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43年 45岁
王焰

  1月1日 朱、彭和罗(瑞卿)、陆(定一)致电日本反战同盟各支部祝贺新年,祝同盟的队伍愈益壮大,成为发动千百万日本士兵投入反战运动的杠杆。
  1月6日 向聂荣臻、萧克建议:根据北岳具体情况,旅一级机关不应存在,部队以团为战略单位,属军分区指挥。并告:此间干部自1月半起陆续送延。
  1月10日 在十八集团军总部直属队整风学习委员会上发言,指出:整顿三风主要是改造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思想;敌后是处在战争频繁的环境,与延安不同,整顿三风必须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 致电朱德转重庆及驻延联络参谋:敌将太原之炮弹厂、钢厂全部移至阳泉镇,该地已成敌重工业区,请派飞机数十架轰炸阳泉。
  1月15日 提出对太行区生产的意见:军队、机关的生产,犯了严重的平均主义错误。从生产中得来的私人积蓄,应该允许。某一单位生产好,吃得好,应当奖励,那些好吃懒做的平产分子,应受到批评与指责。在基本根据地内,群众团体主要的经常工作是领导生产,其中主要的又是农业生产。要注意培养劳动英雄,使之成为新的群众领袖。军队、机关应利用冬寒进行鞋袜、纺织等手工业生产,并须给以一定工资与本钱。公营商店应坚持稳定与巩固本位币,调剂市场,刺激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四大原则。
  1月 总结敌占区和游击区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一、检讨抗日根据地开创时期对敌占区与游击区政策上的错误:在敌占区、游击区随便要粮、要钱、要枪、乱罚款、乱打汉奸;根据地内锄奸、负担等具体政策执行过“左”,使敌占区群众对八路军不了解甚至恐惧。军事行动欠慎重,打击了某些同情抗日的地方实力。在敌人占优势的地区,对“维持”问题处理不当,生搬根据地的一套,造成根据地日益缩小的严重局面。二、争取两面分子及开展合法与非法的斗争。两面分子在伪组织中以中下层为多,应接近他们,推动其仇日一面,减少亲日一面,争取其真心向我,对敌应付,以打开工作局面。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应互相配合、掩护、支援,适应形势,灵活转变。三、正确组织群众与领导群众斗争。对民间旧有的、社会化了的、为群众习惯的各种形式,可以广泛利用;对于敌人所成立的反动组织,也应该打入,加以利用。广泛接近各色各样的群众,将他们团结组织起来。一切替群众着想,解决其困难,减轻其痛苦。在取得各阶层共同利益的同时,切实照顾到基本群众的利益。四、争取知识分子是开展敌占区和游击区工作的桥梁。知识分子和社会各阶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富于爱国热情的,不甘心屈服的。应一概坚决争取其为抗日服务。五、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和游击区,负担宣传、组织、武装斗争三位一体的任务,变这些区域为隐蔽游击根据地、游击根据地或游击区。对敌展开政治攻势,是针对敌1941年春强调对共产党进行思想战而提出的,以后逐渐发展为带有经常性、群众性的运动。用我们的武装活动加以配合,收到很大成绩。报告中引用了敌后武工队活动大量生动、成功的事例,也列举了一些不妥的做法。报告还对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方针和方式方法。
  2月1日 致电聂荣臻等,同意抗大工分校干部队及陆军中学共约二千人迁绥德。
  2月8日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发言,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个中心工作:战争、教育、生产。
  2月14日 在太行分局高干会上第二次发言,谈敌后根据地发展的规律。一、武装问题。根据地是处在敌人各种形式的包围,主要是武装包围之中。武装是开辟、创造、保卫根据地的工具,是坚持根据地斗争的支柱。苏区发展武装的规律,一般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抗日根据地多数地区的党开始就有强大武装做骨干,对于创立武装的艰难,认识不深刻。二、政权问题。在根据地,首先是建立政权的上层机构,由它颁布法令,给劳动人民的权利以合法的保障,这样就能发动人民起来进行斗争。不了解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这两方面的结合,在工作中就会发生偏差。三、党的问题。党的领导、路线、策略、政策,是关系成败的最基本的问题。这是根据地发展当中的总规律。
