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爱国将领卫立煌——第十二章 卫立煌访问延安
方知今

  1938年2月中旬,日寇集结第二十师团、一〇九师团等四个师团十余万人的兵力,由太原南下,企图一举攻占山西南部。卫立煌将主力部队摆在太岳山区韩信岭一带,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日寇进攻的老战术是先打炮,后派步兵来攻。于是炮声隆隆,在山谷回响,几十里外都能听得到。
  第十四集团军已熟知了日寇的战术,当鬼子打炮的时候,阵地上的士兵都撤下来隐蔽到阵地后面去。日寇步兵临近了,唯恐炮弹伤着自己人,就会停止发炮,这时我军战士迅速回到阵地上,恰好日寇步兵也到达阵地近前,于是各种火器一齐开火,将日寇步兵消灭在阵地前。打完这一阵,阵地上士兵赶紧撤下去,因为日寇的报复性炮弹会像狂风暴雨般倾泻而来。
  在山地作战,日寇又不能用坦克掩护步兵,明知这种进攻办法无效,又没有别的办法。日寇因为地形不熟悉,一般不敢夜间出动进攻,在多日进攻不果、死伤惨重的情况下,也采取了夜间偷袭的办法。我军也欺日寇夜间不敢出动,疏于防范,被日寇摸上阵地,发生了惨烈的肉搏战,伹最终还是将日寇赶出阵地。
  第十四集团军在韩信岭坚守了十余日,给友军的转移创造了极好条件。
  卫立煌得到报告,第一战区守平汉路的军队从河北退到河南漳河以南的安阳,邯郸、武安相继失守,日第十四师团快速前进。日第二十师团由武安、涉县侧向西进攻山西黎城东阳关并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口子,太行山的天险,便不再是晋南的长城了。日寇继续由东阳关增兵,进入了上党地区,从山西的潞城延伸到长治等地,一直向山西最南端的风陵渡扑来。集结在韩信岭一带的我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在韩信岭战斗最激烈的日子,日军从东阳关进入潞城,眼看晋南快保不住了,卫立煌就通知八路军派人把第十四集团军在临汾、运城的军火和其他物质全部运走。他想与其等着日本人来拿,不如交给八路军好。八路军发动群众,把洪洞、赵城、临汾等五个县的许多农民和四五百辆大车都调动来了。直到日军快进临汾城东门时,他们最后的一辆车才离开临汾西门……
  2月26日,敌一部向我军地方部队守卫的隰县前进,自从左翼包围横桥,阎锡山电告卫立煌:临汾守不住了,他决定向西退入吕梁山脉。
  17日敌占领汾阳;24日,离石守军联系中断;27日敌军出现在黄河边。
  卫立煌电告阎锡山,抓住战机,乘敌主力离开太原,应组织晋绥军抢占太原!
  这的确是难得的战机,然而晋缓军行动迟缓,被日机侦察发现,日第一〇九师团慌忙回撤保太原。
  虽然恢复太原的计划未实现,却也起到了“围魏救赵”的作用。在韩信岭与敌胶着的我军,乘敌慌乱之际,撤离了阵地。
  卫立煌带着他的指挥部人员和一个警卫团,向吕梁山转移。日寇跟踪追击,他则带着队伍,在黄河以东几个县转来转去,以期吸引敌人注意力使主力有较充裕时间在中条山布防。
  3月上旬,朱德和彭德怀担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正、副总司令,除直辖的第十八集团军,并指挥十四军军长李默庵、第三军军长曾万钟、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以及四十四军、十七师、骑四师、五十二旅、决死队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等部队。朱德电告卫立煌,第十八集团军利用山形地势,从日寇的后方空隙钻出去,并在五台山、恒山、潞安、平原及正太路沿线的阳泉、晋阳地区建立了根据地,正开展对敌打击活动。其他部队也全部摆脱日寇的包围,在晋东南又活跃起来。
