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爱国将领卫立煌——第一章 向往革命投奔孙中山
方知今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省合肥县人。1897年2月16日(光绪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十五),卫立煌出生于合肥东郊约十余里的卫杨村。
  卫杨村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村民多数世代务农。
  卫立煌的父亲卫正球是清制下合肥县石塘桥镇“册书”,即由他帮助县吏办理本镇每年向清政府上交的田赋,所以还算小康之家。
  在卫立煌出生前,已有两兄(立炯、立昕)一姐(三姐);出生后又有一弟(立涛)一妹(淑如),可谓人丁旺盛。
  连年天灾人祸,卫正球收不上田赋,以致被官府重罚,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正所谓“祸不单行”。1905年,卫杨村发生瘟疫,卫正球及次子立昕夫妇相继去世。家破人亡,全家生活无着,长子挑起了重担,只好弃学在合肥县城谋一小差事养家糊口。时卫立煌虚龄仅九岁。家贫上不起学堂,只能到邻村靳子伧家办的私塾随郎老先生念书。几年下来,也读了不少书史典籍,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文化基础。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一个月,安徽宣布独立,庐州军政分政府成立,召开群众大会。万人空巷,热闹非常。卫立煌徒步十余里进城观看。家破人亡的他,对清廷怀着满腔仇恨,但他当时年仅十五岁,不能参军反清。
  1912年,卫立炯去上海找他在芜湖读书时的同乡同学范鸿仙——范当时在上海办《铁血军》报。范告卫:新任安徽都督柏文蔚正缺人手,可介绍去谋一职位。卫立炯欣然接受,持介绍信去见柏文蔚,被任命为和县军事学习班主任。
  卫立煌闻讯,赶到和县投奔大哥。怎奈当时他不仅尚未成年,且因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还患有一身皮肤病。大哥见三弟如此狼狈,十分心痛,忙给弟弟治病,加强营养。但卫立煌一心要学军事,大哥无奈,只好让弟弟在学习班见习。卫立煌初学军事,掌握了基本知识。
  7月12日,江西李烈钧宣布独立,随即各省宣布独立。安徽宣布独立时,众举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司令部驻蚌埠。
  袁世凯北洋军阀系的倪嗣冲在颍州一带集结,不久南侵,于风台淮河岸边与讨袁军发生恶战。此时的讨袁军缺乏训练,装备不济,难敌训练有素的北洋军,一战即全面崩溃。袁世凯即任命倪嗣冲为安徽都督。
  有个合肥人绰号张大胡子的,见此乱世有机可乘,便举起“讨袁”大旗,号召组织起武装来,亦不过是占地为王。卫氏兄弟不明真相,竟参加在内。倪嗣冲兵到,张大胡子即剃掉胡子化装潜逃,卫氏兄弟险遭不测,连夜逃回合肥老家。
  又有龚正洲、李瑞安组织的“光复军”驻芜湖、合肥,卫立煌再次前往投军,不料又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
  经过这两次投军的失败,卫立煌悟到如此跟这些人瞎闹,不会有好结果。他经常看一些民主革命报刊,如《警世钟》《猛回头》《苏报》《民报》《同盟会机关报》等,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的主张略有所知,便决心去投奔孙中山先生。但是孙中山在哪里?他只根据武昌起义来判断,以为孙中山先生在武昌。正想去武昌无落脚之处,卫老太太在谈话中无意提到在汉口有她娘家一亲戚。卫立煌便苦求老太太设法介绍,好有个照应。老太太应允后,他便只身去武汉。
  卫立煌来到武汉,没有找到可以投靠的亲戚,又见武汉情况十分混乱,彷徨街头。正在走投无路时,发现街上贴了张招生广告,是湖北省办的一所学兵营在招生。既要从武,多学点军事知识总是有用的,于是便进了学兵营。
  卫立煌在学兵营里接受了严格训练,为他一生当职业军人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在接受训练的同时,也在考虑今后的前途。他可以北上去北平。因为当时北洋军阀中皖系正得势,利用同乡关系,或可谋得一官半职。经再三考虑,他舍弃了这条路,最后决定顺江东下去上海,希望通过他大哥的同学和老同盟会员,找到孙中山先生。
  卫立煌来到上海,投奔到同乡范光启处。
  范光启是近代民主革命宣传家。1908年加入同盟会,与章太炎、宋教仁、于右任等合作,先后任《民吁日报》主笔、《民吁日报》社长,《民立报》总经理。发表过许多抨击清廷弊政、宣传革命文章,深受孙中山先生赞赏。
  范光启受孙中山的委派,正在上海发动讨袁运动。卫立煌去投,范光启欣然接纳,视为帮手。当革命党人进攻袁世凯爪牙盘踞的上海制造局时,卫立煌参加在内。他携炸弹越过围堑,投掷进上海高昌庙袁世凯的兵营。
  袁世凯的爪牙探知上海领导革命活动的是范光启,便派特务将其刺杀。随后又搜寻跟随过范光启活动的人,也盯上了卫立煌。卫立煌察觉后,逃上停泊在黄浦江中的一艘开往广州的外轮。特务不敢上外国船抓人,卫立煌才幸免于难。
  1915年春,卫立煌来到广州。先投入粤军许崇智部当兵。
  1917年8月,中山先生电邀原国会议员南下,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9月1日第四次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中山先生为海陆军大元帅。卫立煌被人推荐到中山先生身边的卫队中服务。
  卫立煌夙愿得偿,能在中山先生身边工作又感到无比光荣,十分激动。有一次他正在站岗时,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走过来,宋庆龄很和蔼地说:“你站岗很辛苦的。”卫即立正说:“不辛苦,保卫大元帅再累也应该。”接着便向宋庆龄简单说了自己为投到中山先生麾下所经历的种种周折。宋庆龄听了很感动,勉励他一番。
  在一次护卫中山先生外出公干回府时,卫立煌所骑军马急欲回巢,竟然狂奔起来。卫立煌控制不住,军马蹿进大门,卫立煌身背的步枪卡在门框上,将他掀下马来,重重地摔在地上,顿时口吐鲜血。中山先生当即命人送往医院治疗。病情稍缓和,他回到中山先生身边。中山先生原是医生,知道这种内伤需要一段时间调养,便劝道:
  “你的伤还没有彻底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否则将来会落下病根。这里没有休养条件,我建议你回转老家去养病。你还很年轻,等养好了身体再回来参加革命也不迟啊。”
  卫立煌听中山先生劝得恳切,再想自己才不过二十岁,回原籍休养一段时间也无妨,便答应回安徽养伤。
  中山先生厚赠川资,卫立煌即回转家乡。
  

爱国将领卫立煌/方知今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