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张德生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可贵的求实精神 ——怀念张德生同志
白治民
    
  1954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潘自力同志奉调离陕,张德生同志来陕任省委第一书记。这时我也在陕西省委,任分管农业的副书记,1960年1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重新设立,我奉调到西北局工作,与德生同志在一起朝夕相处了6年。德生同志是我的良师益友,尤其是他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严谨稳妥、实事求是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根据陕西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骨头”和“肉”的关系问题。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上来,开始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这一时期,苏联对我国的帮助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学习苏联,照搬苏联的模式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良后果,主要是工业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为了总结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4月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要根据国情,走自己道路的指导思想。
  “一五”期间,中央把一些工业重点项目布设在华北、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在陕西,基本建设投资额为17.3亿元,属于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共57个,占全国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的8.2%;其中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2个,占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13.9%。在这些项目中,重工业、国防工业占绝大多数。针对这个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德生同志作了认真思考。他的观点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基础工业和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要相互配套,共同发展,在建设重工业的时候,不能轻视轻工业,不能忽视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要协调好轻、重关系。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解决好“骨头”和“肉”的关系问题。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德生同志将这一从陕西工业发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向党中央、毛泽东同志作了汇报。当时毛泽东正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对德生同志的意见甚为重视。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讲话中说:“前几年建设中有一个问题,就象张德生同志所说的,光注意‘骨头’,不大注意‘肉’,厂房、机器设备等搞起来了,而市政建设和服务性的设施没有相应地搞起来,将来问题很大”。德生同志的意见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说明德生同志所反映的问题不仅是陕西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二、实事求是,尽量减少“左”倾错误给陕西造成的损失。
  1958年全国兴起“大跃进”运动,从中央到地方“左”的思想不断膨胀。尤其是从夏收开始,各地竟放高产“卫星”,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境地。有一则报道说,某地稻谷亩产数万斤。信还是不信?只要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不难作出明确的回答。但在那时的政治气候之下,要明确表示不信是要冒点政治风险的。一天,德生同志跟我说:一亩地打几万斤粮食,这可能吗?如果把这几万斤粮食铺在一亩地里要铺一寸多厚,太玄乎了。由于德生同志对这类高产“卫星”持不同看法,使得陕西工作因放不出“卫星”而“落后于”全国的形势,某位中央领导同志曾批评陕西省委有右倾保守思想。当时,陕西的步子表面看是“慢”了一点,可后来的事实证明,陕西的损失比左邻右舍要小得多,三年暂时困难,在陕西恢复的也比较快。
  三、注意班子团结,提拔优秀青年干部。
  德生同志作为省委的一把手,始终注意省委、省政府班子的团结。可以说,德生同志是一个好班长,大家对他很尊重。由于有团结一致的班子,号令统一,一贯到底,省委、省政府的威信较高,德生同志常比喻说,一加一不一定就是二,团结得好可能是3或比3更大,团结不好也许是一或零。省委、省政府班子的团结,也使全省各级班子团结得较好。为利于优秀青年干部的成长,德生同志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1963年第四届省党代会选出的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赵守一、李启明等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担负了主要领导职务,不但使班子富有朝气,而且在班子内形成了梯形结构。从而在团结的基础上,达到了更高的统一。
  德生同志身体不好,经常低烧,不少时间是抱病工作。不幸于1965年3月与世长辞。就是这样一位勤勤恳恳为党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作古之人,“文革”中仍然难逃厄运。
  “文革”中抓了德生同志两个问题,一是所谓“遗言”问题,一是坐牢问题。
  所谓“遗言”问题。1964年11月,德生同志病情加重,预感到自己可能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怀着对党高度负责和一颗赤诚的心,先后同省委常委、各地委书记谈话,倾吐肺腑,以后综合整理了他的谈话内容,其中有一段是讲,毛主席百年之后,中央最好的接班人是刘少奇同志。德生同志的这一预测不仅没有变为现实,相反,“文革”开始不久,刘少奇同志被以“党内最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而打倒,自然德生同志也在劫难逃了。造反派抓住他的这个说法,给扣上反党的帽子,甚至把他的骨灰从烈士陵园取出,抛撒在荒郊野外。
  坐牢问题。1930年10月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合龙山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张德生和刘澜涛同志被国民党绥德县政府逮捕。在党组织多方营救下,也因为杨虎城所派调查该案者为中共地下党员,因此,1931年初2人被释放出狱,本来一件很清楚的事情,“文革”中却成了德生同志的一大罪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德生同志的沉冤终于平反昭雪。
  德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的经济工作思想,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注意领导班子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重视对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养使用,以及他谦虚、谨慎、倾听多方面意见,决不简单从事的高尚品德和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顾全大局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1995年3月于北京)
  

张德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