  卫立煌的参谋们建议向东南转移与主力会合,但汾河上的桥梁已被日机全部炸毁,无法渡河,只能经大宁晋绥军防地,再经八路军一一五师防地,向东转进。不料刚到大宁,日寇跟踪而至,他感觉到情况不妙,忙与朱德通电,朱德即派一个团来迎接。
  卫立煌的行动,似被汉奸严密监视,他刚一行动,鬼子就在半道上等着他。正当他遭到伏击、危急万分时,八路军迎接他的部队赶到,予日寇以痛击,才使他转危为安。
  卫立煌第一次亲眼看到八路军作战勇敢,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渡不过汾河,只好退到山西西部的永和县。日寇又派几十架次飞机前来空袭,几乎将永和县城夷为平地!一颗炸弹正落在卫立煌所住的房屋前面,炸死了卫立煌身边的一个青年副官。卫立煌被埋在乱瓦颓垣之中,侥幸脱险。
  经过这几件事,卫立煌意识到汉奸的可恶,决心严厉打击汉奸,严命各县查找,凡有通敌情节者,一律处以极刑!他又想到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行之有效,可以把一切抗日力量联合起来,充分发动群众,激发抗战热情,动员千万百姓抗日,是何等巨大的力量!但是,要做这些工作,就需要有一个组织,他想到了“西北战地服务团”,也要搞一个这样的组织。于是他让赵荣声、刘毓衍、陈元、丁致中、孙鼎禾等秘书人员,去西安找第十四集团军办事处处长罗迈伦,登广告招考团员。
  这就为共产党人进入第十四集团军打开了大门。
  工作团成立了,全称“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战地工作团”。宣传工作顿时搞得热火朝天。卫立煌一有机会就和工作团的人接触,感觉这些“进步青年”十分可爱,也受到他们的思想感染。
  在永和县不能长期驻下去,必须与中条山主力会合。从永和县去中条山,最稳当的路线,是由晋南渡黄河,假道陕北延安,乘汽车到西安,再由西安乘火车到绳池县,回渡黄河,到达晋南中条山恒曲县。
  卫立煌也很谨慎,将决定上报在武汉的蒋介石,同时也通知了朱德。
  4月17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的车队,由延水关出发,经过延川县,直奔延安。
  这一车队有五辆小轿车在前。第一辆车中,坐着卫立煌和参谋长兼第九军军长郭寄峤。郭寄峤虽已升迁为第九军军长,还兼着第十四集团军参谋长,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总司令部卫立煌的身边。后四辆小轿车上坐的是总司令部高级参谋人员。随后的几十辆卡车,是司令部及警卫部队和战地工作团人员。
  车队距延安还有十多公里,沿途就看到了大幅标语:“热烈欢迎卫副长官”,“团结抗战到底!”等,沿途到处可见。
  车到延安城外,远远就可看见由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和一些市民组成的欢迎队伍。汽车到了城下,鞭炮炸响,锣鼓喧天!口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
  如此欢迎场面,颇出卫立煌意料,大受感动。他下了车,迎上来的有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滕代远、陕北留守处主任肖劲光、交际处长金城等人,表示对卫立煌的欢迎。
  后面的卡车没有停留,向南开去。
  卫立煌等人步行进城,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走到城中一个接待处。
  毛泽东很谦虚地走出客厅表示欢迎,和每个客人握手。进了客厅,毛泽东说:
  “卫副长官,你是客人,第十八集团军归你指挥,请来上坐!”
  卫立煌也忙谦虚:“不敢当!不敢当!”