  2月24日 向毛泽东报告晋冀豫区的整风情况和计划:一、去年由于认识不深及反“扫荡”影响,在6、7月间才开始;未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上,上松下紧;没有灵活适应敌后战争环境,而致时作时辍。二、确定整风为今年中心任务之一,北方局将于3、4、5三个月,召集晋冀鲁豫区的地委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整风学习;我个人今年准备把重点放在整风学习上。
  2月25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领导一元化和精简的指示,与滕(代远)、罗(瑞卿)、刘(锡五)建议一一五师与山东纵队合并为山东军区,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和干部调整。
  3月1日 在《党的生活》上发表《重新认识妇女工作》一文,指出,华北敌后的妇女运动五年来的奋斗历史,使我们感到有重新认识妇女工作之必要,应当使这个运动成为民主运动的主流之一。
  3月上旬 将在作战中缴获和没收汉奸财产积存的190两黄金交给奉命赴延安学习的王政柱①,嘱其妥为保护,带回延安,送呈中共中央,帮助中央解决经费困难。
  3月16日 致函欧致富团(总部特务团)全体指战员,表扬他们在准备战斗的情况下,努力开荒,生产粮食和蔬菜。
  3月24日 同滕代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庞炳勋②部决定向八路军根据地沁阳、济源及太南玉峡关等地区进攻,应准备一部有力部队于适当地点隐蔽集结,待其进攻时,在完全自卫原则下予以有效之打击。
  3月26日 向毛泽东、朱德报告:蒋鼎文③令庞炳勋军等共34个团,准备向北推进,侵占平顺,武安、涉县及中条山我辖区。我拟在自卫原则下,给以一部分打击。27日,毛泽东、朱德复电指出:蒋、庞挑衅以事先设法消弭,不致引起冲突为上策。
  4月1日 以春耕季节,灾民青黄不接,指示十八集团军总部直属各单位,从即日起,每人每日节约小米一两,并号召大家捐米、捐款救济灾民,严禁浪费。
  4月7日 发表关于民主教育问题的谈话(即2月8日在太行分局高干会上第一次发言中关于教育讲话的部分):民主教育在今天中国来说,就是反对封建的教育。由于敌人正在用一切力量维持中国残余的封建势力,作它的统治工具,我们进行民主教育也就是为了抗日,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民主革命的共同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所谓自由,包括思想上的自由,言论出版的自由,集会结社的自由,居住、迁徙、通信以及处理自己生活的自由。我国许多地方农民处在半农奴状态,工人和学徒还受到封建习惯的束缚,青年的抗日自由受阻障,妇女的婚姻不自由。所谓平等,在目前主要是不分阶级、民族、职业,在政治上其地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也是平等的。所谓博爱,是使人与人之间巩固团结,加强抗战力量,在人与人之间发扬互爱、互敬、互助,“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我们今天所要求的自由、平等、博爱还是有限度的,是要使青年有抗日自由,妇女有婚姻自由,一般人民能够自由的发挥他的智慧,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经济上能够逐渐削弱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减轻人民负担,提倡博爱精神,反对人打人的现象,这些就是民主实质。根据上述精神,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制度,以保障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合法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主制度。民主运动在文化教育上,目前要进行启蒙教育,灌输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④
  4月13日 同滕代远致电毛泽东、朱德,建议将抗大营、团级学生与全军干部混合编组,以整风与党建为主课,帮助肃清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延长一年文化课。
  4月22日 在晋冀鲁豫四区党委、妇委联席会议闭幕式上讲演,略谓必须了解妇女与工人所受压迫的共同性,将妇女解放斗争与劳动人民的解放运动结合起来;必须了解妇女还遭受男女不平等的压迫,认识妇女要有单独组织的必要。讲演对妇女运动提出了具体意见。
  4月27日 令八路军总部直属队全体指战员采集树叶,节约米粮;并令村公所造粥,救济来往经过之灾民。
  5月1日 电告聂荣臻等,略谓敌人在太原印刷冀钞6000万元,还印有山东北海银行票数千万元,各地需注意。
  5月18日 毛泽东来电,指示勿占庞炳勋军陵川、林县阵地,必须避免与国民党军队任何冲突,避免给国民党任何借口;并问该地情况。
  5月25日 复电毛泽东:庞炳勋、孙殿英已投敌。我对太南处置,一面争取马法五坚持抗战,一面在其已放弃之安阳、林县地区建立我政权。孙殿英系中国典型之大流氓头,不宜正面利用,仍暗中保持联络,经过他去作伪军工作。毛复电同意。
