判断其事,予以为必系条件已拟妥,改组政府,共同抗日,各凭良心,以救国,遂有此拍胸脯之大方举动。中国人做事,往往以义气出之。大都类此,果因此一大方而国家真有办法,亦历史之佳话也。而动机则在各省一时未能相应,观望之态,令人生厌,我胡为而不做一大方人情耶。或系日人急迫所致,未知孰是。予料此去必不失言,唯中国大民族始有此磊落之举也,愿拭目待之。 十二月二十六日 与文农一信说明此次事之经过与主张。 晨起忆昨日谈《阳明集》引《诗》云“有女如云,非我思存”二语实修养之要。予复引伸之曰:有金遍地,非我思存;有官满朝,非我思存;有房万间,只取半间;有粮千囤,只取二升,所谓好色、好货、好名之心一齐去除,方为赤條條,而尤以色为最难,故记之。 读阳明三章,知为学工夫千古圣贤莫不以改过克己,为始终一贯之道,西安韩先生教人静坐亦以克己为务,而必先从小者近者克起,先自身、家庭,而后社会、国家、世界得之矣,诚诚之高人也。阳明曰:“有悔悟然后有奋发,有奋发亦能有悔悟。”张以“九·一八”之悔悟至今五年,故有今日之奋发(伊自云知革命之真理始二年),蒋有双十二之屈辱,必有悔悟奋发,大勇者,改过不吝(汤语)中国之兴有赖两公之奋发矣。此次事变,张、杨均以诚信二字处之,吾故曰万无不成之理。 张耀南君来,知汉公同蒋赴洛阳,令人五体投地,至诚感人,皆因爱国真心、革命真确之认识,方克有此,各以至诚相见,中国必兴无疑。 中国革命以来,此为第一件伟大之举。吾以之感泣者再再。 晚与约斋⒃、侠侯谈哲学科学之定义。予意哲学者,抽象明理之学也;科学者,佛家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之各一门也,因忆及在沪上车站送宝珊西上白话一首“无限大等于无限小,火车原来跑,千里犹咫尺,你好我也好”。 十二月二十七日 晨起觉旧病稍宽,胸腹气松共针灸五次,几近卅针,始得有此甚矣,沉疴之难去,于以见积习之难除也。 昨午沈师长谈伊对张之东去,亦认为伟大之举。委员长固当不易中变,惟南京环境殊可虑,予亦料大关键无问题,群小包围之下必有多少纠纷。又戏言西班牙斗牛习惯故有今日之惨战,中国之卖牛习惯或借此以免内战。卖牛习惯者则卖主与买主互相在袖中一捏手,便算交易成功,并不须写契约,各凭良心而已,此正吾民族之伟大处。 吾每气浮心躁急切而富情感,故遇事虽热烈而多隔碍,自己未能十分清洁,而欲使人皆为善人是之谓贪求毋乃太奢,戒之戒之。 昨与虎兄云,此刻蒋已走,不必再查户口以免惊扰,未知有效否。但言辞未能婉转,故其效亦恐甚微,直质而无文,此所以难于处事,其真野人也。 读中国名将梁忠甲、韩光第事略,并法国名将福煦、霞飞两将军传,虽各有其特殊性格与能力,然洁已而爱人则为真英雄之本色,任事者不可无此基本条件也。 今早十时在公园打拳后小坐,方庆国家之有生路,忽然想起我去年之昨日晚七时在陵园求死不得之痛楚,不禁有所感慨,死而复生之人能不更加淬砺。讲到国家过去数年中亦等于死,今日幸有生之机,望国人勿失此机,迎头赶上去,国际地位增高,自然会有资格倡导世界之和平,勿馁。 闻蒋、张于昨日到南京,回想正是予“南京事件”整一年,吾等只求人事上无缺陷,国事当有数存焉。 十二月二十八日 与斌一信荐毅挺。 吾有九字诀,未肯逢人说,藏在心坎内,永世不磨灭。观阳明教人致良知亦无非九字诀之范围,而毋自欺一着尤为切要。 为世界打不平,为人类求和平,为贫民谋幸福,此三者吾党与共产党同目的,其间只分稍缓与稍急。 民国十六年分家殊为可惜,损伤了多少元气,牺牲了多少青年,展转苦斗至于今天,吾党之野心家实亦罪无可逃。今幸天佑中国统一战线,共鼓杀敌之勇,歼彼丑虏,还我河山,彼时也共产党仍为世界革命之大本营,而吾党以中山主义竭力赞助之,使世界进而为大同岂不共快哉? 