  毛泽东亲切地拉着卫立煌的手说:“好,我们一同坐。”
  毛泽东和卫立煌在正中茶几两侧的椅子上坐下,郭寄峤、副参谋长文朝藉分别坐在两侧。
  卫立煌首先对上次八路军救他出险表示感激,并对八路军英勇善战表示钦佩。毛泽东也夸奖卫立煌抗战坚决以及和八路军的友好,并说:“我们要沿着这样一条路继续走下去。”
  毛泽东很健谈,他谈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谈到了抗战,特别指出要反对投降主义。他认为目前国际利国内均有投降主义在活动,危害性极大,决心抗战的人要提高警惕。他又说必须把片面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在政治上有许多地方需要改造,搞“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是行不通的,会遭到人民的反对,不利于发动群众抗日。
  毛泽东又分析抗战形势,认为山西抗战非常重要,在山西战场拖住了大量日军,使日军兵力分散。否则,日军从风陵渡渡过黄河,夺取潼关、就截断了中国和苏联的国际路线。
  最后,毛泽东又谈到八路军深入敌后作战,弹药消耗很大,得不到补充;战士负了伤,缺乏医药;时值夏季,士兵还穿着棉衣。他希望卫立煌能催催有关部门,早日发下来。
  卫立煌深表同情,答应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与卫立煌合影。
  中午,毛泽东设宴款待卫立煌一行,滕代远、肖劲光作陪。尽管当时延安各方面部很困难,但这餐招待宴却菜肴丰盛之极。卫立煌等人在前一段时期里,东转西移,给养补充不上,时有断炊,后来虽住定了,日子过得也很清苦。现在见了这一桌美味,也不免馋涎欲滴。毛泽东很能喝酒,在席间边喝边聊,谈笑风生。
  下午,卫立煌等人被请去参观抗大。
  罗瑞卿副校长出来欢迎。
  卫立煌看到抗大学员竟有四五千人之多,颇为惊讶。罗瑞卿告诉他:抗大原名“红军大学”,创办于1936年,第一期有学员三百人,学员主要是红军干部;第二期才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有一千多学员,现在是第四期五千人。学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其中有青年学生,还有少爷、小姐、太大,也有国民党员……这就更使卫立煌惊讶了,是什么力量,把这些原本过着安逸生活的人,吸引到这偏远的地方来,过清苦而又受约束的生活?
  卫立煌作了即席讲话,他是有备而来的。他预料会有“讲话”的场面,也有很好的口才,对部队讲话,他能一讲一两个小时,事先无须打腹稿。现在要到共产党方面去,对共产党人讲话了,不知该讲些什么?他翻看了一些让赵荣声弄来的延安的出版刊物,亲自起草讲稿,而且演练了几遍。所以现在胸有成竹,不仅讲演内容得体,而且声调抑扬顿挫,态度从容不迫,赢得了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
  演讲完毕,卫立煌、郭寄峤等人乘车去二十里堡,看望慰问受伤养病的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当晚,延安各界举行盛大欢迎晚会。毛泽东陪卫入场时,全场鼓掌数分钟之久。李富春宣布大会意义,毛致欢迎辞,说卫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此次过延,希卫对边区工作加以指示等。
  卫立煌在不断掌声中讲话:“此次奉命赴某地,系指挥黄河南北两岸部队,继续领导抗战;直到最后胜利。这次抗战中已把我国的弱点缺点完全暴露出来了。第二是不团结现象,因而受到了局部失利,但由于抗战继续坚持,我们的弱点逐渐消失了。第二没有组织,没有坚强的领导,今后要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筑成一道万里长城,来打击日本强盗的进攻。边区各地的人民组织实为全国的模范,应该把边区的好的例子更加发扬起来。”
  接着,郭寄峤讲话:“此次过边区使我有这样的感想:第一,人民确有良好的组织,如果全国都像边区这样,我们一定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第二,陕西是西北抗战的中心,边区是西北持久抗战的根据地。我们必须坚决地保卫陕西,保卫陕北边区,粉碎日本进攻。”
  讲话完,毛泽东陪在卫立煌等人身边,观看了鲁艺师生准备的文艺演出。
  第二天天刚亮,卫立煌一行离开延安,滕代远、肖劲光、金城等,按照中国传统最高礼节,一直把卫立煌送出三十里——比十里长亭还要长几倍!
