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林伯渠 > 缅怀纪念
|
一首《梁红玉》教育千万人 |
柳勉之 |
|
|
林老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五年多了,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眼前。“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记得一九四○年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林老特意写了一首《三八节咏梁红玉》的诗,对当时陕甘宁边区的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教育很深。 那时抗日战争正遇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投降、分裂、倒退的危机严重袭来。在延安,一天傍晚,由著名诗人萧三写的“打倒汉奸汪精卫”的歌声响彻延河两岸,回旋在清凉山麓,传入巍巍宝塔山,象征着各革命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都在愤怒声讨汉奸卖国贼。我们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处的青年人正唱得起劲时,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送走了一位来访者后,马上加入到我们歌咏队的行列。他唱起歌来,嗓音宏亮,并挥手打着拍子。他一直唱到夜幕降临,会议室里亮起了一盏麻油灯,管学习的同志招呼大家去参加时事讨论会。到了周末,秘书处照例召开时事讨论会,林老毫无例外地次次都参加,在讨论中帮助大家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这次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延安《新中华报》(党中央机关报)上呼吁的如何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坏民主的倒行逆施;如何宣传贯彻我们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主张。林老发言时联系了自己的历史经历,他说:二十年代初,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兴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我们老同盟会员都万分高兴,以为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这次可以成功了。谁知北伐战争正在胜利发展时,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大资产阶级的当权者,撕下伪装,公开背叛革命,到处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镇压进步力量,爱国有罪,任凭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蚕食我华北大片土地。“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我发动全面进攻,在共产党一再呼吁和全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激情推动下,国民党当局才同意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林老讲到这里,有同志提出:国民党现在消极抗日,可能被日寇的诱降活动拉过去,今后我们要一手对付日寇,一手对付国民党,前途不大乐观。林老耐心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他说,抗战以来,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力量壮大了,解放区战场成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国民党内愿意抗战的是多数,真心实意同我党合作的也不乏其人,象张自忠将军那样身先士卒、与国土共存亡的志士仁人就不少。搞投降、闹摩擦、反共倒退的只是一些顽固派。我们要向全国人民阐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坚持团结,孤立顽固派,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齐心协力,把抗战进行到底,就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当时,参加讨论会的有许多是陕北本地干部,林老结合讲了南宋时期韩世忠、梁红玉爱国抗金的故事。他说:为什么现在陕北民间流传着“米脂婆姨绥德汉”的称誉呢据说梁红玉就是米脂人,韩世忠就是绥德人,他们夫妻俩都是爱国抗金的名将,曾在延安府守卫过边关。我们现在国难当头,就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散会后,我约林老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出的壁报写篇稿子,他欣然应允了。壁报是由机关俱乐部主办的,俱乐部主任知道此事后提醒我:林老那么忙,你还约他写壁报稿?你千万别去向他催稿好了。这时我才感到自己太冒失了,后悔不该向林老约稿。当时我就住在林老隔壁的窑洞里:我负责做文书方面的工作,经常有需要主席签署的文件,科长叫我去办,所以林老办公的窑洞我能常去。这次科长又叫我送文件给林老签字后打印,我顺便结结巴巴地向他解释我不该向首长约壁报稿。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林老却笑着对我说:“你这个壁报委员很负责,秘书处的壁报要依靠本处的群众来办,我是秘书处的一员,应该写稿,约的稿我一定按时完成。”果然在集稿那天,林老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了一首七言律诗,亲手交给了我。 诗的题目是《三八节咏梁红玉》。诗曰: 南渡江山底事传,扶危定倾赖红颜。 朝端和议纷无主,江上敌骑去复还。 军舰争前扬子隘,英姿焕发鼓声喧。 光荣一战垂青史,若个须眉愧尔贤。 壁报上登出了林老的诗,十分引人注目,各厅局都有人到秘书处的山头上来看壁报,那些没办壁报的单位也纷纷办起来了,厅局长们都带头写稿。 但是,梁红玉对于许多工农同志是生疏的,特别是一些长征到陕北的“红小鬼”,毫无这方面的知识,他们更不了解林老写这首诗是“古为今用”。这一年庆祝三八妇女节,妇女运动的头等重要任务是“反对一切出卖祖国的败类,扫除象陈璧君(汪精卫的老婆,同汪一起当了汉奸)之流的女界蟊贼。”林老歌颂梁红玉,就是鞭挞女汉奸,鼓舞爱国者。当时秘书处办了工农同志学习文化的夜校。开学时,林老来讲了话。他说:十年内战,没有环境学文化,没有文化科学知识,是实现不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张国焘迫害知识分子,说什么凡是戴眼镜的都是“AB团”反革命,更反对工农同志学文化。我们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就要工农分子知识化,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林老还抽空到夜校讲课,学员有干部、警卫员、炊事员、勤务员、马伕。林老对他们一视同仁,关怀备至。当他听说他们看不懂《梁红玉》这首诗时,就又给大家讲了一课。他讲了南宋皇室的腐朽偷安,忠臣爱国被害,奸臣卖国受赏,梁红玉协同丈夫韩世忠,坚决抗金,机智勇敢,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是深受人民爱戴的爱国将领。林老联系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指出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神圣使命,我们人人有责。这一堂政治文化课讲得生动活泼,效果极好,为担任讲课工作的同志作了示范。 后来,《梁红玉》一诗在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上发表。《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机关报,主要面向国民党统治区和南方各省市,在港澳地区的海外侨胞中也有不少读者。《梁红玉》一诗通过《新华日报》的广泛传播,在广大妇女、特别是知识分子妇女中起了很大教育作用。有的将该诗谱上曲子教唱,成为激励抗日斗志的精神食粮,推动着抗日浪潮高涨更高涨! |
|
怀念林伯渠同志/中共临澧县委.—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