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杨明轩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养成适应之人才*
杨明轩

  (一九一九年三月三日)
  此问题可大别为适应思潮与适应职业两种。
  甲、适应思潮。思潮云者,人类思想之潮流,即社会心理之表象。因时代与地域之不同,而人类历史及一切社会现象,乃生变迁。昔人有言: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二字即:适应思潮之谓也。而教育为俊杰之所从出,故教育与思潮有密切之关系。无论教育可改造思潮,或思潮可左右教育,要之二者互为因果,毫无疑义。故就社会方面言之,欲谋改良其缺点,必先造一种新思潮。新思潮之制造厂,即今日过渡时代之学校(余以为社会教育发达至完全时,则学校不过社会教育之一机关耳)。学校教育,若不适应乎思潮,社会之良否,无由改革之,则社会将永无进步之希望。吾国秦后二千余年之社会,濡滞不前者,职是故耳。再就教育方面言之,欲图教育有效,必顺现代思潮而施以相当之训练与教授。否则所造就之人才,非与社会潮流相背,即无辅翼社会进化之能力。现今世界之思潮,果何如乎,愿今日司教育者,亟留意焉。
  乙、适应职业。教育与职业关系密切,夫人而知之矣。离教育而言职业,则职业必趋于窳败。舍职业而谈教育,则教育亦失之空虚。此职业教育之所以始于德盛行于美,而吾国方今亟亟提倡不已者也。然而回视吾国现今之教育,果能适应职业否乎?一般出校之学生,果皆有相当之职业否乎?以吾所知者论之,出校后失业之学生,约居二分之一。此二分之一之毕业生,非游手好闲之流氓,即铤而走险,投身匪类。即所谓有职业者,亦不过师范毕业生,去收厘金①。毕业政法者,来执教鞭。举一切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之徒,滔滔皆是也。此何故欤?谓非各种学校,均取千篇一律盲目的训练致之耶。言念及此,吾不能不为我神圣教育抱悲观也。虽然,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今后之司教育者,察学生将来之职业与学校之性质,授以相当之知识,养成其适应职业之能力。则社会上无职业之高等游民,庶可减少。而吾人类亦多增几分生产力也。
  *本文原载《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周刊》第六十一号(—九—九年三月)。署名杨荃骏。
  注:①厘金,是清末在水陆关卡征收的货物通过税,大抵就货物的原价抽取若干厘故名厘金。此处指师范毕业生去收税。
  

杨明轩/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