  6月3日 致电毛泽东,报告从南京获得的情报:一、日对蒋军事上积极防御,政治上以分化为主。二、对共以肃清为主,三、对苏友好。敌拟以一切办法准备持久。
  6月6日 毛泽东来电:整风在后一段应注意党风。发动各人按季米特洛夫四条干部标准⑤写反省及思想自传,最后发动坦白运动,填小广播及社会关系表,反对自由主义。在此基础上明年做好审干,我党百年大计即已奠定。
  6月15日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地委同志整风学习会上作《关于<斯大林论党的布尔塞维克化十二条>》⑥的发言,逐条分析了“十二条”,并结合每条内容指出华北党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具体表现。
  △ 聂荣臻、萧克、唐延杰在送呈抗战六年之战斗统计时说,今年战斗增多,敌我伤亡均大,决照实数发表。过去一般扩大一倍,但军民皆知情,大部分仍照实数,有时稍有增加。
  6月18日 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张东荪派人以民主政团同盟的名义到总部联系,请求复电告张及该同盟的情况。
  6月29日 向中共中央请示:华北民主政团同盟张东荪派叶笃义为代表,要求与我方订一共同纲领,拟与之订立共同协定。是否合适?请告。并附《抗日建国同盟互相协定》全文。7月4日,中央书记处复电指示:可与张东荪代表成文口头约定,不立书面条约。
  7月2日 朱、彭向顾祝同等转送新四军陈毅代军长所报新四军六年战绩统计表。
  7月6日 为开展灌溉,战胜灾荒,按故乡湖南的水车样式与人试制了一个筒车,效果根好,利用清障河水浇灌土地,每亩可增产一担粮,遂致电毛泽东:陕北之延川、延安、安塞、无定河、保安、下侍湾,至甘泉、黑水寺、直罗镇、环县、曲子镇、洪德城均可使用筒子车,可大量生产,建议在陕北推行。并告:“你在西北局财经问题总结很好,对前方根据地有推动作用。”毛泽东于7月12日复电:陕北利用筒车当提倡之。
  7月7日 朱、彭于抗战六周年发表《告沦陷区同胞书》,慰问沦陷区同胞,指出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战前途光明,日寇崩溃为期不远。要求沦陷区同胞团结起来,拒绝日寇强迫贱价征粮,反对灌仓;不加入敌寇的抢粮机关;隐瞒粮食,不使敌寇抢走。号召青年们秘密武装起来,联络抗日游击队,打击敌寇的抢粮队及征粮人员。
  7月9日 国民党准备以重兵进攻陕甘宁边区,毛泽东本日来电,指示以十个团的兵力西开应变。
  7月11日 致电毛泽东、朱德,同意于学忠离鲁,应用一切办法与之联络;李仙洲入鲁⑦如侵犯我根据地,必须给以坚决的打击,并彻底歼灭之。
  7月12日 致电毛泽东等:敌准备“扫荡”太行山区,你们前电称还有许多电报要发我处,请即提前迅速发来,因大“扫荡”时为避敌侦察,将停止通报。
  7月13日 函告杨立三:自制皮革以不去外面找原料为原则;粟壳制的皮子很好,对发明的同志,应给奖励。
  △ 毛泽东、朱德来电:为击破蒋、胡(宗南)内战阴谋,应克服困难,保持国内一年和平。
  8月14日 致电毛泽东:刘伯承可出席七大;建议太行分局与北方局合并,取消分局,以邓小平为北方局副书记,在杨尚昆未回前邓代书记;一二九师与总部合并(保存师的名义);以李达为太行军区司令员,李雪峰兼政治委员,多余干部送延安。
  8月31日 在《群众》上发表《我们怎样坚持华北六年的抗战》一文。指出: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群众,蓬勃开展游击战争,抗击了大量日军和伪军,使敌人无法进一步向我中原及大后方进攻。六年来,敌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反复围攻、“扫荡”,八路军与华北人民孤悬敌后,全靠自己解决粮食被服、弹药武器,坚持敌后六年如一日。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由于共产党在敌人后方开展了抗日民族教育,广泛的开展了民主运动,适当地改善了贫苦人民的生活。今后抗日政权和军队,应进一步依靠民众组织,与民众水乳相融,克服存在的弱点,争取最后胜利。
  8月 为与群众共度灾荒,同滕代远率领总部直属队在驻地附近开荒,采集野菜,指导兴修水利,下水参加筑堤。
  9月6日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召开的地委会议上演讲,题为《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个任务》,再次阐述了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大中心任务——战争、生产和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内容。指出:当前敌后有反“扫荡”、反蚕食战争,有被迫自卫的部分的反顽战争,有对汉奸特务的斗争。敌后战争仍应以游击战争为主。在敌“扫荡”或蚕食时,则应取积极防御方针,一方面坚持内线作战,相当大的主力则应转入外线,打击其薄弱部分和交通要道;各友邻根据地则应自动配合,扩大此起彼落的战争形势,造成敌人顾此失彼的累赘状态。关于生产问题,强调为巩周根据地,吸引全国人心向我,必须增加生产。军队、地方机关做到自己解决两个月的粮食,使根据地150万人口(太行区)每人减少三斤公粮负担。关于教育问题,强调搞好整风。