  卫立煌和郭寄峤在车上相对感叹,都说没想到共产党会用这么重的礼节来迎送他们。尤其是卫立煌,想想过去自己率部与红军殊死拼斗,现在共产党以如此隆重的礼节欢迎欢送,共产党的主席还亲自接待,陪同进餐、看戏,殷勤备至,丝毫不记前嫌,真是以团结抗战为重,自己今后再也不能对共产党存有丝毫成见了,要真诚合作抗日。
  到了西安的第二天,卫立煌来到北大街第十四集团军办事处,命办事处处长罗迈伦,去把第十四集团军兵站分监杲海澜少将叫来。
  杲海澜匆匆赶来,卫立煌当面写了一纸手令:
  “着即发给第十八集团军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
  杲海澜追随卫立煌多年,可谓亲信。看了手令,愣了半晌,才苦着脸说:
  “钧座,这……”
  卫立煌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便挥手阻拦:“你不要说了。第十八集团军归我指挥,他们抗日很积极,仗打得很好。今后还要指望他们配合作战。没有子弹怎么杀日寇?发弹药给抗日军队有什么不可以?我批了条,有什么问题我负责,你只执行命令,毫无责任。”
  杲海澜见卫立煌态度严厉,口气坚决,不敢再说什么了。
  卫立煌又问:“牛肉罐头还有多少?”
  杲海澜似乎能感到卫立煌又要干什么,含糊地答道:“没多少了……”
  卫立煌追问:“没多少是多少?”
  杲海澜忙答:“大约三四百箱……”
  “发给第十八集团军牛肉罐头一百八十箱。”并在手令上又加了批。
  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蒋介石对后勤部有过指示,对第十八集团军发弹药最多十万八万发,“意思到了就行了”。现在卫立煌批发十倍有余,而且还有手榴弹!杲海澜便去找卢佐商量办法。
  当时担任第二战区兵站总监、总管后勤补给工作的是周玳中将,名义上是第二战区后勤部门的一把手,但他是阎锡山的人,除了晋绥军的后勤,他管不了别的事情。军委会很重视西北、华北的后勤工作,特派后勤部副部长卢佐长期驻西安,就近指导北方几省的后勤工作。杲海澜碰到疑难问题,就去请示卢佐。
  卢佐与卫立煌私交甚好,后来成为儿女亲家(卢女嫁卫长子道杰为妻)。对于卫立煌“出的难题”也颇感棘手,让杲海澜先拖一拖,一方面打电报去请示后勤部。
  杲海澜照办了,可是后勤部迟迟不回电,卫立煌又几番催问,杲海澜搪塞不过去了,又去找卢佐。卢佐见上面不回电,也不愿为此事得罪卫立煌,就说:“发就发吧。”又说:“一个人情做到底,将三个师的夏装也发给他们算了。”
  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早已得到内线报告,准备好了运输工具。一得到消息,火速出动,拿了调拨单,驱车去西安新城附近的后勤仓库,先将弹药装车运回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怕的是迟则生变。
  步枪子弹是七九口径的汉阳造,用木箱包装,多数是五百发一箱,重二十公斤,也有千发一箱的;手榴弹大箱五十枚,小箱二十枚。第十八集团军准备好了壮劳力,飞快搬运、装车,然后才装那一百八十箱牛肉罐头和军服。
  果不出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杨立三部长所料,东西刚运回来,重庆后勤部不同意发的回电也到了。但东西已被领走,无法追回,卢佐无奈之下也很生气,说:“谁让他们(指后勤部)办事拖沓,我们请示过了,东西也发了——发了就发了!”又有点赌气地说:“一不做二不休,把医药用品也发给他们一些吧。”杲海澜说:“好的。我去向卫老总报告,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杨立三与卢佐常打交道,混得很熟,在领夏装时,赠送给卢佐个人许多缴获日寇的战利品:十件军大衣,十支新式马枪,两匹大洋马。卢佐十分高兴,又发给第十八集团军五十部电话机,一部十门的电话总机和一部二十门的电话总机。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卫立煌再批条发绐第十八集团军物资,杲海澜就毫不犹豫,做到“照发不过夜”的“敏捷”。
  

爱国将领卫立煌/方知今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