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王世泰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王世泰回忆录——党中央来了
王世泰
    1935年9月21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率领下,经历千辛万险,到达甘肃南部哈达铺。在这里获取了部分报刊,其中天津的《大公报》引起了毛泽东和张闻天的极大兴趣。当年7、8两月的《大公报》,连篇累牍登载的所谓“陕乱”,等于全方位地披露了陕甘、陕北苏区和西北红军的消息。其中有报道说:“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全陕北赤化人民70万,编为赤卫队者20余万,赤军者2万”;“匪军军长刘志丹辖三师,……枪有万余”;“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这些充满贬意的报道,却成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兴奋不已的话题。有这样一块根据地,何愁长征没有落脚点呢?22日下午,在哈达铺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形势动员报告。他充满信心地说,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前进阵地。10月19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给陕甘边、陕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揭开了根据地人民群众心头笼罩的迷雾。人们奔走相告,欢喜若狂,杀猪宰羊,送米送面,亲切慰问中央红军,并决心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为革命多做贡献。
  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增强了陕北人民对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中央红军、红十五军团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获得直罗镇大捷,歼敌一○九师和一○六师一个团,击溃敌一○六师、一一一师增援部队,迫使一○八师退回甘肃境内,一一七师退出富县。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保卫了陕甘边、陕北根据地,使陕北苏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党中央、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到陕北,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制止了错误的肃反,挽救了西北革命的危机。当党中央、毛主席得知刘志丹等一大批革命同志被打成“右派”、“反革命”投入监狱时,立即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中央派王首道任西北保卫局局长,接管戴季英控制的西北保卫局,把事态控制下来,避免了进一步恶化。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王首道等同志说,杀人不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同志,那就是犯罪行为。大家要记住这一点。要慎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经过王首道等一番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推翻了那些“左”倾机会主义推行者强加在志丹等人头上的罪名,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毛主席听了汇报,严肃地指出这次肃反事件完全错误,逮捕刘志丹等人完全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的狂热病,所有被冤屈的同志均应释放,恢复领导工作。于是,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的关怀下,刘志丹、习仲勋等党、政、军的领导干部被救出狱。
  志丹出狱时,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亲自派人去接到驻地,作了两个多小时的亲切谈话。不久党中央任命刘志丹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副主任(主任由周恩来兼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志丹虽然蒙受那么大的不白之冤,但从无怨言。1936年元月志丹到永坪医院看我,当我提起“肃反”问题时,志丹对我说:“现在好了,党中央、毛主席来了,错误路线的领导已经结束了。我们要听党中央、毛主席的话,好好为党工作,让党在实际行动中鉴定每个党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1936年4月,率军东征,牺牲在前沿阵地上,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诺言。事实上,历史已经作出公正的结论。《中共中央1935年陕北(包括陕甘边、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指出:“刘志丹等所坚持的政治路线和立场是正确的”;“当陕北‘肃反’问题未彻底弄清楚时,他们一贯的把握了应有的布尔什维克立场和态度,这是值得我党学习和效法的”;“朱理治、郭洪涛在陕北所执行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正是这一错误路线在陕北的具体化;而其所造成的错误‘肃反’,则是这一路线的登峰造极的结果”;“如果是遵义会议以前的中央来到陕北的话,那么全国仅剩下的十分之一的苏区——陕北苏区,恐怕也会失掉了的”。
  从此,陕北根据地成为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的中心,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北红军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二十七军八十四师,汇入中央红军的洪流,南征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王世泰回忆录/王世泰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