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节 成功创办第一所平民夜校
江来登,孙光贵
    有人说徐特立是平民教育家,此言不妄。为了改变广大劳苦大众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他一贯主张发展平民教育,以开发民智,彻底挖掉他们的穷根。可以说他为平民教育操劳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使在后来极“左”思潮泛滥成灾的年月,他还是坚持这个观点,认为被捉的俘虏,被专政的对象和他们的子女仍旧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前,主要表现为他认为那些穷苦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合理的,教育机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为消除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而努力工作,尽一切力量争取那些没有机会读书却又迫切要求读书的平民和平民子弟到常规学校或者到夜校、工余学校来读书学习。
  单枪匹马不能把事情办起来,一蹴而就也是不可能的。办夜校首先要有生源,经过徐特立的一再动员,报名参加学习的劳工仍旧不是很多。徐特立想,不是贫苦人民不想上学,而是平民夜校是个新事物,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报名不踊跃主要问题在于那些人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只要把夜校办起来了,生源不会成问题。其次就是教员问题和经济开支的问题。教员光徐特立自己一个当然不够,要一批有共同志向的同仁,或者在智力方面给予支持,或者在物力、财力方面进行资助,才能够进行平民教育的尝试,然后推而广之,造福于全体劳苦大众。徐特立这一倡导很快就得到不少思想进步的教师的响应,只要不影响他们白天的正常工作,都愿意为平民夜校上课。这些人表示:为了贫苦百姓摆脱苦难的境地,也是为了教育救国,他们不要丝毫报酬。进步教师们对平民教育的热情使徐特立非常高兴,看到了办好平民教育大有希望。义务教员有了,还要有教室和必不可少的开支。朱剑凡为徐特立能够邀请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老师而高兴,他非常支持徐特立的做法,凡是平民夜校需要的书籍费、灯油费、讲义印刷费,都纳入周南学校财务开支。通过联系,办学地点也解决了,借用长沙北门外李大中丞祠堂。这个地方很理想,因为附近有几家工厂,那几个厂的工人要上夜校非常方便。而且那个地方与周南学校相去不远。一番紧锣密鼓地筹备,到了1910年年底,徐特立创办的第一所平民夜校胜利开学了。
  开学以后,没有料想到前来报名参加夜校学习的人一下子踊跃起来,夜校的老师们都很高兴。徐特立出身贫寒,他深深了解劳苦大众苦衷和愿望,所以他办的夜校真正做到了想穷人之所想。穷人为了一家生活,一天到晚劳苦奔波,难得有闲暇干别的事。所以徐特立的夜校在上课时间方面仿照日本鲛桥小学,学校的作息时间以工厂上下班时间为标准来安排,时间配套,使夜校学生做工学习两不误。工人们下班以后,体力劳动之余顺便学习一两个小时,既长了知识,学了文化,又得到了体力上的休息,何乐而不为。如果上课时间安排不好,其他条件再好他们也不可能来参加学习,毕竟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其次是徐特立为首的教师看得起他们这些社会下层的“苦力”“粗人”。那些木匠、砌匠、铁匠、篾匠、伞匠、漆匠、染匠、花匠、赶脚的、织布的、纺纱的、拉人力车的、看大门的、厨工师傅、店铺小学徒等,平时在大街上碰见了教书先生,那些人带着眼镜,拄着文明棍,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哪里还会主动和他们这些人打招呼,和他们说话。夜校的老师好,个个和蔼可亲,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人看,所以他们都乐意到夜校来。还有就是到夜校来学习不掏一分钱,还发课本,而且学的东西有实用价值,如果学好了,可以少受没文化的气。
  徐特立看得起他们,他们当然对徐特立倍加尊敬和爱戴。后来徐特立在马日事变中被追捕的时候、在担任八路军驻湘代表被特务包围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掩护,徐特立不可能每每化险为夷。帮他的人,有徐特立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即使教他们的时候认识,过了几十年,也就记不起来了。徐特立印象最深的是近30年以后的1938年,他从延安回到长沙在八路军驻湘办事处负责,经常要到街头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鼓舞湖南人民的抗日勇气,支援延安,支持八路军抗战。有一次他正在青年会讲演,突然日本飞机飞过来了,会场大乱,人如蜂涌。他被大家簇拥着、裹挟着跑出会场。刚跑到门口,一双有力的大手猛地抓住他往人力车上拽,那人二话不说,拉着他就不要命地跑,一口气把他拉到长沙城外安全的地方才停下来。这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50多岁的汉子是谁呢?为什么他不躲起来却冒着生命危险来救自己呢?那车夫自我介绍说,他是当年徐特立办夜校的学生,听过他的讲课,这三十年来经常念叨着这个好人不知道到那里去了,这样处处为他们贫苦人着想的好老师不救,救谁?
  

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江来登,孙光贵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