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
爱国将领卫立煌——第十章 忻口血战惨烈异常 |
方知今 |
|
|
卫立煌与阎锡山商量好,选择忻口为阻敌深入的决战战场。 军委会委任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统辖在晋北的所有中央军和晋绥军。 阎锡山自知无能,甘心情愿将所有部队交给卫立煌指挥。他对卫立煌说: “都交给你啦,生杀予夺听你裁决。有不听指挥的、作战不力的,你随便杀吧,不必和我商量。” 卫立煌认为“杀”固可立威,也会引起部下疑惧。除非杀不可的,还是以不杀为好。但面对这个土皇帝,说了他也不懂,一笑置之。 第十四集团军开赴忻口,队伍行进中唱着由卫立煌填词的第十四集团军军歌: 这是我们的地方, 这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第十四集团军, 英勇坚强。 为祖国的生存而奋斗, 团结得好比钢一样。 服从命令, 保卫边疆; 联合民众, 抵抗暴强。 把自己的力量, 献给祖国, 完成中华民族的解放。 军歌声嘹亮、雄壮。山西老百姓看惯了晋绥军那种军纪涣散、武装不整、疲疲沓沓的样子,哪里见过这样整齐、雄壮的中央军。都说有这样好的军队,一定能打败日寇,不禁欢欣鼓舞。部队通过时,都鼓掌欢迎,还自发地喊口号。有些妇女煮了鸡蛋或拿一些瓜果,塞给队列中的士兵,还念叨:“菩萨保佑你们打了胜仗回来啊!” 士兵们见乡亲们如此热情,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决心把鬼子打退、消灭! 部队兼程北上,赶到忻口一带集中。 卫立煌带着参谋人员察看地形。 忻口是通往太原途中一处比较能守的山口。右边是岗峦重叠的五台山,左边是一望无际的云中山,两山之间有一条河谷,滹沱河、云中河水在此汇合东流。在河谷中间有一条数十公尺高的土山,和附近原先筑成的一些不够标准的国防工事。 卫立煌认为工事虽不合军事要求,但地形很好,两面有山,日寇不能实施从侧翼包抄,山横在河谷中间,还有些机枪掩蔽工事,自己仓促应战,有这样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他下令各部队抢时间挖工事、掩体。 工事没挖好,日寇先头部队一个师团、一联队骑兵,五十辆坦克,二十辆装甲车,于10月7日到达忻口。加上后来陆续增援,兵力共达五万余人。 卫立煌部兵力部署为: 一、中央兵团 前线总指挥——第九军军长郝梦麟。辖:第四十七师,师长裴昌会;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 第十八军三十一师,师长李仙洲。 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辖:第七十二师,师长梁春溥;独立第二旅,旅长于镇河;独立第八旅,旅长吕瑞英。 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辖:第七十师,师长杜堃;独立第九旅,旅长段树华。 第七十三师,师长王思田; 第二〇〇旅,旅长张敬俊; 第二〇一旅,旅长方克猷; 第一七七师五二九旅,旅长许权中。 二、左翼兵团 前线总指挥——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辖: 第十师,师长彭杰如;第八十三师,师长刘戡;第八十五师,师长陈铁。 第七十二师,师长郭宗汾; 第三十三军独立旅,旅长孟宪吉; 第九十四师,师长朱怀冰。 三、右翼兵团 前线总指挥——第十五军军长刘茂恩。辖:第六十四师,师长刘茂恩(兼);第六十五师,师长武庭麟。 四、侧翼 第十八军,军长高桂滋。 