  9月8日 致电朱瑞、罗荣桓等,略谓山东根据地在得到相当发展以后,应迅速发动群众巩固已得的胜利。对伪顽尽量分化,争取其中立部分,勿到处击溃,增加我之困难。
  △ 向毛泽东报告:工作布置已毕,与伯承同志于10日由此起程返延。太行有8200名兵员开陕北,9月底10月初开始运动,请准备粮食。并报告:李仙洲、于学忠均离鲁南防地。
  9月10日 奉中共中央之命,从麻田八路军总部启程返延安,准备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滕代远留总部主持工作,北方局书记由邓小平代理。
  9月19日 同滕代远命太行、晋西北二区破击正太路及同蒲路北段,配合北岳区反“扫荡”。
  10月上旬 通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和堡垒群,取道榆次、太谷、清源、绥德抵达延安,住杨家岭(后移住枣园)。
  10月10日 朱、彭发表《双十节告沦陷区同胞书》,揭露日寇的种种罪行。指出:八路军是你们的军队,根据地是你们的家乡,根据地军民为了你们的解放而战斗。沦陷区人民要认清前途,和敌人进行斗争。
  10月21日 毛、朱、彭致电邓小平等:蒋介石对边区军事布置仍在积极准备中,决由冀鲁豫边区调三个大团到陕北。今年底补充准备完毕,明年2月底到达绥德待命。
  10月下旬 应毛泽东、任弼时之邀,在王震三五九旅开荒生产的南泥湾视察、休息,约住一周时间。
  10月 将所存稿费、津贴76.6元交公作党费。号召后方同志尽量节省,把私人不必要的金钱交公,帮助公家解决困难,救济灾荒。
  12月16日 毛、彭致电邓小平:一、努力生产,注意积蓄,准备迎接更加艰苦局势之到来。二、日本实力仍相当强大。反之,国民党的力量不仅未增长,反而减弱。开罗会议堵塞了蒋介石寻求妥协之门。时局于抗日极为有利,但困难仍在增加。处于敌后之华北须有充分准备,再坚持三五年。防止在德黑兰、开罗会议及苏联不断胜利下引起轻敌。
  ① 王政柱,时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
  ② 庞炳勋,时任国民党军冀察战区副总司令,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③ 蒋鼎文,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
  ④ 6月6日,毛泽东电示彭德怀,对该讲话提出不同意见,称该谈话“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的定义出发,而不从当前抗日斗争的政治需要出发”。不强调民主是为着抗日,而强调为着反封建;不说言论出版自由是为着发动人民的抗日积极性与争取并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而说是从思想自由的原则出发。又如在政治上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号,是不适当的。现在的任务是用战争及其他政治手段打倒敌人,现在的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这二者都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目前国内各阶级有一种为着打倒共同敌人的互助,但是经济上没废止剥削,政治上没放弃压迫,我们应提出限制剥削与限制压迫的要求,并强调团结抗日,但不应提出一般的绝对的阶级互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号。
  ⑤ 季米特洛夫四条干部标准,指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1935年8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工人阶级统一起来反对法西斯(对大会讨论的答复)》的报告中提出的正确选择干部的四项条件:一、要无条件地献身于工人阶级的事业,忠实于党,并且在敌人面前——在战斗中、在监狱中、在法庭中——受过考验的;二、要极密切地接近群众;三、要能独立地自觅方向,不怕担负决策的责任;四、不但在对一切违背布尔什维克路线的现象作不调和的对抗时,而且在对阶级敌人作斗争时,都要守纪律,受布尔什维克的锻炼。
  ⑥ 斯大林论党的布尔塞维克化十二条,指斯大林1925年2月同德国共产党党员赫尔措格谈话中阐述的各国共产党要实现布尔什维克化必须具备的十二个基本条件(见《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11—313页)。
  ⑦ 李仙洲,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