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十八章 “军神”生活中的艺术情愫 一、别具特色的教子风范
《萧劲光传》编写组


  萧劲光有两次婚姻,育有五男三女,应该算个大家庭。大女儿出生在苏联,后一直没有找到。儿子,老大萧永定,依次是策能、卓能、伯鹰、纪龙;二女儿萧凯,三女儿萧楠。他们各个学有所成,有的从政,有的从军,有的经商,有的搞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令萧劲光欣慰的是,儿女们的事业都没有让他额外操心,儿子、女儿,包括儿媳、女婿加在一起十几人,没有一人是靠特权吃饭。他们的一切业绩、功利,都是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赢得的。如果说有关系,那就是萧劲光别具风范的家庭教育。
  当年,一位采访过萧劲光的青年记者曾这样写道:萧劲光,一米八几的高大身躯,鼻高口阔的大脸盘,由于刮掉了过于浓密的胡子,下颌连同两腮泛着青光,睿智、深邃的眼神不怒而威。初次见面,联想到他60年戎马生涯、30年海军司令、身经百战的经历,不由人不顿生敬畏:俨然一尊“军神”。
  描述可谓精当、传神。不错,萧劲光爱好军事,是职业军人。以枪炮轰鸣、军号、汽笛为音符的军事乐章,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但这绝不是他生活的全部。日常生活中的萧劲光,诚然行止依旧军人做派,即便穿了便服也依然透着“军旅气”。但他没有把严肃冷峻的军戎氛围带到家庭生活、子女教育中。他慈祥、宽厚,对子女的教育严肃、严格而不严厉,打、骂、体罚从来不曾有。家庭关系中充满民主气氛、充满书卷气。
  身为长子,萧永定是跟随父亲在战争的烽火中长大的。1948年,萧劲光全家住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当时的驻地哈尔滨市。8月下旬,组织上决定派萧永定去苏联学习。28日,在长春围城前线指挥战斗的萧劲光返回哈尔滨参加了一天会议。当晚,他与儿子在居处二层小楼的狭小房间里,进行了一次多年来少有的长时间交谈。
  萧永定是1931年在上海出生的(时年萧劲光在苏区福建的永定)。转眼十几年过去,已经是大小伙子了。要分别了,萧劲光才感到,这些年来战争连连,工作繁忙,对孩子关心太少了。从小学到中学,萧永定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是上下公认的好学生,可自己却连翻翻孩子的作业都没有时间!这天晚上,萧劲光与儿子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们从家庭生活谈到社会交往,从国内战争形势谈到苏联的建设情况。萧劲光还向儿子介绍了自己两次在苏联学习的情况。过了深夜12点,萧永定恋恋不舍地睡下了,萧劲光却难以入睡。他在一个小笔记本上连夜写下了自己对儿子的嘱托和期望:
  永定:
  你今天为着你的前途和事业,就要离开我们了。我写下几句话作为赠言,希望记住: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了解情况、钻研问题,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成为你的日常生活作风;常找人谈话,细听同志们的意见,尤其是群众意见,看报纸,成为你的生活习惯。
  一定要有事业心、进取心,这就是一定要具有生活的目的和方向。否则,你就没有出息。事业的成就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和基础,离开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就是失败主义。所以时刻要具有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
  凡事都有困难,事业是从不断地克服困难中完成。遇着困难就要勇敢地去克服它,撞了钉子就要向钉子学习,并研究如何去拔除它。千万不要急躁,急躁没有用处,不能出办法,只能使你垂头丧气。
  为人要正派,要有原则性;对党要忠诚老实,对同志要诚恳热情,要讲团结友爱;对敌人要恨;诚恳热情、团结友爱,是从高度的原则性产生。没有原则性的阿谀谄媚、迎合取巧,是最不忠诚老实,最可耻。凡是事实、凡是真理,就应当承认,坚定不移,哪怕用千斤力量来摧毁你,你也应当屹立不动,表现你的清高气节。如果事实证明你错了,就应当首先自我批评,立即纠正错误。这也是一种最高尚的品质,是最聪明、最有进步的表现。
  你的事业是党的事业,是中国人民的事业,也就是我所希望的事业,希望你好好的努力!
  祝你前途成功!祝你成人!希望你保重身体,有机会常写信回来。我以很爱的心情疼爱着你!
  你的父亲 萧劲光
  1948年8月28日于哈尔滨
  萧永定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萧劲光已启程返回长春前线了。捧着父亲的“赠言”,萧永定思前想后,激动不已……9月2日,他带着这一“赠言”登上了赴苏的列车。
  1950年,萧永定完成学业回到祖国。之后几十年里,他一直把父亲的“赠言”带在身边,也印在脑子里。在“赠言”的激励、鼓舞下,他矢志不移、艰苦拼搏,取得一项项骄人的成绩,从科研机关的一位基层研究人员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的轻工业部副部长、国际开发投资公司党组书记。
  1960年夏,在北京市101中学获得金质奖章的次子萧策能,被保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临行前,萧劲光抽暇与策能交谈后又让永定将这一“赠言”工整地誊抄一份,转交给了他,将自己满腔的希望和要求,寄托在了“赠言”中。有哥哥的榜样,萧策能自然不会差。哈军工毕业后,他投身军队尖端装备研究工作,先后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改革开放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海南开发,为海南岛的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萧劲光多才多艺。大革命时期,他曾与刘少奇等同台演过话剧。长征途中,他在弹火纷飞的行军间隙用委婉的洞箫声为官兵们消除疲劳、鼓舞士气,一直被传为美谈。1951年,中苏两国在大连举行关于收回旅顺口的谈判。联欢会上一曲味道正宗的“喀秋莎”技惊四座,令苏联代表团亲切地欢呼起来。乐器,除历史最长的洞箫外,萧劲光还会拉二胡、弹月琴,到海军后又向著名作曲家吕远学会了演奏曼陀林。
  他自己懂乐器,也支持子女学。二儿子萧策能小时候没学过乐器。受父亲和哥哥姐姐的影响,上中学的时候突然提出想学弹月琴。萧劲光很高兴。为了鼓励他,当即从全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挤出钱,给他买了一把好琴,还专门请了指导老师。策能学了一段后,热情降下来,终于没能坚持下去。对此,萧劲光很不满意,但没有更多地批评他。过了几天,萧劲光送给二儿子策能一本书,是当时流行的《青年修养丛书》中的一本:《怎样培养毅力》。这件事对萧策能教育很深。弹月琴,他终于学会了,书也一直保存着,用以时时提醒自己学习、做事善始善终,注意锻炼、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受萧劲光的影响,萧家兄弟姊妹,包括大儿媳张铁铮、二儿媳何德凤、二女婿李海涛等,大都喜爱音乐。伯鹰、纪龙的二胡,萧凯的三弦琴及策能的月琴,都很有些味道。节假日,繁忙的工作之余,萧家那虽然不大但却典雅、清幽的院落里,时常会有乐声飘出。在这种时候,萧劲光轻易不露的节目,洞箫吹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高亢低回、委婉悠扬……常令儿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听得如痴如醉,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军神”,这时似乎成了另外一个人。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