日寇飞机侦察到我军已严阵以待,便先以重炮轰击两日,然后集重兵来攻。 日寇进攻战术,仍然是飞机、大炮开路,在坦克掩护下,步兵跟进。 我军当面之敌为日第五师团主力、第一师团一部,河边师团、酒井师团、铃木师团各一部,附带一些伪蒙军; 左翼来攻之敌为第八、第十九师团各一部及大泉混合队,独立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各大队; 右翼来攻之敌为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一部及正岗联队。 日寇进攻重点在我正面之南怀花。 日寇欺我军无高射炮,飞机低空扫射、投弹,几乎弹弹命中。我军无钢筋水泥构筑的简陋工事,在两天轰炸、炮击中全部被摧毁,被迫从南怀花后撤。 日寇占据南怀花以南的灵山制高点,在整个防御线上突破了一个缺口。 卫立煌正在研究左翼情况,认为敌板垣师团孤军深入,正指挥李默庵部绕道包围。忽报正面防线出现缺口,忙严命李仙洲率部反攻。 李仙洲指挥部队屡攻不下,不免急躁,奋勇亲至前沿督战,被一颗子弹穿透胸部,负伤抬下火线。 左翼总指挥李默庵根据卫立煌制定的作战方案,率第十四军主力和晋绥军孟宪吉部,绕至敌人后方,将敌人包围在同蒲铁路与滹沱河之间的河谷。卫立煌命高桂滋部攻敌后路,再命赵承授的骑兵,由宁武奔向崞县和阳明堡,在敌后再加一层堵截。 能否歼灭被围之敌,关键在于要阻止南怀花之敌前进。卫立煌决心夺回南怀花阵地。 卫立煌召来第九军军长郝梦麟及晋军军长陈长捷,讲明当前形势和作战意图。郝梦麟和陈长捷明白了这一仗关系到是否能歼灭板垣师团,也关系整个晋绥抗战大局,都表示: “请长官放心,我们拼死也要拿下南怀花阵地。” 经研究决定以第九军为主攻部队。 10月15日,卫立煌由忻县指挥部,来到南怀花附近,亲自指挥五个师兵力于黑夜向日寇发动了进攻。 一方强攻,一方死守,战斗空前激烈。因为短兵相接,双方都顾忌炮弹会伤着自己人,不敢开炮,于是拼刺刀,甚至扭打在一起。灵山反复多次得而复失,双方皆有重大伤亡。 郝梦麟军长在上官村南高地炮兵观察所观察到南怀花有大量日寇在蠕动东进,即命第五十四师孔旅乘敌不备攻击,并调郝家骏旅跟进。郝旅正准备侧击,不料孔旅原是陕西新收编的部队,以匪盗夜袭方式乱喊乱叫,蜂拥而上,被日寇发现,遭到迎头痛击,溃退下来,冲动了郝旅,跟着败退下来。 日寇乘势追击,扑上上官村高地。炮兵阵地本身无近战能力,有一个步兵连在近处作掩护;军长有卫士排和一个警卫连。仅这点兵力,哪里能抵抗潮水般涌来的日寇。军长郝梦麟及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拿起武器与扑上来的日寇近战肉搏!在混战中,郝梦麟军长、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独立旅旅长郑廷珍,不幸同时殉国,官兵伤亡达数千人之多! 卫立煌闻报十分悲痛,命将此不幸消息通告全军,并号召全体将士,化悲痛为力量,为烈士报仇! 全体将士闻知日寇如此凶残,莫不义愤填膺,人人奋勇,要向日寇讨还血债! 所谓“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我以“哀师”击敌,锐不可当,将敌第二十四联队歼灭,大挫日寇凶焰。 卫立煌委任陈长捷继任中央兵团总指挥。陈长捷坚毅勇猛,指挥部队拉锯在南怀花以南的红沟,日寇始终无进展。 日寇又转攻官村南高地,亦未得逞。 左翼战场方面,10月17日,日寇增兵一个师团,用数十辆坦克,在空军掩护之下猛攻左翼。 李默庵指挥第十四军和晋绥军五个师的兵力,防守大白水村和朦腾岭一带十几华里长的阵地。大白水阵地为河川开阔地带,有利于敌坦克作战,而我军无险可守。 李默庵以主力第十师彭杰如部坚守大白水村。