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
第四节 求学问、避通缉决计赴法留学 |
江来登,孙光贵 |
|
|
徐特立组织的健学会和讲演联合会,在长沙一时活动得轰轰烈烈,推动了湖南教育界、新闻界接受新思潮,传播新文化的前进步伐。不少学校破天荒地同意学生成立自治会,注意改革旧的教育方法,选用白话教材,开始允许用白话文作文,有的学校废除了不招女生的规定,允许男女学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室上课学习,也允许女生剪短发,甚至同意女生到街头演出,开展社会活动。讲演联台会还派人到各县乡镇进行爱国反帝宣传,并组织抵制日货,惩罚奸商、洋奴和作恶的日本浪人等活动。这些都引起张敬尧的不悦。健学会主要由不满张敬尧统治的人员组成,在驱张运动中,徐特立带领这班人马采取了一系列令张敬尧伤脑筋的活动:到处聚众揭露张氏兄弟的罪恶,号召大家起来驱张,还居然带了人跑到他那里要工资。导致长沙城里,不是学生罢课,就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张敬尧恨得咬牙切齿,碍于徐特立在长沙民众中的崇高威望,深得百姓拥戴,不敢直接向徐特立下毒手,只好想了一个下三滥的办法。他借徐特立反对清乡局鱼肉乡民讲了几句公道话,诬蔑他“通匪”,明令通缉徐特立。 徐特立并不害怕,但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劝他姑且避一避,好汉不吃眼前亏,真的被张敬尧抓住了,绝无好结果,不如暂时离开湖南。到哪里去呢?按照当时的通常做法,政治避难不去上海,就去香港,或者日本、南洋等地。徐特立做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令人不可思议的重大决定,年近43岁的徐特立居然决心去法国留学。当时新民学会为组织青年学生去法国勤工俭学进行的各项活动徐特立总是乐观其成,现在自己正好和他们一起学习。正在张敬尧明令通缉自己的这个时候,恰好有个朋友给他来信,告诉他北京有个勤工俭学会,也正在开展组织人员去欧洲勤工俭学的活动,要他去法国,说勤工俭学只要花一百元船费,可学英法等欧洲文字,希望他也能够参加。徐特立闻此消息,大喜过望,马上把自己“想去法国又不用花钱,可以半工半读[1]”、自己决定赴法国留学的信息告诉了他所有的亲戚朋友。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更加开放,各种新思想、新知识一浪高过一浪地向中国涌来,令人眼花缭乱。一贯站得高看得远的徐特立预见到自己必需做一个拥有新学问的人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为振兴湖南教育乃至中国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当有人劝他年纪人了,记忆力差了,在学习上怎么能够和那些毛头小子相比,到外国去做撑拐杖的学生没意思。俗话说三十不学艺,“四十几岁的人还学得什么。”[2]徐特立知道他们的好意,后来他在《留法老学生之自述》一文中写道:“一般人都说年老者不能求学。年老的人多半在社会上有些权柄,倘若全不求学,社会上受害就不小……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冤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来悔,那就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至于英文只能拼音,法文一字不识,赴法留学困难太大,徐特立又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他决心克服这个困难,赶跑这个拦路虎。他说:“到50岁还有7年,一天学10字,一年可学365字,7年可学2555字,到了50岁,岂不是一个通了的人吗?若一天学2字,到46岁半可以读通。我纵愚蠢,断没有一天学一字学两字也不能的。所以我决志求学,不怕法语难学,也不怕学校规则太严……50岁后,我也是一个有学问的新人物,到死的时候学问还没有老朽,还同有学问的少年讲得来,那时候的畅快,都要从今日耐烦耐苦做起。”[3] 所以,徐特立43岁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获得新知识,在教育界永远站在时代的前面;直接原因是张敬尧的明令通缉。 注释: [1][2][3]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第603、16、17页。 |
|
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江来登,孙光贵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