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林伯渠 > 全文图书 > 怀念林伯渠同志
|
忆林伯渠同志 |
陈凌凤 朱明凯 |
|
|
林伯渠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是延安“五老”之一,大家都亲切称他为“林老”。我们很幸运地在林老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了近八年,林老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林老认真贯彻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领导边区人民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要求,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支援了前线,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林老十分重视农业。他领导边区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抗旱救灾,备战备荒,大养家畜,纺纱织布,编织毛衣。他还派农业技术人员到延安附近地区去推广良种和农业技术,大抓棉花生产,植桑养蚕,总结推广农业生产经验。为了促进生产发展,边区政府还举办农业展览、召开劳模大会。 林老很重视农业科研工作,他亲自筹建了光华农场——延安农业试验场。一九四○年春,他骑着毛驴和几个同志走遍了延安南七里堡杜甫川的山山水水,精心勘察农场场址。他爬到山顶瞭望整个山川。最后选出一块靠山临水、向阳的平川,还有一大片坡地和山地。川地可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坡地可种植果树和建立牧场,山地可以植树造林。远处的荒山可以放牧,溪水可以饮畜和灌溉。由于林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光华农场发展很快。场里兴建了办公室、简易试验室、生活用窑洞和畜舍。后来还相继盖了烤烟房和糖房,并经过特别批准,建了一座酒房,酿酒提炼酒精,供医药卫生的需要,农场还利用酒糟喂养奶牛。最多时奶牛发展到两百多头,一部分是在东征时缴获阎锡山的,一部分是林老通过关系从河南的开封、洛阳等地买来的。那时,欧战尚未结束,有位外国记者从欧洲来访,喝到了我们的鲜牛奶,他说:“我走过不少国家,很少喝到这样新鲜的牛奶。” 光华农场的研究项目有种畜、树苗、果树苗和良种种子等。绝大部分种畜、良种种子,都是林老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各地交涉要来或购买来的。 林老对培养人才很有远见。他早在一九三九年就开办边区农校,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他还注意广罗农业专业人才。他在西安时,通过各种关系搜罗那些有志来边区的农业专业人才,协助他们安全到达延安,并把延安学过农的人调到光华农场去工作。他们人数虽不多,但专业比较齐全,有学农艺的、园艺的、林业的、植保的、畜牧兽医的、养蜂养蚕的,有学水利的,也有学农业经济的。林老大胆使用人才,对他们既敬重又信赖,做到有职有权。同时,也很关心农技人员的生活和学习。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感召下,这些农技人员在艰苦的日子里,发挥各自的专业,通过生产实践,学会了与自然作斗争的本领。他们不仅在抗战时期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绝大多数人在全国解放后,仍在农业岗位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林老和边区政府的其他领导,对研究成果极为重视。一九四二年,甘泉等县牛瘟大量流行,光华农场接受了防治牛瘟的任务,试制免疫血清和疫苗成功,但缺乏所需要的设备,连起码的兽用注射器和盛血清的玻璃瓶也没有。林老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动员农具厂、瓷窑等单位都来支援,结果用铜制造注射器,用瓷瓶代替玻璃瓶。这样,防治牛瘟的血清和疫苗大量制造出来了,仅花了半年光景,就把边区的牛瘟扑灭了。过去,延安没有香烟厂和糖厂,当黄金烟和甜菜试种成功后,在大量推广种植的同时,先后盖起了烟厂和糖厂。 由于林老及其他同志的正确领导,光华农场在抗战时期起了一定的作用。它选出的优良农作物品种有狼尾谷、马齿玉米,春小麦、甜菜、白皮马铃薯和黄金烟等。试种成功了梓树、核桃、大苹果、西洋梨、桃、甜杏、法国葡萄、牛奶葡萄、龙眼葡萄和草莓。蔬菜引种成功了一百八十多个品种,其中主要有三边围子白(甘蓝)、成功甘兰、球茎甘兰、卷心白菜、广东芥兰、大叶芥菜、黑汉腿黄瓜、洋葱、洋芹菜、大型粉色番茄、金皇后番茄、矮生菜豆、四季菜豆、青皮豇豆、绿皮豇豆、缩面南瓜、小糖瓜、广东冬瓜、甘露西瓜、茅台西瓜、花皮甜瓜、紫圆茄、紫长茄、大甜椒、羊角椒、萵苣、大叶菠菜、甜玉米等,还有草本和木本花卉二十多种。它产的鲜牛奶,供应了延安机关、学校、缺奶婴儿和重病号。这一切成绩,都凝结着林老和其他领导及光华农场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光华农场的实践,证明象陕北这样所谓“不毛之地”也能变成花果园。当外来的客人来到光华农场喝上一口草莓酒、一杯鲜牛奶和吃一块甘露西瓜时,都惊讶地说:想不到在这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的世界里,竟然还有这么个世外桃园! 林老虽然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那满头久经风霜的银发,庄严而又慈祥的面孔,智慧而又明亮的眼睛,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循循善诱的领导作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林老的革命精神与世长存! |
|
怀念林伯渠同志/中共临澧县委.—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