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贾拓夫 > 其他资料
|
怀念拓夫老战友 |
张 邦 英 |
|
|
贾拓夫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财经工作者。他虽然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而他的光辉形象,光辉业绩,将永留人间。为后人所敬仰,为我们这些老战友念念不忘。 我早在1932年夏,就闻拓夫其人。当时我在杨虎城部队做兵运工作,准备到刘志丹、谢子长的革命部队中去,参加工农武装斗争。经党组织批准我返回家乡耀县,去中共渭北特委所在地三原接党的关系时,听说有个贾红光(拓夫的别名)在中共陕西省委、渭北特委工作。而只知其人,未见其面。 1933年7月,中共陕西省委遭到严重破坏,拓夫冒着生命危险,经北平、上海,到了中央苏区,向中央详细汇报了陕西的情况。此后即留在中央苏区工作,1935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回到陕北。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为了发展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原陕甘边南区的基础上成立了关中特区,任命拓夫同志为中共关中特委书记。他是1936年春到职的。这时,我任该地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俩人初次见面,如同故知,感到他很热情、亲切。闲谈中,他对我说,他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杜衡(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叛变后写的一篇《立在三民主义旗帜下》,文章中,供出了5个县委书记,其中有我,问我是否知道?我很愕然!遂相互谈了各人过去的一点工作情况,谈得很融洽,很高兴。俩人并一致表示对叛徒的愤恨。随后两三日即召开了全区干部会议,由拓夫同志传达了毛主席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为了积极贯彻执行中央会议的精神,他亲自主持办了个《关中小报》,办得很出色,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对加强当地干部的宣传教育和对敌斗争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工作是很活跃的。如此,经过大家5个月的艰苦努力,工作有了进展。这时我中央红军东征回师后,正在开始西征,中央命令关中特区主力部队和特区许多重要领导同志一同进行西征。为执行这一任务,以江华为司令员,贾拓夫为政委,我为政治部主任,率关中红一、三团两个团,在东北军的严重“围剿”下,经与敌军进行短期周旋,胜利地转移至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不多时,部队遂另行改编,又调拓夫同志去三边特区任中共特委书记兼做内蒙工委工作,争取内蒙民族团结抗日。工作很有成效。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中央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形势的需要,重建了中共陕西省委,调拓夫同志任省委书记。以后他调回延安工作,先后任中央西北工委委员、西北局统战部部长兼秘书长、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等职。在这期间,我俩曾几次在一起工作,深悉他在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恢复发展陕西和西北许多地区党的组织,以及恢复与发展西北地区的财政经济,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贡献是很大的。全国解放后,1952年拓夫同志调到北京,先后在中财委、国家计委、国务院四办等部门做领导工作,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了大量的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重大作用。我们多年在一起工作,深感拓夫同志为人热情、坦率,作风正派,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顾全大局,精明强干,很有才华。他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得党的信任和干部、群众的爱戴。不幸,在“文化大革命”中,拓夫同志被林彪、“四人帮”、康生等迫害致死,时年仅54岁,令人十分惋惜和悲愤!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伸张了正义,这对死者是很大的安慰,对生者是很大的教育。 今值拓夫同志去世25周年之时,我们深深怀念拓夫同志,我们要学习他那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1992年6月) |
|
贾拓夫/中国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