敌坦克数次将大白水前沿阵地壕沟碾平,该师第五十七团阵地上一些士兵,被敌坦克碾得血肉模糊,不辨尸体,伹无一人退缩,活着的士兵,仍坚守阵地,歼灭跟着坦克而来的日步兵。 日寇反复猛扑,我军坚决抵抗,近战肉搏,战斗空前激烈。 第十师第二十八旅旅长陈牧农与各部相约:“大白水滩就是我军坟墓,成功成仁在此一举!”他率先冲锋陷阵,杀敌如麻,终未让鬼子前进一步。 第十师还创造发明了用汽油、煤油烧毁敌坦克,平射炮打敌坦克的绝招,击毁敌坦克十余辆,使敌坦克不敢贸然前进。 朦腾岭一带阵地为土梁沟壑交错的起伏地带,敌以重炮轰击,炸起黄土弥漫空中,官兵们看不清天地,喘不过气来。先后守卫该阵地的第八十三师刘戡部、第八十五师陈铁部和第七十一师郭宗汾部、第九十四师朱怀冰部均与敌作殊死决战,以惨重代价守住了阵地。 在忻口国军与日寇鏖战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也在敌后活动。第一二〇师在晋西北袭扰日寇,几度占领了雁门关,切断日寇大同和雁门之间的交通;第一一五师也趁日寇倾全部兵力于忻口、后方空虚之机,连克察南、冀北数城,截断了忻口日寇的另一条退路。 第一二九师的队伍也活动到忻口敌后数十里以内,该师第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见日寇飞机从早到晚不停轰炸,即便装亲自侦察,发现在阳明堡有一个日寇新建的机场。他走访当地百姓,找到一个被日寇强迫去抬汽油逃回来的农民,从这位农民口中得知机场内的情况,说是机场内停有敌机二十四架,每天分批出动去轰炸。 陈锡联决心炸掉这个机场和所有飞机,即请这位农民带路,命第三营营长赵宗德带领一个连,在雨后的黑夜,摸进机场,直趋三排飞机跟前,见驾驶员都睡在飞机里。忽被日寇发现,机枪扫射过来,我军还以手榴弹,炸着了汽油,发生爆炸,顿时机场成为火海,火光冲天。因为机场不大,飞机密集,也被点着,其驾驶员一个也没有逃出飞机,全部随飞机葬送。我军这个连亦全部壮烈牺牲。 这个机场被炸掉,大大减轻了忻口战场我军的压力——我军免受敌空军袭扰。 卫立煌从缴获日寇文件中得悉,日寇也伤忘惨重,无多大兵力发动进攻了,即与参谋长郭寄峤,副参谋长文朝籍商议,把握战机,迅速出击,计划两翼包抄,一举将正面之敌歼灭于云中河谷。 正在此时,阎锡山给卫立煌打来电话说,晋东大门娘子关危在旦夕,刘峙失去联系,眼看日寇要向太原扑来,问卫立煌“咋办啦?”卫立煌告诉他:“要坚决挡住日寇。川军邓锡侯部、西北军孙连仲部都有战斗力。要鼓励他们坚决打!”阎锡山怀疑这些杂牌部队能不能抵挡日寇的攻势,卫立煌告诉他:现在正与日寇激战中,抽不出一兵一卒。阎锡山只好听从卫立煌的建议,结果未挡住日寇。日寇矛头直指太原。阎锡山急令傅作义率第三十五军防守太原。 阎锡山又打电话给卫立煌:“东面守不住了,你看咋办?” 卫立煌说:“守不住东面,一定要守住太原与忻口之间通道。把后备兵力都用上,动作要快!” 10月30日,日寇由娘子关长驱直入,扑向太原。忻口我军有腹背受敌之虑,必须尽快撤出,向太原靠拢。但各部队与日寇胶着,撤退有被追击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先发动佯攻,乘敌不备悄悄撤离。但这种办法已被用滥,会被日寇识破。卫立煌想了个办法,命全线停止进攻,停止一切活动,绝对沉默,以迷惑敌人。 当时两军交战正激烈,中国军队突然停止进攻了,而且毫无动静。日寇以为中国军队正在调整兵力,作大规模进攻,也忙于集结兵力,以应付中国军队的进攻。 卫立煌事先向各部队下达了撤退路线及集中地点令。在沉默一天后,趁夜色掩护,各部队有序撤退,始终未被日寇发觉。 这也有赖于八路军炸毁了机场,使日寇无法及时出动飞机侦察。 |
|
爱国将领卫立煌/方知今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