十二月二十九日 千古圣贤皆革命党,今之革命家如甘地、中山、列宁皆世界人类革命家也,然必先自己革的干净,方能革人、物、宙宇之命,莫向外求也。 昨与定安一信,甚长。说明此次事变之经过与我之认识,末附诗一首曰,“去年今日陵园上,白雪堂前映血红,昨日长安飞白雪,华清池畔忆临潼。”记时事也。 一九三七年一月一日 虎兄接予赴西关阅兵。予本不欲往,便服而次其末,天气和暖,军民近两万人,虎兄与张语还讲演此次事变之意义及新年应有之觉悟与此后之努力。晚与侠侯赴市,自买酒菜与家人共饮,甚快。侠侯云无官最乐也,予深然之。 一月二日 与老梅谈,除习惯以外几无学问,真能除去积习才是真学问。 一月三日 八时方起,观《阳明集》得终身行之惟一恕,十年之功尚有矜。 一月四日 古人谓,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胸中,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吾之三日不读佛书便觉尘垢复生于胸中而清明之气遂灭,可畏也。 梦九云,欲找无是无非之地以为消遣。吾曰此道语须知此心则无是非之所也,荡荡乎乎无偏无颇近之矣。 一月五日 读《大学》一章,文王之仁、敬、慈、孝、信则佛之三十二相也,《金刚经》谓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则其如来就是本体,本体以外找圣人,无有是处。 佛之度人有千百亿化身,能对千百亿人表同情,而相之则千百亿化身也。吾以此悟,站在某人立场上说之则易入,因我先表同情,则两电交感,交感之后,则容易接受所谓忠告,而善导之,古之说士其亦有道乎。男女间之言最易入,因先有感自易应。蒋夫人或有利于中国以其劝蒋力改其非也,其为后妃乎?为妲姬乎? 自救莫要于悔过,解纷莫急于认错,服人之心莫要于公正。此次“西安事变”大处甚好,小处难免有遗憾。吾欲请虎兄认错而有悔也。 一月六日 因时局陡变⒄,吾心愤慨,对于打拳读书稍懈,深愧,因思为文告国人。 一月七日 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一文,约千余字。 一月八日 发表《对于中国时局应有之认识》一文,约四百字。 一月九日 发表《我们不能上当上当总上当》一文,约三百字。 一月十日 发表《国民党员应取之态度与做法》。 ① 王阳明,即王守仁,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② 景梅九,西安国风报社社长,山西同乡会馆领导人之一。 ③ 许玉侬,作者之妻。 ④ 作者女儿,现名续磊。 ⑤ 刘蔼如,华山聚义成员之一。 ⑥ 续式甫,作者族叔,杨良城办公厅主任。后任陕西省财政厅长。 ⑦ 指“西安事变”。 ⑧ 杨虎城。 ⑨ 即张学良。 ⑩ 孙蔚如,当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⑾ 即史可轩,中共地下党员。 ⑿ 冯钦哉,杨虎城部下的军长。 ⒀ 武勉之,冯钦哉部下的师长。 ⒁ 张玉燕,邓宝珊夫人。 ⒂ 杜斌臣,“西安事变”前后曾任杨虎城部总参议和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抗战胜利后任民盟中央常委,一九四七年在西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⒃ 续约斋,作者族弟,教育界人士。 ⒄系指蒋介石在南京扣留和囚禁张学良一事。 |
|
续范亭文集/续磊,穆青编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